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化叙事方式的民族化改造

2015-06-03 02:21范垂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雀吴王弹弓

由于意象化写作能够生动灵巧地从有限表现无限,从瞬间表现永恒,从相对表现绝对,因此,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流派,都大量运用意象化叙事方式。但西方有些意象化叙事作品,用表象表现意蕴,显得很牵强,庸常,拙笨。如,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意象化叙事作品《一条安达鲁狗》,没有故事情节,没有逻辑联系,只把一些没有相互关联的生活现象拼凑起来,用来喻示作者的某种意图。一双男人的手在磨剃刀,剃刀一下子切开一个女人的眼珠,一片浮云划过圆月;男人抚摩女人的乳房,男人的手被卡在门缝里,突然手上出现了黑洞,四周爬满了蚂蚁;男人闯进屋,想拥抱女人,却突然被两根系着南瓜的长绳绊住,绳子另端绑着两个修道士和两架钢琴,两头死驴放在钢琴上,等等。据评论家分析,影片中的钢琴隐喻资产阶级的教育,修道士代表宗教偏见,死驴象征腐朽的道德观念;割破眼珠象征陷入黑暗和盲目,整个作品表现了恋爱和性欲受到资产阶级教育的束缚,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宗教偏见、资产阶级教育、社会束缚所进行的反抗。通常,意象化叙事作品具有深邃的人生哲理意义、灵巧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像《一条安达鲁狗》这样的作品,意向运用得非常牵强、庸常、拙笨,西方观众不喜欢,中国观众更不喜欢。

中国有久远的精彩的意象化叙事传统,强调意象化写作要贴切,灵巧,生动。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写道:“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是说,意象出现,一切都自然而然,如同自然创造化育一样,达到天衣无缝的贴切境地。明人陆时庸的《诗境总论》强调意象写作“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敏也”。强调了意象写作达到机敏灵巧的要求。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写道:“神用象通……刻镂声律,萌芽比兴……”其中,强调了意象写作要在比兴、声律方面下功夫,即强调生动灵巧。

意象写作,运用类比,多取相似之处,从逻辑关系来看,前提与结论之间不具有实然的蕴含关系,结论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给定的范围,因此,其结论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但是由于类比贴切,灵巧,生动,其逻辑关系与人的情感、情绪、意志密切结合到一起,在人类社会的一些重大事变中起了巨大作用。由此可见,意象写作,类比贴切,灵巧,生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众多意象写作贴切、灵巧、生动的范例,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刘向的《说苑·正谏》中的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典故是中国古典文化运用意象写作的精彩范例:

吴王欲伐荆,告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意思是说,吴王要伐楚,告诫左右:“敢进谏的,处死!”门下的智囊人物,一个年轻的书生想要进谏,但不敢,就怀揣弹丸,在后花园摆弄起弹弓,露水浸湿了衣服,这样一连三个早晨。吴王说:“你来这,何苦呢,弄湿了衣服?”年轻书生回答说:“花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处悲鸣饮露,但不知螳螂在身后呢;螳螂隐藏身体要捕蝉,但不知黄雀正靠近它呢;这三者都要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吴王听后醒悟,说:“好啊!”就罢兵,不攻打楚国了。

其意象中的象:蝉饮露,螳螂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捉螳螂,拿弹弓的人在下。其意象中的意:在人生的征途上,在国家间斗争的舞台上,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忘掉身后的祸患,就会自取灭亡。

