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是藏东西的孩子

2015-05-30 07:04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婆媳星星奶奶

李跃儿

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问题,父母常常焦头烂额,不知如何应对。

本刊特别邀请育儿专家李跃儿(芭学园创办者,著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幼儿园那些事儿》等书籍),像美国名牌电视栏目《超级保姆》一样,与家长和孩子亲密接触,从鲜活的案例里发现亲子问题,并演示出正确的解决模式。

孩子老是藏东西

星星的妈妈无奈地向我抱怨:“这孩子老是藏东西,零食、玩具,甚至衣服都被他藏起来,而且被他护得特别严,谁都动不得。大李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我观察了一下躲在妈妈身后的这个小男孩,大约5岁,小脑袋好奇地探出来打量着我。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再藏东西了。”妈妈试图通过说教的方式扭转孩子的行为。我一把拉住妈妈,制止了她。

“不妨我们先观察一下。”我建议。

没一会儿,只见孩子迅速地把桌子上好吃的东西用布包起来,然后悄悄地找了个地方藏好,之后还再三确认没有露出边边角角。

我们在旁边看着,心里非常难受。“大李老师,你看孩子这个状态可怎么办呀!这哪像是个孩子做的事?”妈妈发愁地看着我。

我安慰星星妈妈:“孩子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决定和孩子沟通一下。

“你现在在做什么,可以告诉我吗?”我问道。但是孩子不理睬我,自顾自做着手里的事情。

我悄悄走到刚才星星藏东西的地方,一边慢慢从里面掏出他藏的布包,一边回头观察他的反应。果然,星星发现我动了他的东西后,发出刺耳的尖叫,并冲过来向我挥起了他的小拳头。

星星妈妈说得对,这不是孩子能做的事,肯定有些事情影响到了孩子,使孩子出现这样反常的行为。

于是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了对星星的帮助之旅。

奶奶太偏心

这一天,星星的妈妈上班去了,星星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没去幼儿园,留在家里和奶奶在一起。我一大早就到了星星家,想从一家人日常的行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正当我觉得没有什么新发现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原来是星星的三叔带着3岁的女儿楠楠来了。奶奶开心地将儿子和孙女迎进屋,看星星并没有和叔叔打招呼,有些不悦地说:“星星,叫人啊。”

“叔叔好。”星星抬头,打声招呼后,又低头玩手里的玩具。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奶奶偷偷地回了屋,之后没多久,提着糖果袋的一角气冲冲地出来,质问星星说:“你是不是吃里面的糖了?”

星星委屈地撅起小嘴,说:“是我吃了。”

奶奶当着三叔和楠楠的面,对星星发火说:“这是留着给妹妹吃的,你不知道吗?你怎么能动妹妹的东西?”

星星有些不知所措,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我自己翻柜子找到的,怎么就不能吃,奶奶喜欢楠楠,不喜欢我,奶奶偏心!”

奶奶脸上有些尴尬,训斥星星说:“这孩子,怎么说话呢!”

观察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奶奶平时比较偏爱这个小儿子和孙女,有什么好吃的都藏起来,等到小儿子和楠楠来的时候拿出来给他们吃,这种偏心的行为应该不止一次两次了。这次奶奶藏的糖果被星星翻出来偷吃,无辜挨了骂,星星心里应该有了阴影。

我将星星带到他的房间,关上门,想单独和他聊聊。

“星星,告诉大李老师,奶奶经常藏东西吗?”我问。

“嗯。”星星点了点头,“她总是藏好吃的东西给小叔和楠楠。”

“那奶奶会把好吃的分给你吗?”我又问。

“楠楠和小叔不吃的东西会留给我吃。”星星回答说。

奶奶越是藏东西,星星越会对奶奶的这种行为产生好奇,想知道奶奶藏在哪里,藏了什么,而这种好奇心也会促使孩子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行为。

“星星,家里只有奶奶会藏东西吗?”我觉得奶奶个人的行为还不至于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真正的原因应该不在奶奶身上。

