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思维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01 18:04孙宜春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方法探索数学学习

孙宜春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深入,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喜欢数学、钻研数学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师生共同努力,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学生也要自主学习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本文从多向思维对数学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到多向思维思考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多向思维;数学学习;方法探索

多向思维教学法在数学教育中脱颖而出,进而影响到多个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得出全面的结论和看法。

1 多向思维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习,大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已经从刚开始的入门发展到了现今的深刻理解,学习能力也正在逐步提高。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深奥的较为难懂的学科,需要多方面的了解才能真正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1运用多向思维数学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数学问题,只靠单一的思路和方法是无法解决的,还有可能陷入误区得到错误的答案。只有通过问题的表象,多向考虑多方联系,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运用多向思维数学法提高数学课上课效率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运用多向思维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也运用多向思维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的,只看到一面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互动可以始于多向思维的方法,共同解决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从而获得更加严密的理论成果。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1.3运用多向思维数学法提高我国数学教育水平

多向思维讲究的是思考的全面性,注重细节和严谨。在大学学习中不论是文史类还是理工类学科都须要把握整体,全面思考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条件、线索,然后从这种角度出发向标准答案靠近。多向思维不仅能够让学生论述时更加充分有力,也能让他们在解题时从不同角度考虑得出更加准确的答案,探索出更加简单易行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2 大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多向思维

现今的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衷度越来越低,认为数学枯燥难懂不易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大学的数学考试抱着能过就行的消极心态去应付。这造成了数学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的现象,甚至影响了我国数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大学生学好数学,运用多向思维探究数学迫在眉睫,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该自主学习,努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成绩和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向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不仅仅是靠大学生自己去努力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多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出疑问,一起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师生之间增进沟通和互动,教学相长,才能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3.1教学联系实际,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例如:任课老师在讲课之前先讲了他打车来学校的经过:在乘车过程中我发现计价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如8元/公里一动不动,而另外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变化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学生回答:一个是所行路程数,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车行驶时,路程数会发生变化,路程数变化了,金额也会跟着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5章5.1变量与函数”,单价8元/公里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做“常量”,所行驶路程数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路程数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路程数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行驶的路程数设为x公里,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1.9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这种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引入该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整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把函数这个抽象的概念解释得较为简单。

3.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多向思维提供联系纽带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倡的是民主和谐,在课堂上应该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和老师进行充分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不利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既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也降低了教学效率。通过对国外教学模式的研究得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新模式,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是在共同探索中产生的,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因为整个课堂是老师在扮演主要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所以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利用多种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力度。例如,以前小学语文课上学过这么一篇文章《杨桃》,讲的是老师把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在下边看,将自己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画完之后老师看到每个学生画的形状都不同,就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都会积极地动脑去想,最后得出结论是因为每个人坐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然后老师作总结,每个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向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升华到角度不同看到问题也不同的高度上。endprint

3.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疑问、敢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方式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但是接受的程度深浅,效果好坏也就不得而知了。而现代的教学方式认为学习知识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在接受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去质疑,有质疑才会有讨论,才会有新的思路和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质疑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从而使得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痕迹。老师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学习需要灵活的头脑和思维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开放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为什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4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探讨解决问题。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点带面,慢慢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要想正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还须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重在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一题多解能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能把各种知识有条理有规律地整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 结语

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的都是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才,作为大学生就要积极培养多向思维能力,锻炼自己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养成考虑问题面面俱到的良好习惯。这就须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加强锻炼和学习,结合老师的引导多角度看问题,将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而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尽可能从多个方面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不断进行探索,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我国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编辑∕高 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探索数学学习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量纲关系在普通物理力学中的简单应用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