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

2015-05-30 10:48张明
民间文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泠钱塘

张明

说起杭州,大家都会想到那首耳熟能详的词《忆江南》。杭州,隋朝之前称为钱塘,因风景秀丽的钱塘湖而得名。

清初,有一本白话短篇小说集《西湖佳话》,所载故事皆与西湖名胜有关,共十六卷,其中卷之六“西泠韵迹”,讲述了南朝歌女苏小小的爱情故事。

南齐时,在钱塘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到了钱塘,靠祖产以做买卖为业,多年后成为当地的富商。这一年,苏家生下一女,这女孩眉清目秀,因她长得娇小玲珑,父亲给她起名叫小小。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视为掌上明珠。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的书香遗风,苏小小聪慧过人,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父亲吟诗诵文,她一跟就会,亲戚朋友都夸她长大后准是一个才女。谁知好景不长,苏小小刚满六岁时,父亲便不幸病故。母亲由于精神的折磨,已身心交瘁,苏小小十岁的时候,母亲便把她托付给了乳母贾姨,随后辞世而去。贾姨怕苏小小睹物思人,于是变卖了家产,带着她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西泠桥畔青山环绕,碧水盈盈,风景十分宜人。苏小小与贾姨在这里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几年过去了,苏小小已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娇好的面容,花瓣一样的双唇,玲珑有致的身材,尤其是那一双水灵娇媚望穿秋水的大眼睛,看上一眼都能让人醉倒。她和贾姨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尽情享乐于山水之间。秋天是钱塘湖风景最美的季节,清风习习,水波荡漾,湖面清澄平静,山色青翠悦目。每到这时,苏小小常常同贾姨一起乘坐着一种特制的油壁游车,观赏湖光山色。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在她的车后。苏小小正值少女怀春的年龄,常借诗词遣怀。一天,她见油壁车后有几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跟在后面,不时把热烈的目光投向她,苏小小便在车中吟诵道:“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车后的少年听到后不禁大喜过望,当即追随在苏小小的后面,一起来到西泠桥畔的小楼。一开始,苏小小见到这些翩翩少年郎还有些羞怯,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看到他们个个彬彬有礼的样子,而且又谈吐文雅,于是便请他们入客堂落座。善解人意的贾姨奉上香茗,主客一边品茗一边吟诗,一起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天。

如此过了几年,母亲留下的积蓄用完了,苏小小便操琴为生,成为钱塘歌妓。自此后,苏小小的追逐者甚众,不到二八便已名满钱塘。“早有豪华公子,科甲乡绅,或欲谋为歌姬,或欲娶为侍妾,情愿出千金不惜,纷纷来说,苏小小尽皆辞去。” 如此一来,苏小小的名气就更大了,许多人都以能有机会与她对坐清谈一刻为荣幸。虽然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待客的青楼女,又有人称她为诗妓,但她与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绝不一样。

一天的午后,苏小小和贾姨乘上油壁车,沿湖漫游。只见岸边一个骑着青骢马的少年缓缓而来。这位少年姓阮,名郁,正是当朝宰相阮道的公子,这天刚从建业归来,路经钱塘湖,便骑着马游观钱塘胜景。阮郁信马悠悠,正陶醉在碧波绿柳的诗意中,坐骑不知怎么受到了惊吓,一下把阮郁从马上摔了下来,苏小小见了不禁“啊呀”叫了一声。阮郁从地上爬起来,抬头不经意地望去,正好看到苏小小,这女子竟是这般琼姿玉貌、娇媚动人,与飘临人间的云中仙子又有何异?阮郁不觉心醉神迷,他被眼前这位貌似仙女的少女深深地吸引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渐渐远去的苏小小,许久没有回过神来。心想:若能与此女相守百年,也不枉此生。于是,忙勒转马头,一路紧跟不舍。

苏小小凝望的一刻也看清了阮郁,见他眉清目秀,神情洒脱,也十分中意。回过头,见少年随车而来,心中暗喜,于是高声吟咏道:

妾乘油壁车,朗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这首朴素的小诗,道尽了美少女的无限风情。阮郁听了心想:我岂可辜负佳人的盛情?他回到客栈,赶忙向店家打听,店家告诉他,西泠桥畔的妓家苏小小,谁人不知呀!可她性情执傲,好花虽妍,要攀摘却是不易呀!阮郁微微一笑,心里早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阮郁骑着青骢马,来到了西泠桥畔。绕过湖滨,沿着林间小径,径直来到苏小小的住处。但见鸟雀啁啾,景色清幽,真是一处人间天堂!

