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沫不能创造奇迹

2015-05-30 10:48向松祚
环球人物 2015年19期
关键词:海啸泡沫债务

向松祚

全球经济正失去增长动力,或者至少是增长动力持续不足。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是全球經济的关键分水岭。几乎所有国家都实施了挽救危机和恢复经济的各种可能的政策,期望尽可能减少危机损失、尽快恢复经济增长。这些政策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政策,非量宽政策莫属。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复苏却依然乏力。到2014年年底,也就是金融危机6年后,美国经济规模(按照年度GDP不变价衡量)仅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提高9%,欧元区的经济规模却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萎缩了3%,日本经济状况与欧元区不相上下,这两大主要经济体曾多次出现负增长。金融海啸之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担负起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任务,连续6年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全球经济净增长近60%,其中中国就贡献了近30%。然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亦普遍开始放缓,当然也包括中国。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不仅引起中国决策者的重视,也引起全球领导者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举目四望,全球经济可谓危机四伏。最大的麻烦是全球性的虚拟经济日益严重地背离实体经济。2008年后,这种背离的趋势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急剧恶化。2009年—2014年,全球股市平均上涨幅度高达150%,而全球实际GDP增长幅度不到5%。如前所述,美国经济规模比危机前仅高出不到10%,而美国股市指数上涨幅度却超过180%。2013年全球影子银行信贷规模突破73万亿美元,超过危机前的最高水平(约71万亿美元)。同时,实体经济的真实信贷供求却依然疲弱,绝大部分信贷和货币资金都在金融机构内部循环,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全球债务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以来,全球非金融公司仅美元计价的债务规模就增长50%,达到9万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占一半。2014年年底,美国对外净负债高达6.84万亿美元。

伴随债务的急剧扩张,过去几十年来,各国资产价格普遍持续性上涨,以及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频繁爆发,早已成为经济、金融学界和中央银行家的普遍共识。譬如,最近30年来,美国公司市盈率和市值大幅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速和企业利润增速,导致金融资产总值与实物资产(资本)价值之比大幅上升。有学者曾经发明了所谓美国金融市场的莫尔定律:1929年—2009年,美国股票市值每10年翻一倍,最近30年,每2.9年就翻一倍。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各国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其主要效果是刺激股市暴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效果。欧洲中央银行(ECB)宣布实施量宽之后,2015年一季度德国DAX指数(德国重要股票指数)上涨幅度就超过20%,而实体经济增速却不到0.4%。

各国领导人似乎都指望印钞票、松货币、吹泡沫能够创造奇迹,他们已经忘记经济运行自有其内在规律。结果是高杠杆、高债务、高赤字、资产价格泡沫、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成为常态,真实经济增长却持续萎靡,危机或在不远的将来。

猜你喜欢
海啸泡沫债务
毒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连续的海啸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好泡沫与坏泡沫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