其意象写作,贴切,灵巧,生动。吴王要伐楚,告诫左右:“敢进谏者,死!”那位书生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谏的。但他没有直陈胸臆,而玩起了弹弓,构建了黄雀捉螳螂,拿弹弓的人在下的既成事实,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思想蕴涵增加了佐证。待吴王说他“子来,何苦,沾衣如此?”他则抓住时机,很自然地讲了蝉饮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捉螳螂,拿弹弓的人在下的贴切类比。其类比贴切在于其类比论证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类比论证要用类比推理,其类比推理:蝉饮露、螳螂捕蝉、黄雀捉螳螂同吴王伐楚,有极为相似之处:都只顾眼前的利益。他们还应有极为相似之处:蝉饮露,螳螂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捉螳螂,拿弹弓的人在下;那么,吴王伐楚,身后的强大国家就会借机攻下吴国。由于类比推理合于逻辑内在联系,其意象写作必然贴切。不仅如此,书生还借弦外之音尖锐批评了吴王:“欲得其前利,而不知其后之有患也。”吴王猛醒,罢兵,还表彰了书生。从类比逻辑关系的严密,凸现了贴切。从用身边小事贴切类比经国之大业的大道理,凸现了灵巧。从书生冒着生命危险,智勇进取,还批评了吴王,并获得了成功,受到表彰,凸现了生动。

当代文坛出现了不少贴切、灵巧、生动的意象化叙事作品。朱山坡的《鸟失踪》,父亲是个枪法极好的猎手,整天出没山林中,由于母亲把他彻底离开山林作为出嫁条件,而交出了猎枪,离开了山林,却从此沉迷于吃喝嫖赌之中。“我”在县城工作,在市集上买了一只来自越南的聪明八哥,父亲去看“我”,见到那只鸟就“爱不释手”,照顾那只鸟比女人照顾婴儿还周密,把肉块剁成肉泥,用牙签一口口喂鸟,夜里,用扇子为鸟驱赶蚊子。父亲回家,带走了那只鸟。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天堂山采树条,编织可以装口猪的大鸟笼,后来,为了鸟的自由,不断编织大鸟笼,鸟笼宽敞得鸟可以展翅低空飞行,后来他也钻了进去,在里面过夜,早上起来,一脸鸟粪,一身腥臭。后来,为了鸟的自由,放开了那只鸟,和那只鸟一起进了山林,像野人一样,和那只鸟及山林中一群鸟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山林中和那只鸟形影不离,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栖身在树杈间,蓬头垢面,一身腥臭,成了一个鸟人。母亲去找他,情人去找他,他一点儿也不理她们。“我”雇人各处去找他,沿途看到了一个遗留的令人惊叹的大鸟窝,“我”钻进去,感到稳固,柔软,宁静,但父亲永远地消失了,他已不属于我们世俗的世界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否定人生的一切,追求绝对的自由,父亲不仅沉迷于吃喝嫖赌,而且发展到不要家庭,不要妻子,不要情人,完全和鸟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鸟人,在鸟的天堂里,父亲获得了绝对自由。上述表象蕴涵着什么意蕴呢?这里自然有回归自然,拥抱自由的情思,但不可避免地要导出下述哲理意蕴:否定人生的一切,追求绝对的自由,必然游离人类社会,成为非人。亚里斯多德认为,“处于共同体之外无论什么人都不是一个人”,“或者是动物或者是上帝”。费希特认为,“只有在人群中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兰德曼认为,“人只有生长在他的同类的一个承受传统的群体中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印度北方曾多次发现狼孩,很小的孩子被狼叼去,没有吃掉,反而为其哺乳,存活了下来,可是后来人们又多次捕到狼孩,发现他们只会爬行,像狼一样嗥叫,一点儿人性也没有,只有狼性。实践进一步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共同体之外无论什么人都不是人。

《鸟失踪》,由于表象自然导出思想意蕴,因此,意象写作具有贴切性;由于表象独特,因此,意象写作具有生动性;由于作品巧妙运用盲目追求绝对化导致荒谬化的道理,因此,意象写作具有灵巧性。

引进西方意象化叙事方式,为防止牵强、庸常、笨拙的弊端,一定不要搞“大迁移式模移”,而要发扬东方智慧,承继中国意象化写作贴切、灵巧、生动的优良文学传统,使意象化写作具有东方特性。

范垂功,文学评论家。现居辽宁岫岩。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雀吴王弹弓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误会引发的争吵
弹弓手击碎医院十几块玻璃只为好玩
弹弓飞盘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黄雀衔环
远去的弹弓
黄雀脱险记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