话说苏小小游湖回来后,眼前不时浮现昨日遇见的那个少年,茶饭不思,心事重重,忽听贾姨说有一少年求见,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忙让贾姨去请。

阮郁跟在贾姨妈身后,来到堂内。苏小小从绣帘中婷婷步出,淡妆素抹,低眉含笑,少年男女,四目相视,情意绵绵,两颗心一下碰撞到了一起。

贾姨请阮郁落座,奉上香茗。阮郁乃宰相之子,长得英俊潇洒,言谈举止又文雅大方,与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两般天地。从谈话中,苏小小已感觉到阮郁是个有才之士,便有意要与阮郁结为知交。小叙片刻,苏小小便请阮郁上了镜阁,侍女摆上酒,招待阮郁,席间两人推杯换盏,对歌吟诗,一起眺望西湖美景。两人邂逅,一见倾心,为了表达心中的爱意,苏小小深情地对阮郁说道:“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你倾心,我亦倾心;你爱,我亦爱。油壁车、青骢马,不期而遇,惊鸿一瞥,然后一见钟情。”阮郁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自此苏小小与阮郁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每日一起在画舫中对饮倾谈,浏览湖中绮丽的风光;一个乘坐油壁车,一个骑着青骢马,羡煞了无数过往的行人。

不久,阮郁的父亲听说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非常生气。阮郁迫于父命,无可奈何,只得挥泪话别,匆匆而去。回到建业,父亲对阮郁严加看管,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仍不见情郎回来;一年过去了,也没有半点音信。阮郁一去如黄鹤,杳无音讯,绝望的苏小小终于病倒在榻上。

转眼间春去秋来。这天,为了排遣心中烦闷,苏小小乘油壁车去赏桂,在烟霞岭下一座破庙前,看到一位书生正在攻读诗文。此人眉清目秀,气宇不凡,模样酷似阮郁,却衣着寒酸,神情沮丧,苏小小为之怦然心动,便上前询问。对方见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神态充满了关切,忙回道:“小生姓鲍名仁,只因家境贫寒,准备入京应试,身上却无盘缠。眼看考期临近,万般无奈,只得望湖兴叹!”

苏小小觉得眼前这位书生气宇不凡,又貌似阮郎,于是主动提出为鲍仁提供钱物上的帮助:“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倾囊相助,望君早上金榜。”苏小小为鲍仁打点行囊,送他上路。鲍仁无不感激地说:“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深于潭水。鲍仁铭记于心,永生不忘,待我有成之日,必来叩谢恩人。”

次年春上,苏小小夜间贪凉,坐在露台久了,犯了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经常思念阮郁,心境忧郁,病情日见沉重,卧床不起,竟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临终前,她嘱咐身边的人道:“我生于西泠,死于西泠, 埋骨于西泠,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痛。”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泠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

为了纪念苏小小,鲍仁特别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一见钟情”的由来吧。

猜你喜欢
西泠钱塘
“拼、抢、快、优”,展现钱塘“高能级”担当
吴越名城·陌上花开
——西泠六子偕友8人书法艺术展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安徽省图书馆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诗草》考略
杭州万科·钱塘东方CO-Life体验中心
观钱塘
屋乌之爱
钱塘丁氏辑《西泠四家印谱》及其附存印谱新探—兼议“西泠八家”名称之流变
《西泠印社》风云百年 西泠不冷
中外选手奔竞钱塘,钱江新城“克莱帝轮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