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精神“嫁妆”史:一个民族的大雅

2015-05-30 10:48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女红阿妈家族

江寒秋

从《女诫》到女红:

时代的标准就是母亲的标准

古代的道德标准是统一而一致

的。男人为仕为官、立功立言;女人谨

守妇德,传宗接代。这个漫长的时期

里,母亲教子是有清晰主线的。时代的

标准就是母亲的标准。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母亲教育故事

莫过于孟子。为了更好的环境,让孟子

潜心向学,孟母曾经三迁住址,给儿子提

供最佳的求学环境。勤学和精忠是封建

社会中母亲教育的主流语境,岳飞的母

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

对女性教育,古代母亲则又采取了

另一个标准。唐代著名的长孙皇后为

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其家庭教育

基调为“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

情仁孝。”

班超《女诫》“妇德不必才明绝异

也”,虽包含了对女子才能的轻视,但也

突出了妇德并未一概反对妇女成才。《红

楼梦》中老祖宗规劝大观园的姑娘们,

“莫让读书坏了心性。”德行、贞操是女人

的第一要务,贾母再宠爱林黛玉也是不

许她“报了混乱心思”的。直到女儿成亲

前夜,父母以“嫁妆画”置嫁妆中,母即

以示女,启以夫妻之道。

母亲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

艺传承,那就是女红。由于女红技巧从

过去到现在,一般都是由母女或婆媳世

代传袭而来,因此,又称之为“母亲的艺

术”。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女红之“红”

字读gong,这是因为旧时社会对女性

的评判,都以“德、言、容、工”来作为标

准进行衡量的,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

计。

女红是一种母亲艺术,也是一种维

生的技艺。秦韬玉的《贫女》吟道:“蓬

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

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

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

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颇具代表性,它从另外一个

角度揭示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

中,女红既是女人一生最大的快乐,同

时也是女人一世最重的负担:要么具体

到一家老小的穿衣戴帽,要么用它来换

取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

一个家族的文化能力取决于

女人

一个家族的文化能力也往往由女

人来启发,这种文化能力决定了家族的

品质。知名学者杜维明认为,传统中国

的社会成员,其文化能力的培养常常在

于家庭,而在家庭里面做出突出贡献

的,常常是母亲。

在中国古代士人家庭中,父亲因家

族责任而赴京应试、外出为官、游幕、教

书等,父亲在子女教育中会处在经常缺

席的状态,母亲实际上承担了重要的作

用。

很多女性有能力承担起启蒙教育

的任务。国外学者曾统计光绪年间清

朝女性的识字率为2%-10%,而较高

层次的文学女性,曾有著作传世者,便

有四千余人。

诗词大家叶嘉莹出身书香门第,她

的母亲和姨母也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

而且都在外面教书。她们常常教叶嘉

莹背诵经典。在这样的家学氛围下,叶

嘉莹的诗词功底日渐扎实。如今人们

听叶嘉莹讲课,往往觉得她的吟诵最具

特色。殊不知,当今年轻人很难掌握的

平仄声律,她从幼时便已熟知。

与东方不同,西方女性的阅读史则

显得更加生动活泼,甚至是香艳。女人

读书的画面,最早出现在西莫内·马丁

尼1333 年所绘的《天使与圣母领报》

中,在华丽的意大利哥特风绘画里,玛

利亚手中的书和身上的蓝袍一样都是

象征物,象征着一种信仰——玛利亚明

白,她与她儿子的一生事件已经在诸经

书中有所预言,她就是“智慧”的母亲,

教化他人的心灵。

这幅活色生香的画面在西方艺术

史中其实经常见到,在弗雷德里希·海因

里希·弗格1808 年的画中,抹大拿的玛

利亚便半身赤裸,只与一册书相伴。美

丽的形象,不输只穿香水入睡的女明星。

女人对读书似乎总是热情更高,至

少更高调。你经常看到诸如“秦皇岛启

动女性阅读活动”、“调查显示杭州女性

比男性更爱看书”、“华盛顿女人酷爱读

书怕被淘汰”这样的新闻,手握书卷,甚

至被认为是与撒娇并列的性感情态。

2012 年春夏之交,纽约的公园和广场

多了一群“养眼”的女读者。这个由女大学

生组成的“户外女生半裸通俗小说鉴赏协

会”,专在城市的公共场合“性感阅读”,誓

要把公开酥胸全露变成不用害羞的事。

每个家族都有一个老奶奶

女人比男人更能承受苦难,所以,马尔

克斯说,“更不幸的是,他是个男人,比她更

为脆弱。”

她们平静地承受生活的苦难,用与生

俱来的生存经验,帮助家族度过一个又一个

的难关。在过去的中国,她们往往没有一个

正式的名称,张王氏,丁王氏……这些墓碑

一样生硬的名字背后,浓缩着一生的苦难和

光芒。她们身上那些似乎是超时代的勤劳、

纯朴、善良的天性,以及克己、勤俭、奉献、默

默无闻的普世精神,使之成为传统价值最坚

固的堡垒和最完美的形象代言人。

这些普世精神是一种生存教育,在这个

层面上,东西共通。在种族隔阂还相当严重

的年代,黑人女作家玛雅·安吉洛成为了旧金

山第一个女售票员,生命最终突破牢笼,放声

歌唱。而为这一切铺垫了明亮色调和温暖底

色的是玛雅口中的“阿妈”,实际上是她的奶

奶。玛雅的奶奶是一位受尊重的老人。她开

一家小杂货铺,自力更生,养活身体残疾的儿

子,安然度过家族中的每一次不幸。

玛雅在成名后一直担任维克森林大学

美国研究专业的雷诺兹讲席教授,这个职业

选择也源于她的奶奶。她很喜欢当老师,因

为小的时候,她的“阿妈”就对她说:“阿妈并

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阿妈知道,你和上

帝都预备好了,你会成为一名教师。”

在冬吴相对论的《家族接班人》一期

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族中白

发苍苍的老奶奶,是这个家族中正能量的

放大器,负能量的吸收器。老奶奶对整个

家族起到了安定的作用,再叛逆的人到了

她这里也会从内心中真正表达一份尊重。

马尔克斯一生都对女人充满了敬畏,

这种敬畏的情绪便源于他的祖母。他的祖

母是他心目中最典型的女性,永远像一颗

太阳一样照顾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为他们

打点一切,她是家族的核心。

马尔克斯自觉地认为女人才是生活里

的中心,“我总觉得,我生命中总有一个女

人,亲手将我从现实的黑暗里解救出来,因

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黑夜,在幽暗中,女人

的方向感会更敏感准确。”

猜你喜欢
女红阿妈家族
阿妈叻嚒
阿妈的草原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HK家族崛起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小偷家族》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雪域好阿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