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中的数字技术与美学元素

2015-06-01 22:01张宝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媒体

张宝龙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手机媒体、互联网、智能电视和数字电影等新媒体不断地冲击着受众的感官,使得新媒体的发展状态备受关注。新媒体自身的数字技术特征和美学元素推动着其发展壮大,本文是通过探讨新媒体发展中数字技术与美学元素的推动力,来研究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数字技术与美学元素的关系,以期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技术;美学元素

一、 新媒体与数字技术的进化

新媒体的出现本身就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互联网出现前,人们使用单机进行数据处理,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ARPANET网络,计算机网络才真正产生。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而VOB视频点播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一些列相应的应用平台才得以应运而生,这一切全要归功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网络带宽即数据传输速率作为衡量网络使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10年前我们使用56K的调制解调器利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浏览一个主页面时加载的时间大概需要8~9秒时间,而且这个时间还要考虑计算机性能、网络高峰期、网络设备质量和资源使用情况等情况要相应延长。而现在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差距显而易见,如果11.11购物狂欢节要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不知道淘宝和京东会不会疯掉。

数字技术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实质上新媒体就是数字技术的物化,是其赖以生存与展示的技术基奠。现在youku、爱奇艺、腾讯视频、土豆、新浪视频等一系列视频门户网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途径,那么如何从这些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中找到需要的多媒体信息,如何让用户轻松地观赏到这个高清晰度的视频,数字技术让这些不成为一个问题。使用MPEG-7多媒体压缩标准(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和流式传输协议的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它们那种对庞大的多媒体数据库高效查询的技术和以实时的无须下载等待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媒体文件的传输方式,为拍客、播客等新兴自媒体的出现奠定了技术的基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媒体本身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经典的不压缩bmp图像到高压缩比和高画质的png图像格式;从原始波形文件的WAV音频文件到MP3和OGG格式,再到有超高音质FLAC、APE格式;从早期画面大小只有240x160pixel且超高压缩率的RM视频文件到能封装多种视频、音频和字幕的MKV封装格式,从能拍摄352x288视频V8模拟摄像机到具有拍摄8K分辨率的超级数字电影机,每一次的技术发展都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即将出现,它们一个以另一个为基础,另一个以这一个为前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因为新媒体以数字方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展示和发展的过程都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只有这样的支撑新的媒体形式才能够充分展开,不断的发展进步,同时新媒体也给了数字技术提供了展示的绝佳舞台。就像使用了3d立体摄像机技术拍摄的电影《阿凡达》,截止2010年9月全球狂收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其拍摄成功的关键在于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使用立体摄像、立体抠像、虚拟摄像机、3D立体合成预览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系统,这在以前的电影拍摄里是不可想象的。

二、 美无处不在

新媒体(网络)诞生的早期,缺憾的文字,简单的画面,让人乏味浏览网页。而当时网络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作为基本的信息展示,不需要精致的设计的,也无法实现。直到技术发展至今,人们谈论的不仅仅是功能的强大,更多的是人机交互能力,UI界面设计,风格化和软件皮肤的款式等等。这些都表明,在个性化时代和自媒体盛行的今天,让人赏心悦目,美仑美奂的美学元素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已经从单一的功能需求转向对审美的更高需求。

(一)美被需要

大众传媒时代正在向分众媒体时代过渡,媒体受众由以往的单向的方式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交互方式。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性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大数据方式分析的海量数据,让消费者享受到极致的用户体验。

当今很多媒体终端都是以面向对视觉元素有较高品味要求,对审美有较强理解力的分众为目标建立的,比如专门针对艺术家,设计师、前卫艺术者的精英媒体,倾向于表达以及艺术欣赏为主要功能存在的自媒体,如国内轻博客网站的点点网、盛大网络轻博客社区“推他网”、网易LOFTER、新浪轻博客以及人人网推出的轻博客社区“人人小站”等。

当然,美不仅仅存在于某些人群中,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形态、声音和文字)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人为感受。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内心感受,这足以说明为什么同一件事物有些人得不到美的感受,而有些人却对次津津乐道,所以既有成千上万的中老年人风雨无阻跳动的广场舞音乐,也有“星爵”彼得·奎尔置身遥远的外太空星球时所播放的地球声音。

(二)无处不在的美

以前技术不成熟时,视觉感官并不那样重要,那时要的是信息的展现平台,信息的承载量和信息传达的实效性,准确性和接触到的受众数量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现在当人们的精神文化达到空前的高度时,大众就会要求在享受信息的同时特别要求美感的存在。

新媒体已经不是单纯的信息平台,还兼具欣赏、分享和共赏的任务,现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宣传的工具和人们分享生活点滴、思想、信息的平台。而且这一切都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就会有人力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特别是同质化时代背景下,谁能做到推陈出新,谁能生产出类拔萃好产品谁就会赢得消费者。一个好的、美的,、得必不可少。苹果公司一直近乎苛求地专注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才使得IPhone风靡全球。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三、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

形式美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既是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也是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式特征。数字技术与美学的理念不单单由新媒体建立起的联系,而是在数字方式展示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相连,都使得数字技术与美学理念紧密融合。以工业产品为例,现在的工业设计作品已经不是单单呈现出一个物体,具有未来科技感的概念汽车英菲尼迪Q80,一代比一代更小巧更轻薄的LG G Flex手机获得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的最高荣誉“红点设计至尊奖”,这些都体现出技术与美的完美融合。

数字技术在发展,媒体形态也在发展。无论是今天我们关注的数字媒体,还是之后的应运而生的其它新媒体形态,都离不开数字技术和美学元素的助益。适应商业化社会的要求和人们对审美形式的变化,诸多新类型的影视风格大行其道。如现在拥有《银河护卫队》《复仇者联盟》《蜘蛛侠》《X战警》等超级英雄电影的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如具有强烈漫画风格《斯巴达300勇士》用超级慢镜头配摇滚类型的音乐奢华再现了漫画史诗巨作。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使这些新媒体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不断进步,还是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的逐步强大,都促使人不断提高对所使用的媒介应用美的要求,科技以人为本得到印证。

数字技术和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新媒体的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都为数字技术与美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的融合坚实地向前迈进。

所以说新媒体的实质,决定了数字技术与美的元素是必不可分的。新媒体发展中的新的媒体形式不同于传统媒体,数字方式使其更便捷,更易大众化,新技术新形式更能被新时代的人所接受,让我们善加利用它们的特性,期待更好更新的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

参考文献:

[1]邱国桥. 新媒体艺术编辑中的传统美学元素研究[J].中国报业,2012,(3).

[2]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美)科斯特尼克,罗伯茨. 视觉语言设计:职业传播者策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美)莱斯特. 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高 伟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