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部一维均匀地壳速度模型研究

2015-06-03 04:55韩晓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走时台网波速

张 帆 刘 芳 张 晖 韩晓明 赵 星

(中国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0 引言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37°—44°N,100°—116°E)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东西向褶皱、断裂构造及北东东和北西西向两组规模较大的断裂带,隆起区内部差异活动不明显,地震活动微弱,无强震活动发生。位于阴山隆起区与鄂尔多斯隆起区之间的河套断陷带,西界为狼山山前断裂,东界为和林格尔断裂,北界为色尔腾山、乌拉山和大青山山前断裂,南界为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主边界断裂和次级横向断裂等交汇地区常有中强地震发生。

李祥等(1987)使用远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内蒙古中部地区6个台站的壳幔分层结构,结果显示地壳厚度46—54 km。刘昌铨等(1991)使用折射点波测深探测方法,测定了鄂尔多斯块体、呼包盆地、阴山块体和内蒙古褶皱带等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壳分层较显著,地壳厚度43—48 km。张洪双等(2010)使用接受函数方法,测定了呼包盆地7个台站的地壳厚度,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42—46 km。

速度模型是影响地震台网地震定位质量的重要因素,内蒙古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通用模型定位残差偏大,理论到时和实际到时不吻合。使用内蒙古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对速度模型进行测定和修正,结果可以应用于地震台网的观测实践,提高地震定位质量。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震台站相对密集,记录了一定数量的地震,为地震研究提供了数据。本文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尝试使用内蒙古地震台网实测走时数据,反演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均匀地壳两层速度模型。

1 数据选取

选取内蒙古地震台网在2008年至2014年8月记录的内蒙古中西部62条地震事件,重新读取震相,并使用单纯形方法重新定位。因单纯形方法对震中位置控制较好,对深度控制较差,因此使用Pn和Pg联合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朱元清等,1997)对震源深度重新测定。该方法要求所选地震事件记录到一定数量的Pn震相,受此条件限制,使用的数据量偏小。对所选地震事件共提取Pg走时数据1 004条,Pn走时数据391条,Pb走时数据112条,使用内蒙古地震台网和邻省地震台网53个地震台站记录。图1给出所选地震和使用地震台站的射线图。

2 反演方法

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35 km,高山和高原地区可达70 km,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在本研究搜集的地震记录中拾取大量Pb震相,表明康拉德面存在的假设是合理的。假设地壳结构为两层,地震波在层内速度均匀,康拉德面波速和下地壳波速相同,则速度模型包含5个参数,分别是上地壳波速v1,下地壳波速v2,沿莫霍面波速vn,上地壳厚度H1和下地壳厚度H2。图2 为纵波传播路径示意。

图1 地震和台站射线Fig.1 Ray diagram of earthquakes and stations

图2 地壳内纵波路径Fig.2 Longitudinal wave path within the earth′s crust

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范围0—21 km,已知研究区域上地壳厚度约25 km,可以假设地震均发生在上地壳。在数据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未使用多个参数联合反演,而是分步确定每个参数。由直达波Pg走时测定上地壳P波速速度,由康拉德面折射波Pb走时反演下地壳波速,由首波Pn走时反演上地壳厚度、地壳总厚度和沿莫霍面的波速。

本研究反演方法是,使用走时公式,将观测数据和已知变量与未知变量分离,构造方程组,使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共轭梯度法是求解特定线性系统数值解的方法,适用于稀疏矩阵系统,也可以用于求解无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在本文中,对反演方程组使用Matlab自带的共轭梯度算法求解。

直达波走时公式为

康拉德界面折射波走时公式为

单层地壳模型莫霍面首波走时公式为

二层地壳模型的莫霍面首波走时公式为

以上各公式中,Δ为震中距,h为震源深度,tPg为直达波走时,v1为上地壳纵波速度,v2为下地壳波速,vg为一层地区地壳模型的地壳波速,H1为上地壳厚度,H为莫霍面厚度,H2为下地壳厚度,vn为莫霍面波速,假设Pg走时均匀,可以使用LSQR方法求解v1,则可由式(1)求解v1。假设康拉德面波速和下地壳波速相同,由式(2)可以求解上地壳厚度和下地壳波速,由于Pb到时读取误差较大,仅使用式(2)求解v2。由式(3)求解地壳厚度和莫霍面波速。已知v1、v2和H,则由式(4)反演上地壳厚度。

