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永远需要一颗奔腾的心

2015-05-30 10:48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婚姻家庭日子婚姻

时光流转,世界在变。

《婚姻与家庭》杂志像一个时光的记录仪,将中国人的日子如何一天天过得更有滋味一一记录下来。翻看和回味《婚姻与家庭》30年的杂志,如同在看一部厚厚的历史书—关于中国婚姻和家庭的历史。这历史不由得让我们惊呼:哇,这30年,日子在以奔跑的速度改变着,而所有好日子的背后都能看到我们那颗奔腾的心!

我们将时光记录仪回拨到杂志创刊的1985年,人们的日子什么样?普通双职工家庭的月收入不过百元,彩色电视机刚刚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第一批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先“富”起来的“大款”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社会上流行着一句“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电视剧《上海滩》造成万人空巷,许文强成了迷人的新的男性偶像,琼瑶热、三毛热让女孩们对爱情有了不一样的期待;那一年掀起了第一次“性学热”,“陈世美”和“第三者插足”的称呼变成了“婚外恋”,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谈到了性压抑问题,反响不逊于《洛丽塔》对西方世界的冲击……颠覆以往的新生活、新理念让人们对好日子有了更多关于浪漫、富足、自由的梦想和憧憬。

站在30年后的2015,日子超乎1985年的所有想象—

我们进入了新幸福时代。当时的“大款”让人艳羡,其实按现在的标准,不过是一个中下水平的工薪阶层。现在好日子的标准绝不再是彩电冰箱和天天鱼肉,你家热爱出国旅游、我家热衷田园生活,T台上的大名牌常常就出现在你家的衣柜里,柴米油盐之外还要时常关注一下心灵是否跟上了步伐……

我们进入了新爱情时代。虽然婚前性行为数字的增加未必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情人节的玫瑰和巧克力将爱的表达变得更加公开、坦白;对性用品、性观念的谈论打破性的神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家庭里,亲密关系渐渐被看得比亲子关系更重要,老年人的爱情需求也同样受到重视。浪漫、忠诚之外,真爱、人性又给爱情冠上了新的标签。

我们进入了新父母时代。当年我的一位邻居姐姐因为想知道她的哥哥和女朋友是怎么谈恋爱的,哭闹着要和他们一起“轧马路”。今天的孩子们却已经在幼儿园就开始体会“童年爱情”。孩子对世界、对情感的探索被父母们鼓励和支持。父母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从西方的先进育儿理念中学到:蹲下来,和孩子的视线平行,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我们进入了新的消费时代,我们进入了新的教育时代,我们进入了新的维权时代……我们进入了太多层面的新时代。

于是,编辑们大胆地整理了这30年中国婚姻家庭变迁的30个关键词,就像一位社会学专家所说:你们的勇气太大。或许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的很多总结不够精准,但从记录者的角度看,这些变化却可勾画出好日子是如何到来的轨迹。更重要的是,在变化里可以看到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一直向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还有,带动梦想前行的那颗奔腾的心。于世界、于心心念念的好日子,这已经足够!

—请参阅P7本刊特别策划

《30年·30词 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录》

猜你喜欢
婚姻家庭日子婚姻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不停奔跑的日子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山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云上的日子
逝去的日子不说谎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