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堂识小(二十二)

2015-05-30 10:48杨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陈师曾印谱高古

杨未君(石家庄)

“无町畦”印(图1)载于《陈师曾印谱》(第39页,荣宝斋出版社1988年版),亦见于《陈师曾书画精品集》(附录,陈师曾常用印选),想来是师曾的自用闲章。陈师曾还刻过“亦与之为婴儿”印(图2)(《陈师曾印谱》第57页),印文与“无町畦”同出一典。其语出《庄子》: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的。唐成玄英疏:“町,畔也。畦,垺也。与,共也。入,会也。夫处世接物,其道实难。不可遂与和同,亦无容顿生乖忤。或同婴儿之愚鄙,且复无知;或类田野之无畦,略无界畔;纵奢侈之贪求,任凶猛之杀戮。然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达斯趣者,方会无累之道也。”

町畦是指田野中的界限,无町畦就是没有界限。行无町畦,就是行为没有约束;胸无町畦,就是心中没有成见。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概是“文人无行”的婉语;唐权德舆《以诗代书寄内》:“胸中无町畦,与物且多杵”,就是“夫子自况”说自己有些“不合时宜”了。清方苞《孙征君传》说孙奇隆“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是指夏峰先生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到了近代,无町畦大多是“行为洒脱,抱朴含真,心无城府,不持偏见“的意思了(图3)。

陈师曾的好友朱德裳在《咏陈衡恪》诗序中,说陈师曾“居槐堂,与人无町畦”,状写师曾在京师与金石书画界的交往,可谓传神之笔。在民国初年,陈师曾有画坛祭酒之誉,其虽年轻,但因出身名门,学养深厚,行为高古,眼界开阔,心无俗念,颇受学界拥戴。陈师曾发现并提携齐白石,是中国近代书画史上妇孺皆知的佳话。陈师曾与齐白石的交往,颇能作为陈师曾“与人无町畦”的注脚。

朱德裳著《三十年闻见录》附录有其孙女朱运撰写的《先大父事略》,其中曰:“公官京师,同邑齐璜白石,善绘画、金石、篆刻,顾士林未之重也。公与义宁陈师曾旧交,介璜与之友。师曾遂为之延誉,名乃大噪。”陈师曾殁后,齐白石哭之以诗:“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味。”

在当时,齐白石由于出身低微,并不为许多人看好。即便是师曾的好友姚茫父、王梦白等人,与齐白石的关系也相当微妙。这些人又常常见面,在一起谈诗论画,如果没有陈师曾,以姚华、王云和齐璜各自的性格,很难想象能够其乐融融。了解了当时那段美术史的诸多细节之后,不难看出,在艺术审美观念上,陈师曾不仅做到了“与人无町畦”,还做到了见识、胸襟的通达超豁,不缚于世俗情见,不人云亦云,不随人作计而自有树立。这不仅是能力,更是心胸、品格。师曾的画有一种天生的高古之气,其实,画如其人,师曾“立身敢与古人争”,“不信今时无古贤”,在当时,确实是出类拔萃的。

猜你喜欢
陈师曾印谱高古
陈师曾艺术理论及艺术风格
图示与观念:陈师曾《读画图》再分析
谈“高古”
王春书
古意盎然说印谱
乐高古古治的冒险之旅
陈师曾 纳凉图扇 荣宝斋藏
特殊的“古籍”
高古清雅 气韵雄健——评何健新的书法与国画
麦积山石窟艺术印谱
——王明亚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