3 结果检验

3.1 地壳速度模型

由以上公式,反演得到地壳速度模型,结果见表1。图3给出4种地壳速度模型的速度随深度变化折线,其中(a)图为本文结果,(b)图为呼包盆地地壳波速(刘昌铨等,1991),(c)图为呼和浩特台地壳波速(李祥等,1987),(d)图为华南速度模型。图3仅给出5.5—8.5 m/s的速度曲线,未显示地壳上部低速部分。本文结果为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假设地壳分为两层,层内速度均匀,且未考虑低速层,与图3(b)、图3(c)结果较为接近,适用于内蒙古地震台网定位程序的配置,华南模型和本文结果有较大差异。

表1 3种模型参数Table1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models

图3 4种速度模型纵波速度和深度的关系(a)本文计算结果;(b)呼包盆地地壳速度;(c)呼和浩特台站地壳速度;(d)华南模型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and depth

3.2 定位残差检验

为了检验本研究得到的模型对地震定位质量的改善,使用Hyposat方法,对比3种模型(本文结果,华南模型和甘青模型)地震定位结果的残差,见图4。选取参照模型的依据是,内蒙古地震台网曾经使用华南模型,因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相邻,地处高原地区,地壳结果有一定相似性。由图4可见,在3种模型中,本文结果残差最小,平均残差0.388。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本文地壳速度模型,地震定位质量有所提高。由图4(b)可见,甘青模型中个别地震结果有较大残差,可见Hyposat程序对模型较敏感。

3.3 震源深度检验

为了检验使用本文结果和Hyposat定位方法对震源深度的控制,将上述3种模型定位深度与Pn/Pg联合测定深度进行对比,定位深度差见图5。结果显示,使用本文地壳速度模型测定的震源深度与Pn/Pg联合测定深度差异较小。由图5(b)可见,Pn/Pg联合测定深度与甘青模型真源深度差,个别地震超过40 km,属于明显的定位错误,可见Hyposat方法定位震源深度,对模型变化较敏感。

图4 3种模型的Hyposat定位残差(a)华南模型;(b)甘青模型;(c)本文结果Fig.4 Residual error of the three models

图5 Hyposat定位结果和Pg/Pn联合测定结果深度差(a)华南模型;(b)甘青模型;(c)本文结果Fig.5 Depth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n/Pg combined the method and the Hyposet method

4 结论

(1)使用直达波走时分布反演得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壳两层速度模型,使用Hyposat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地震定位残差有所降低,震源定位深度较合理,可见新模型提高了地震定位质量。

(2)Hyposat方法对速度模型较敏感,使用不同速度模型定位结果差异较大,个别地震在模型不合理时出现地震定位深度异常。

(3)两层均匀等效速度模型符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实际地壳结构,适用于内蒙古地震台网多台地震定位需要。

(4)为了得到较可靠的震源深度,避免深度误差对走时数据的影响,使用Pn/Pg联合测定震源深度,该方法要求地震事件记录到一定数量的Pn震相,受此条件限制,数据量偏小对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论文撰写使用了江苏省地震局缪发军提供的PTD程序,上海市地震局朱元清研究员提供的Pn/Pg联合测定深度方法和广东省地震局吕作勇提供的Hyposat批处理程序,在此表示感谢。

李祥,包东健,陈原平.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壳幔介质分层结构[J].华北地震科学,1987,5(4):58-65,84.

刘昌铨,嘉世旭,杜官.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J].地震地质,1991,13(3):193-244.

张洪双,田小波,刘芳,曹井泉,滕吉文.呼包盆地周缘壳、幔结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24(5):1 610-1 615.

朱元清,夏从俊,李平.确定震源深度的PTD方法及其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7,18(3):21-29.

朱元清,赵仲和.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新方法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7,18(5):59-67.

猜你喜欢
走时台网波速
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关系研究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灰岩声波波速和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
来了晃一圈,走时已镀金 有些挂职干部“假装在基层”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MRG9000媒资卫士在市级电视台全台网的应用
德布罗意关系式的相对论协变形式及物质波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