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强调学生诗意感悟

2015-06-02 00:23于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现代文诗意探究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国教育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笔者有幸生活在这幸福的教育时代,沐浴着这伟大时代的阳光雨露。我常常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和我一起去享受这阳光雨露呢?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去享受到语文学科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乐趣呢?笔者任教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一篇篇现代文,无不紧跟时代步伐,引领学生们深入阅读、诗意感悟,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尝试和探索。现将现代文阅读教学学生诗意感悟的相关策略拙于笔端,期求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诗意感悟需求学生广泛涉猎

21世纪伊始,一些名人志士在进行阅读教学研究中,唱响起诗意阅读教学的口号,具有核心期刊地位的《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成尚荣、周一贯等名家的篇章,研读专家的言说,不禁感慨万分。学生诗意性的阅读课文,首先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基础,或者说是怎样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迈实诗意阅读的坚实步伐,获取学生诗意阅读的最佳效果呢?从平时要求学生去诗意阅读现代文的实践看,窃以为必须解决好学生广泛阅读的比较实际而又显得较为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学生具有极为广泛的阅读积累。这积累又从何得到?它离不开学生自觉而又自主性的课外阅读。入选于人教版教材的诸多现代文学作品,其深刻的内涵有些是初中学生不可能去直接感悟的,因为作品所描写的现实可能比较远离学生的生活,或者学生可能缺乏作品中描写的生活经历、经验。这就需要让学生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去采更多的花,才可以酿出更香更甜的诗意性的阅读感悟之蜜来。其次,入选于人教版教材中的现代文都出于名家之手,作家的风格也不一样,作家的际遇也截然不同。要让学生能够感悟作家之作品内容,需要学生首先通过一定的阅读去熟悉其作家之个性特征。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作家,郭沫若又是怎样的文学巨匠,朱自清、冯骥才、老舍,又是何许人也,都需要学生去熟悉。就是学习作家的一则名篇,也需要学生去阅读与之相联系的作品,才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譬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位词人,学生读其作品能够产生何等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学时让学生去阅读相关名家对伟人之评价,学生或许能够比较准确地感悟其人其词。入选于人教版教材的就有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教学时就让学生去研读柳亚子以及诸多文豪的赞叹,学生便从这些大家的赞叹中,看到毛泽东在词上、在现代文学上的建树,增进了学生对毛泽东作为词人的理解,增进了学生对毛泽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认识,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毛泽东词的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诗意感悟需求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学生阅读现代文应当说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超过小学生,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创造性的潜能也具备充分发挥可能。但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教学的制约还仍然比较严重,学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教师的指挥棒的指挥,在现代文的阅读感悟上仍不能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其创新感悟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无论是文字,还是文学和文化,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义上的文化,都不是我们学生的自主探求所获,好多方面仍然是教师的强灌所致。现代文的阅读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探求,所感、所悟和所获都不具任何的鲜活意义;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给学生所带来的危害不能低估。因此,在教学现代文中,无论是文本表面的字词,还是内层结构上的文学,甚至是深层意义上的文化,都必须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实施自主的过程,经历自主探求的体验,对学生课堂学习有利,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有利,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更有利。譬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文章的第四段中叙写了“我”撕破、踏碎弟弟的蝴蝶风筝,傲然走出小屋。课文里还这样去写道:“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对这段课文,笔者做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去发挥想象,把“我”从进屋到离开,与弟弟的对话进行比较丰富的想象。学生在丰富想象的过程中,把相互之间的对话想象得颇有诗意,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还让学生去想象“我”走后弟弟的思想、举止,学生也因此将弟弟的思想和举止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诗意感悟需求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无论是感悟或创新阅读都需要学生去合作,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诗意性感悟则更需要学生去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我们必须去广泛意义上理解,不能一谈到合作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要一想到合作,就应当去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小组,更不要将合作局限于课堂教学。窃以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渠道应当是十分开阔的,对象应当是十分广泛的,形式也完全是多样的。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合作学习的多元因素,那学生对现代文诗意性的阅读感悟才可以获取丰硕的成果。笔者所思考的合作,首先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这应当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合作形式。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权威去制约学生,让学生和自己去一同而又直接地深入现代文的阅读文本,那学生将会把自己的感悟潜能挖掘出来,从事属于自己的自主性阅读感悟。尤其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把名师和自己对作品的阅读感悟强加给学生,强加给任何一个学生。譬如人们对《我的叔叔于勒》之主人翁和作品之主题都已经有了不少的感悟,但有无创新感悟之处?学生诗意性的阅读感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实践,学生对作品的主人翁则有了新的发现,如果站在作品中“我”的角度,那作品中的主人翁则完全可以理解为“我”。对作品的主题呢?诸多学生极为广泛之言说也是完全有道理的。其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要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喜人局面,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是必须求得这些局面的经常出现。强调学生的合作,还必须考虑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意义上的合作。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初中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课堂上的阅读感悟,阅读感悟的视野已开始投向于网络,所以,从相关意义上说,这对现代文诗意性的阅读感悟是一桩利好的事情。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诗意性的阅读感悟上去不断的“百家争鸣”,学生能够去不断的百家争鸣,也就完全可以去形成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譬如教学《珍珠鸟》。《珍珠鸟》是篇散文,又是充满盎然诗意的诗篇。教学时为了达到诗意性阅读感悟之目的,让学生和网络合作,学生便通过网络寻觅到不少大家、名人与非人物所建立起感情的文字。譬如秦韬玉笔下的燕子与人灵犀相通,宛若融为一体。如同燕子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便衔泥筑巢了的诸多现象,令人感动,增进了学生对《珍珠鸟》所体现出的情感的感悟。

四、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诗意感悟需求学生创新探究

创新是进入新世纪人们所谈论的话题之一。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诗意性感悟,也应当离不开对学生创新感悟的思考和追求,因为创新永远是学生阅读感悟之灵魂所在。但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感悟中,人们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创新创造,总是以现成的人们所熟知的答案去不知不觉地制约学生。一篇文章、一个单元乃至于一册教材学生阅读感悟后,则给人以毫无创新之处的感觉。入选于语文教材的篇目,站在不同的角度总会出现不同的感悟。初中学生也有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思想,如果在阅读感悟中不去搭建学生创新阅读感悟之平台,不给学生以创新阅读感悟之时空,那阅读感悟也将永远不会呈现出任何活力。初中学生阅读课堂总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怎能增进学生的诗意性创新阅读感悟?所以,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诗意性阅读感悟,必须努力形成学生创新探究的良好局面。对学生的创新探究,作为现代文的阅读,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借助文本语言的教学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何通过文本载体去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江苏南通的曹津源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中学生阅读教学的创新创造问题,所著述的关于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话题真是切合初中阅读教学学生创新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读罢先生的贤文,陡生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正能量。譬如教学孙犁的《芦花荡》,笔者就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相关描写芦苇荡的胜景去神游,学生便从“每到晚上,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产生出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歌声所代表着的精神生活,联想战士的情绪,也联想到当时部队的日常生活,联想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还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的拟人句发现其暗示作用,学生便由此感悟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的精神力量多像这些“苇子”。

总之,深入阅读现代文,诗意的感悟现代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去畅想,去创造,去成长,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肩负的任务。

于钢,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徐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文诗意探究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设问引导探究
永恒
冬日浪漫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