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记

2015-05-30 10:48麦岚
齐鲁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业园留学人员海归

麦岚

“40岁”海归们的创业门槛

2010年,38岁的德国洪堡学者胡卉回济南创办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铌酸锂单晶薄膜这一晶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研发过程中,胡卉和他的团队从厚度为0.5毫米的铌酸锂单晶剥离出500至700纳米单晶薄膜,相当于将原来的0.5毫米的铌酸锂单晶平行切了一千片。

目前,晶正科技生产出的3英寸纳米厚度铌酸锂单晶薄膜,一个重量不超过50克,直径十公分大小的晶片,价值近2万元。更神奇的是,一片晶片信息存储量相当于1.5万张DVD,在航天、军工、民用等领域都有十分广阔应用前景,该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成为全球唯一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单位。

2011年,徐守波等六位在全球500强工作、有着二十余年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回到济南成立了济南天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外,他们涉猎金融、电信和物流三大企业技术应用最强行业,回国后,他们希望能用世界顶级企业级架构、将各自的资源和经验整合起来,看能否将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再融合进行创新,服务中国的现代服务业。与国内创业者频繁更换行业和idea不同,徐守波和他的伙伴们连续三年在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种模块内进行投资和研发,每个人都各自经营圈子,但保持大方向一致。团队最终打造了集成云计算、人工智能,三网融合等多项超时代信息技术的“全球实时智能现代服务业通用平台” -“GRI通用平台”。其核心是将服务链上下游企业集成为实时智能的“虚拟企业”,实现跨企业间的高效业务协同。其中的“智慧云游”是GRI平台的第一个产业化应用项目。实现了对各种旅游资源的实时、高效调拨,并藉此以实时智能交互的方式,为旅游者在线提供100%个性化行程定制服务,是在旅游服务领域“中国创造”的典范。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海归创业群体的年龄一般在30岁至40岁居多;从海归创业的领域看,一半以上在房地产、金融、互联网IT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异军突起,占三成。从区域看,来深创业的海归来自美国的居多,其次是来自欧洲和亚太地区的。”

某种程度上,胡卉与六人组合伙人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博士毕业,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甚至团队。他们清晰地知道回国创业做什么,创业时年龄均在40岁左右。

同时,中国平稳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市场潜力推动海归回国创业。“2002年,我受邀回国。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WTO,我更多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家乡,当时自认在资金、政府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感无力。”今年2月,夸客金融的创始人郭震洲带着事业和先进理念衣锦还乡,颇有底气。“现在海归们回来创业,感到无力的是本土企业家,因为在新技术、新产业上,海归们理解得更深,创业环境也更加简单给力。”

作为海归创业者,其回国创业的第一个优势就在于对本国文化十分了解,与客户和投资人沟通更加顺畅。第二个优势是中国人口众多,客户基数大。一个相似的App在美国获取1万用户所需成本相当于在中国获取10万用户。庞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无数留学生回国创业。同时,中国的投资机构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和稳健,更加重视和创业者团队的共同成长。

“新生代海归”的创业革命

天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济南七里河路上的产学研基地,办公楼周围遍植桃树。再过两天桃花绽放,“灼灼其华”,那是创始人曹梦晨最喜欢的季节,特别像自己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2010年,留学韩国的曹梦晨放弃三星、LG等著名公司工作的机会,回国创业。家人有良好的建筑工程行业背景,这一领域早为曹梦晨所熟悉。她发现,尽管建筑工程是庞大而成熟的行业,却传统的可怕:这一行最重要的是把预算做得越准确越好,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快,许多建筑商为了将预算做到细致化,不得不跑到建材市场大量询价,再选出最合适的一家。反过来,建筑材料供应商为了出售材料也到处跑着找项目。

“建筑工程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了,可是行业内交流仍然停留在最初阶段,三十年前,甲乙双方靠关系和人情彼此维系,现在仍然如此。”在互联网信息化趋势下,曹梦晨与自己的团队酝酿出“工程项目360网站”,如今,网站运营良好,成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收藏网站。

曹梦晨1985年生人,创业时只有26岁,在海归创业圈里却不算年轻。

目前,“80后”、“90后”的青年海归已经悄然成为了许多创业故事的主角。《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主编王辉耀把他们称作“新生代海归”,其创业呈“小、专、精”的特点。

“他们大部分成长环境都较为优越,创业起点更高,让他们更勇于去尝试。”王辉耀认为,与老一代技术型海归创业需从头摸索企业管理不同,新生代海归学习经管与金融专业较多,新生代海归创业团队成员往往已掌握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新生代海归创业意愿不断增强。

同时,新生代海归们的创业模式也更加成熟。以前许多人才均是单兵作战,现在他们的创业多以团队出现,其中不乏导师带着学生创业、同事或朋友共同创业等模式。“有的甚至把产业链的上下游团队都一起拉了过来,落地后开办一家核心公司,然后再分头成立几家分公司,分别负责研发、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对于新生代海归,不仅是为了求得物质上的满足,更多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比如从事IT行业的海归徐欣先后在高新区、恒隆广场等开出“品聚书吧”,利用多元化经营手段来维持实体书店的运营。徐欣承认“开书店不是生意,更多是文化的配套服务”。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归在有其他事业支持的情况下经营餐吧和咖啡馆,“我是想把在国外经历的那些文化氛围带到国内来,不求引领消费习惯,只求自己能继续体验。”陶妃咖啡创始人高珊说。

因在海外亲身体验过公益或环保活动,他们也将这些方面的理念内化于创业尝试中。张晓丽在海外学习金融经管多年,最终回家乡继承家族事业做餐饮。在恒隆开出自己的新店时,她在排烟等方面下足力气,唯恐自己的餐厅不够环保。

政策和环境的软性支持

2014年12月,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可见国家对留学事业和海归人才的高度认可和重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年轻海归都会特意问一句:“是不是习大大的讲话之后你们才决定采访我的?”这实际上反映出海归创业者们对政策和环境的关注。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近三成海归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就业,而在创业上,13.3%的海归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这种改变得益于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地位的提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政府为海归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完善,新生代海归的创业就业环境越来越好。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20周年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实际挂牌并能保持正常运转的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为261家,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提供落地、政策、政务、商业、市场、融资等创业支持的基础服务体系。

以济南为例,第一座留学生创业园位于华能路,成立于1999年5月,规划有科研、开发、办公、生产、经营等基地。目前,在位于高新区颖秀路上,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已经一位难求。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王思国介绍,为了降低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成本,凡入驻园区的普通留学生根据其项目大小,可享有3万到10万元的资金补贴,高端人才能享有50万的奖励。

网罗海归创业人才的并非济南一地。去年5月6日,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据青岛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制定了鼓励、奖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办法,专项用于留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扶持。每年设立1亿元青岛“人才特区”专项资金,采取“人才+项目”模式,给予100万-5000万元不等的扶持奖励,10万-100万元的购房安家补助。符合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的,给予30万-100万元安家补贴,50万-400万元资金支持。

据了解,青岛留学回国人员数量达到3万余人,居山东省首位。目前,海归人才已经成为青岛市科技大军的中坚力量,其中71%为高新技术领域人才,集中于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密集的行业。

猜你喜欢
创业园留学人员海归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逐梦青春 创赢未来”——扬中市首次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徒步看家乡活动 看亮留学人员双眼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赴美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