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希望者的通行证

2015-05-30 03:30橘川
环球人物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服务生村上春树酒吧

橘川

曾经去听过日文翻译家林少华的讲座,他谈起孤独这件事情: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無一不是游走在都市夜幕下的孤独灵魂。而另一位日本作家村上龙,他的笔下更是随处可见孤独的阴翳。

村上龙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长崎,是当今日本最不容忽视的作家之一。他成名甚早,1976年,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就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奖,之后,村上龙从一个新人写手一跃成为日本炙手可热的当红作家。除此之外,他还身兼数职,做导演、搞摄影、玩摇滚,生活丰富跌宕。而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具有自传性质的《69》,讲述的基本是村上龙高中时代的青春生活。

作为读者,不妨把这两个村上放在一起比较,如果说村上春树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在听忧郁又迷人的爵士乐,充满着文艺范;那么村上龙的作品则似激昂动荡的摇滚。他写起书来,对吸毒、喝酒、滥交之类的话题从不避讳,善于用露骨的描写把现实与人的内心挖掘出来。最新面世的中文版作品《到处存在的场所,到处不存在的我》就是这样一曲人生摇滚,主题仍是现代社会的孤独。

以往任何时代,都没有像现代社会这样,轻易就能给人的心灵戳出漏洞。村上龙在书中醉心于对细节的专注刻画,在一个个场景的描摹间,夹杂着小说的主人公对当下境况的思索和对往昔的绵绵回忆。整本书撷取了8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所:酒屋、机场、KTV……可谓“到处存在的场所”,而处于这些场所之中的一个个“我”,就像是一部自动运转的摄影机,事无巨细地将所见所闻都一一描述出来。而书名中“我”之所以是“到处不存在的”,其实暗含了一种现代人的悲愁,那就是在过快的生活节奏面前,人生找不到确切的目标和方向,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不知道一切的归宿究竟在哪里。这种弥漫在水泥森林里的落寞和孤寂,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深有同感。

8个故事里的人物,或是在风月场所里工作的离异女性,或是平凡的公司职员,又或是在酒吧调酒的服务生,他们无疑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在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后,渐渐开始对命运妥协。“我被骗了”这句话,频频出现在多个故事里,不管是谁,都曾在社会这个牢笼中有那么一刻头破血流。

但可贵的是,村上龙依然给予了他们不同的出路和希望。风月女子的理想工作是给在战争中炸掉腿的人制作义肢;酒吧的服务生一天可以画画十几个小时;一直依赖父母的平庸男子也终于醒悟:“真正能够作为支撑的东西就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已。如果不到各地去看看,不阅读各种书籍,不听音乐,就不可能发展出自己的想法。这些事情,我过去都没有做过,而现在已经太迟了。”

记得好像是在《且听风吟》这本书里,村上春树虚构了一个叫做哈特·费尔德的作家,同时也替这个作家虚构了一个故事,讲一位男青年在陌生的星球上孤孑一人,后来发现这个星球有数不清的地下通道,于是进入了其中一个通道。在星球的深处,他发现,这些通道是彼此联系的。

孤独是沟通的纽带,为此必须深深挖洞,以获得人与人的联系。日本文学中常见的“孤独”主题,在村上龙的笔下被升华了——也许没有村上春树小说里那种对孤独的玩味和沉湎,但有的是跳出孤独并且去拥抱希望的决意。

猜你喜欢
服务生村上春树酒吧
Wine ahead餐酒吧
长大的瞬间
FAN迷离酒吧
Autentista酒吧
WAY2酒吧
吃午餐
吃午餐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吃火锅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