“还有妈妈,妈妈会背着奶奶藏东西。”星星说。

原来如此,看来我需要好好和星星妈妈谈一下了。

婆媳之间需要信任和理解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我约星星的妈妈出来谈谈。“就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馆吧。”星星的妈妈说。

从星星妈妈选的这家咖啡馆来看,她应该是个有格调有情趣的女人,而她的话证明了这一点:“在老太太从乡下来我家之前,我和星星爸经常会出去逛逛街,看看电影约个会,偶尔还会买点儿礼物让对方开心。”

我看着眼前的这个女人,脑海里想着奶奶的形象,不禁叹息,婆媳俩不是一路人,平日肯定有不少矛盾摩擦。

“老太太过日子太仔细,她来了之后对我各种看不惯,因此没少吵架,我老公夹在中间也为难。为了避免矛盾,我现在为自己添置点儿东西都要偷偷摸摸藏起来,不让老太太发现。”星星妈说。

终于听到重点了,我问:“你藏东西的行为被星星发现过吗?”

星星妈抿了口咖啡,说:“发现过,他还很好奇我为什么要把东西藏起来。”

“那你是怎么和孩子解释的呢?”我问。

“我说妈妈的这些东西,不希望被奶奶发现,否则奶奶会发火的。”星星妈说。

“老太太也背着我藏东西,藏的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也看不上。”星星妈试图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觉得婆婆藏东西,自己这么做也是正当的。

因为婆媳关系不和,妈妈和奶奶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藏东西的方式,以保护自己的“私有物”,防备对方发现。奶奶因对妈妈不满而迁怒星星,将好东西藏起来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妈妈却怕和奶奶吵架而藏东西,也对星星产生了“奶奶是需要防备”的误导。婆媳俩这种提防对方的行为,被星星有样学样,认为只要是不想让大人发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藏起来。

看来,要解决星星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

我将奶奶、爸爸和妈妈叫在一起,要求妈妈和奶奶找出对方身上至少三条优点。

妈妈脸上顿时显得有些为难,奶奶已经开始说出儿媳的优点:“不管她对我如何,对我儿子倒是真心实意地好。”

妈妈也想出了奶奶的优点:“自从妈和我们一起住,家里的花销省下来很多。妈比我会过日子。”

“我儿媳处理事情很果断,有魄力。”奶奶接着说。

“妈做饭很好吃,我应该多和妈学学。”

婆媳俩这样一来二去,说了对方不止三条优点,两人的关系有缓和的趋势。

最后我提议两人拥抱一下,星星妈妈大大方方地给了婆婆一个拥抱。

设立一个家庭分享区域

现在妈妈和奶奶的矛盾缓解了,我把注意力放在了解决星星藏东西的行为上。为了让星星不再藏东西,并懂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建议设立一个家庭分享区,并由妈妈和奶奶带头,主动把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整理出来一个家庭分享区,一个可以分享好东西的地方。”我提议道。

一听有好东西,孩子眼睛都亮了起来。

于是我们开始热火朝天地着手整理出一个区域。

“把这个箱子里面的东西整理一下吧!”我建议道,因为我看到星星箱子里的东西摆得非常乱,孩子整理环境的过程,也是在整理自己的过程。在一个家庭里面,良好整洁的环境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很快,客厅的一个小角落就整理好了,然后我摆上一张桌子,铺上漂亮的桌布,家庭分享区就准备好了。

“这是我刚打的一对儿金耳环,我觉得妈戴着应该挺合适的。妈,您试试?”妈妈主动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奶奶分享。

“这是我刚蒸的发面馒头,不知道你喜欢吃不?”奶奶也准备了一袋子馒头请妈妈品尝。

妈妈和奶奶不约而同地看着星星,好像在鼓励星星学会分享。

星星低着头犹豫了一阵,回到屋里翻翻拣拣,最后拿出来一个汽车模型。妈妈笑着说:“这可是星星最喜欢的玩具了,你舍得吗?”

星星没说话,把汽车模型放到妈妈手里,好像在说:看,我也知道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婆媳星星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星星洗澡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
我家也有奶奶等
关于婆媳剧热传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