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

2015-05-30 10:48李小林�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形式新课程

李小林�オ�

[摘要]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环节。以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为研究内容,其意义是把语文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00011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1.语文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当前,中学语文作业还是传统的形式,如:填空、选择、问答、作文等。这样形式的作业在新课程背景下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创造性和灵活性。

2.自主选择的作业少,强迫作业多。传统的作业不但是学生被迫完成的过程,更是教师强加自己意志的体现。这种作业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会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作业评价形式单一、片面。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是简单的钩叉点圈,这样的作业评价对学生来说优秀、良好、及格的价值是一样的。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不用评价。

二、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应该要求新颖并贴近初中生的语言应用实际。 为此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1.写一写,读一读。教师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边读边写感受、体会。 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学生对《水浒传》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水浒传》,以此作为作业去完成。

2.看看写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看看”的作业,通过让学生多看看,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多观察,多留意,做一个细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对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要错过,及时动笔,用心思考,写一写观察日记。

(二)作业设计趣味化

趣味化的作业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与乏味的缺陷,成为学生作业和学习的原动力。对中学生来说,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拨动学生心中想学的那根弦。此外,趣味化的作业要求教师同步的作业评价中体现一个“趣”字,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智能。

三、作业评价的新建议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作业评价方式被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打破,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的评价主体由学生、同伴、集体组成。评价可以有多个评价主体(可以是同学、老师等),每个评价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活动进行客观评价。

1.学生自评。由于学生自评方式很多,所以教师要根据作业内容选择自评方式。 如: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提醒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小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陈述。

2.学生互评。对中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更需要一种合作精神。只有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扬长避短、相互讨论,才能使大家共同提高。在新课改中,相互帮助,学习和提高,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应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理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作业如果采用互评的方式,会使学生平等意识增强,同时会提高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近乎完美无缺。

3.小组评价。有部分学生,属于得过且过的类型,对班级的制度和事务漠不关心。这部分学生可以利用小组的评价来给予压力。在班级作业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一次作业小组之间要进行考核,考核积分加到小组积分里,这样,学生就自觉提高作业的质量,避免自己被别人说拖了小组的后腿。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主体,摆脱了“以老师为中心”的作业评价模式,使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写作业的质量。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

与新课标下形式新颖多样的作业相对应的是,作业的评价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 作业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如:记录袋评价、代表作评价等等。

1.记录袋评价。 此评价体现了评价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它通过收集学生作业反映学生作业质量的轨迹,是对作业“质”的评价。 这种采用学习档案袋式的评价形式,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作业评价形式,能够促进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适合加入评价记录袋的有:反思作文、学生日志、作文的底稿和改正的作文、笔记和书摘要、同学和小组讨论与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还可以是学习经验(包括习题和考试的经验)的总结,满意或不满意的都可放入成长记录袋中。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约束和监督学生,突出评价过程。

2.代表性评价——间接评价。间接性评价方式是直接评价的有益补充,使评价具备讨论性、探究性的特征增加了评价的认可度。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语文作业提出一个或几个典型的问题交给集体或小范围内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这就是一种间接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变成一次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受益的不单是几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这种间接评价方式与简单的评价方式相比,学生的收获更多。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形式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