人文主题单元中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2015-05-30 14:38李春霞徐娜娜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本课文

李春霞 徐娜娜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根据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可以互相迁移的学习规律,辅之有效规划的主题单元教学方式,再通过整体整合教材,合理规划学期任务;扎实引导写法,合理融合读写教学的实施途径进行人文主题单元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探索,发现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 键 词】主题单元;人文主题;读写一体化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与写作练习是达成此目的的两条重要途径。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内容和它的语言文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写一篇文章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也是分不开的。①阅读是文本输入的过程,是读者将文本内容内化、吸收为自身经验的过程,是学生习得正确、规范以及优美的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写作则是文本的输出过程,是读者将已有的相关经验外化、表达的过程,是检阅学生语文素养是否合格的方法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是在品读优美文字、涵养语言美感、学习多种修辞与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写作水平的提升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文本解读与分析能力的发展。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同等重要,不可偏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二者视为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写作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解读,二者有机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阅读和写作视为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教学目标,导致二者不能相互融通,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阅读与写作在课堂教学中被视为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致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分别投入很大的精力,却依然避免不了高效低能的状况。为了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增进,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题目与阅读单元主题剥离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在单元主题统领下进行读写结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一)读写能力的相互迁移是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阅读是借人功夫,写作是求己功夫”。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可以互相迁移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语言表达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还够完善,要求其完全凭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来创造一片文章的难度系数非常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把手杖,先让学生学会利用这把手杖走路,然后再丢掉手杖自己独立走路。阅读则可以被视为是写作的“手杖”:阅读重在理解与鉴赏,学生首先学会理解文本的意义,进而逐步深化,最后要能对其进行鉴赏、评论,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文本被师生的情感、想象等意向活动所激活,师生的心灵与文本中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相互激荡、彼此融合在一起。阅读结束时,师生的生命意识被重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向师生生成。”②学生在鉴赏评论的同时也会学着厘清文本的情感走向以及文章的具体结构,进而找出文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即可借鉴这种写作方法与谋篇构局的技巧。通过阅读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文本内容,同时学生所阅读的文本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教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从而运用到学生的写作表达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借助单元课文学习中的写作方法,对文本的解读就很难与单元写作挂钩,无形之间就增加了学生练习写作的难度。我们说语文是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如果教材内容中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这样的教材编写怎么教会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呢?我们曾经对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44名同学一学期的作文做过简单统计,在课文中学习了过渡句、排比句和谋篇布局技巧等表达方式后,学生在写作中却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本学期作文中,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过渡句的占15.9%,能够运用排比句式的仅有0.68%,而能够主动运用中心句与运用构段方式(如总分关系)和能够主动构篇的学生几乎为零。这些数据无疑说明学生推敲句、研磨段、构思篇之能力的不足。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部分中写道:“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可见,写作教学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敢于、乐于表达”这么简单。写作的前提是学习他人匠心独运的构思,优美华丽的辞藻。事实上,语文教材的选择,有很多构思独特的例文,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写作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的范文。然而,由于文本与写作的分离,很多较好的语言训练点就被“舍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质提高幅度不大。

(二)单元主题引领下的整体设计是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的出发点

纵观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按照“主题”设计组织单元的方式已成为一个新取向。“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在遵循学生的成长特征以及学习规律的前提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形式将单元文本视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效避免了学习内容的零散化。这样的教材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单元内容的学习中强化知识迁移的能力,高效地达成单元学习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这种精心编排的体系似乎并未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仍是一课一课的讲授课文,忽视了“主题”的引导作用。即使偶有教师涉及,往往也只是在教学结束后用寥寥数语对本单元的学习做一次粗疏的总结,并没有充分发挥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目标设计中的‘片段之思必然導致完整的、纵深性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③而在写作教学中,加之教材写作练习与单元主题不符的情况,教师更是将单元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在单元内不能实现“读写结合”。

当前各地小学选用的语文教材主要集中在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编排课文的,即每个单元的课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并且每个主题单元后安排写作练习。但教材的写作安排与主题单元之间几乎是互不干涉的,单元主题与写作练习处于各为其主的分离状态。例如,苏教版第九册的主题单元与写作练习的安排分别为:

从本册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单元主题与写作题目完全相关的只有第一单元,部分相关的有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经过对五年级某班44名学生的习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具体的写作训练过程中,45%的学生能将“秋天的树叶”与“无私奉献”的主题相联系,有23%的学生在第六单元的看图写故事中涉及“百折不挠”的中心思想(更多的是歌颂母爱)。

葉圣陶老先生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自此关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对写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众多的语文教材编写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呕心沥血、精益求精,选编的内容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情感题旨还是从语言风格、篇章结构上来看,都堪称经典。这样的经典文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作为学生阅读的素材和识字的工具,更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最好素材。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内容,要把教材文本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教学内容。

二、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的途径

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单元主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我们将语文教学中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当作读写教学一体化的过程,在教学规划中明晰各单元读写结合训练点,使经典文本解读的过程同时成为写作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的协同进步。

(一)整体整合教材,合理规划学期任务

为促进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成效,教师需在学期正式开始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规划,从读写整合角度做出学期教学计划。首先,教师整体通览教材,找出写作题目与单元主题明显无关的单元,尝试进行单元写作题目的重新设计;找出写作特色明显相似的文章,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结合课文写法以及单元写作设置,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找出具体的读写结合点。教师所设立的读写结合点主要依据为教参标注中对文章写法的掌握要求,其一般在教参的“教学要求‘和教材说明”中有明确的提示或讲解。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祖国各地”单元的原单元写作主题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而教师根据教材课文编排以及写作特点做出如下调整:

