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误会

2015-05-30 10:48费文婷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25期
关键词:补胎车胎外地人

费文婷

每个星期日,我都会带着一个大大的包去补习班上一天的课,装备齐全的自行车活像个“傻骆驼”。但是今天,我的“傻骆驼”居然半路泄气罢工了!而我离家还有不短的距离。绝望中,眼前突然闯入了一块和灰色的柏油路格格不入的棕黄——修车摊。带着欣喜,我推车直直冲上前。

摊主是个外地人,黝黑粗壮的样子,穿着土气的衣服,个子矮矮的。见我推车上来,他马上走上前问道:“车胎没气了?我看看。”他带着浓重北方口音的普通话让我有些不安,因为很多人都抱怨过到外地人的摊子上“被宰”的经历。我安慰自己道:“大概我只是杞人忧天吧。”眼睛却不自觉地总向他瞟去。大概也是察觉到了我的目光,他抬起脸向我笑了一下,接着就投入到他的工作里去。

他利索地扳开车胎,抽出内胎打上气,接着把车胎按在水里,找到漏气处,迅速地磨砂、涂胶、补胎。动作娴熟而流畅,果断干练,有条不紊。这稍稍减轻了我的焦虑。涂完胶水,他一边直起腰把满是油污的双手在袖管上蹭了蹭,一边说道:“等胶水干了贴上块橡胶就可以啦。”接着他打量了我一下,突然道:“小妹妹,你也是外地来的吧?”我一下子愣住了。

什么!我是外地人?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地道的上海人,怎么会是外地的“乡巴佬”!我惊异地望着他,但在他深棕的眼里只有纯纯的朴实夹带着一份期望,全无半丝开玩笑的样子。我刚刚准备反驳他,他就接着道:“唉,你们一家在上海生活不容易吧?看你大包小包的,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闯大上海可不好混,自己要对自己好点,也别太节俭!”说着,他又弯下腰补胎了。

听着他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的声音突然像被卡在了喉咙里。他的话是给一位他眼中和他一样与家人背井离乡来外地的小姑娘的。话里话外都是长辈对晚辈的诚挚关怀,那是人与人之间最纯洁真诚的情感。我有权用一句冰冷的“阿拉是上海人”冻结他满腔的热情吗?我有权为了那所谓的“清白”剥夺他那份“他乡遇故人”的喜悦吗?于是,我默认了。为了这无价的善意,我不后悔做一回外地人。

车,修好了。他使劲摇着头不肯收我的钱,但我没有资格再次接受他的厚礼了。摸摸口袋仅剩的二十元钞票,用它付修胎的钱绰绰有余了,但要偿还高贵的关切善意还远远不够。我悄悄把它塞进修车师傅的工具箱,骑上车离开了。

已经很晚了,街上只有寥寥几辆车缓缓前进着。我有一脚没一脚地踏着车,眼前总是浮现出那张黝黑朴实的脸,那憨厚欣喜的笑容,那关怀亲切的话语。我轻声地说道:“师傅,我祝福你……”我真诚地祝福这位修车师傅,祝福所有来上海打拼的他乡人。因为他们即使在艰苦打拼的时候依旧保持着一颗高贵美好的心灵,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的祝福。

‖上海徐汇区西南模范中学‖ 指导教师:金芳芳

善良并不会因为穷困而消失,再窘迫的人生,也依然可以保持一颗高贵的心灵。这篇小文中的修车师傅,正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误会本应是尴尬、失望、气愤的,而“你也是外地来的吧”这个小误会却给心存戒备的作者带来了温暖和感动。几句关心的话语可能仅是随口叮嘱,不收费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举动,将善良的光芒柔和地闪现出来,让小作者感悟到人与人之间陌生却诚挚的真情。

文章中巧妙地运用富于个性的对话展开误会,再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小作者整个心理历程,由惊异到理解、再由感动到祝福,自然流畅,生动传神,读罢仿佛眼前就站着这样一位正带着憨厚的笑容、目送孩子骑车远去的善良的外乡人……

【适用文题】爱,就在身边;来自陌生人的温暖;遇到善良……(小风)

猜你喜欢
补胎车胎外地人
shock of THE NEW
车胎扎了怎么办 他有好办法
车胎防滑套
农业机械轮胎扎破后怎么办
给老婆买药
大脚男人留下的小脚印
补胎记
村里的外地人
村里的外地人
照顾好你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