(二)扎实引导写法,合理融合读写教学

教师在人文主题单元内进行小范围规划,在课堂教学时针对读写结合主题课文的特点,细化课文教学目标,扎实做好写法引导。

1. 有效开发课内外资源,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朱自清先生认为,给学生做写作的榜样或范本是教材的目的之一。故,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效合理地整合文本内容,甚至可以把不同版本教材或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充分融合,以及补充适当的课外阅读素材作为读写结合教学材料,做到最大化地开发和利用课内外资源。以苏教版第十册“世界各地”单元为例,原单元写作内容为“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在有效开发课内外资源、适当补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安排:

2. 合理精选教学素材,敢于舍弃教学内容。写作素材要精选得当,选择的题材既能紧扣中心,又是真实、新颖、典型的材料,而且剪裁角度要妥当。④教科书中的课文是学生模仿写作的最好“手杖”,这把“手杖”定要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而教师则是为学生挑选合适“手杖”的不二人选,因此教师必须要精选题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大胆挑选合适的“手杖”,并且要敢舍敢弃。

例如同是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爱之链》,其读写结合点为“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课训练点可与写作2“表达爱”作为小主题单元,并补充《郭沫若为母寻药》辅助写作选材。再如“民风民俗”单元中是以《安塞腰鼓》为主要的训练点。本篇课文的写作手法较多:有动静结合写法,有运用反复手法从几个方面介绍民风民俗,有排比、比喻修辞的运用。其主要训练点为能在描写活动场面过程中运用动静结合增强表达效果,丰富学生写此类文章中情节的起伏感。反复修辞手法将不做训练点,因为此种写作手法对学生的整体构篇能力要求颇大,考虑到难度系数较大,故舍弃,排比、比喻等修辞已是学生较熟悉的辅助表达手段,不做重点训练,也舍弃。

3. 把握教材编写原则,调整开发教学内容。教材并非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面对不适合的教材内容,教师除了学会合理舍弃,更要学会加工、处理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致成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

例如,“奋斗与生存”、“名人风采”两个单元选取的课文有《小草与大树》《钱学森》《詹天佑》《轮椅上的霍金》《鞋匠的儿子》《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其分别讲述了夏洛蒂三姐妹、钱学森、霍金、林肯、巴金等名人的事迹,课文均是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所以可以将两个单元的课文重新组合分组。其中以《小草与大树》《钱学森》《詹天佑》《轮椅上的霍金》为一个单元,与写作六——“家乡的名人”结合教学。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主导学习组织收集材料,主要读写结合点为:设置悬念开头法、先概括后具体构段法,过渡段运用。另一单元为《鞋匠的儿子》以及补充课外阅读材料《中学生是怎样当上大学教授的》《从小牧童成为世界大企业家的裘斯》《我宁愿终身与昆虫为伴》《“弹弓大王”夺金牌》《童第周》《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的学生时代》,本单元可以开展主题为“名人轶事大家讲”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中的有趣的名人轶事整理成文,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并提出演讲要求:事例趣味性强,演讲题目吸引力大,语言富有感染力。

三、实施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效果

读写教学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明显作用。

(一)教师读写教学统筹兼顾,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教师把教材按照主题单元重整后,有利于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触类旁通,并且使阅读技能向写作技能迁移,提升了写作教学的效率。原教材约需112课时授完,在进行表达主题单元重组后,共用89课时,节约23课时,共节约时间约为5周。

(二)学生课内外阅读量大幅提升,阅读能力相对成熟

读写教学一体化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与鉴赏文章,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经验与总结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规律,从写作中逐渐学会分析文章语言、段落层次、文章结构。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内外不同类型的文章,与此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对阅读的文章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同年级学生相对成熟。

(三)学生主动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写作能力获得发展

通过人文主题单元中读写教学一体化的实施,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同年级学生相比获得较大提高。在学期末通过对全班44名同学的作文寫作情况做统计发现:学生写作中能够主动运用过渡句的学生占59.1%,能够主动运用中心句的学生占20.4%,能够运用排比句式的学生占79.5%,能运用构段方式(如总分关系)的学生占43.1%,能够主动构篇的学生占0.06%。与学期初相比,44名学生无论在推敲句、研磨段,还是在布局谋篇上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写作水平远远超出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

总之,现代教学越来越远离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而越来越注重以创造性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教师也开始认识到教学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特征,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⑤“人文主题单元中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探索,是在遵循语文课程特性、功能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上,进行学科内的整合;是从阅读材料中寻找丰富的读写结合点,实施写作迁移,通过站在阅读教学的立场上对写作教学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探讨,迁移至写作表达。其在目标构建上更倾向于技能的运用,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以避免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效果,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学业负担,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更加巧妙地表情达意。

注释:

①叶圣陶.“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J].语文学习,1989(5):2-3.

②徐继存.教育学的学科立场——教育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6.

③车丽娜.论学校课程规划的基本向度[J].西北师大学报,2015(4):88-93.

④周国安.怎样才能选材精当[J].中华活页文选,2011(8):65-82.

⑤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8.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