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2015-06-05 15:35赵炳端许湘宁李永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肠系膜入路结肠癌

赵炳端 许湘宁 李永浩

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赵炳端 许湘宁 李永浩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 观察组为中间入路, 对照组为外侧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应推广使用。

结肠癌;系膜切除;完整结肠;中间入路

结肠癌主要包括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及腺癌, 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血便、便秘及水肿等[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摄入的纤维素不足及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等, 患者发病后癌细胞可沿肠管向肠壁浸润, 还可能沿切口面或缝线扩散转移, 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本文分析了CME经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 所有入选对象均经肠镜或病理检查确诊患有结肠癌, 且无CME手术禁忌证。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12例, 年龄37~64岁, 平均年龄(46.8±5.6)岁;肝曲癌8例, 回盲部癌15例, 升结肠癌20例, 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情况为Ⅰ期14例, Ⅱ期23例, Ⅲ期6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9~67岁, 平均年龄(46.2±5.4)岁;肝曲癌10例, 回盲部癌14例, 升结肠癌19例, UICC分期情况为Ⅰ期17例, Ⅱ期21例, Ⅲ期5例。两组患者的UICC分期、发病部位、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ME术治疗, 观察组为中间入路, 对照组为外侧入路。

1.2.1 观察组 移开小肠, 结肠系膜充分暴露后将盲肠提起, 随后切开肠系膜表面覆盖的静脉上方组织、系膜, 肠系膜中的静脉暴露后沿静脉解剖结构进入右肾筋膜与Toldt筋膜之间的Toldt间隙, 在进入Toldt间隙的过程中结扎结肠右侧分支血管、Henle干、右结肠血管及回结肠血管, 结扎后将系膜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与淋巴结清扫干净。随后切开胃结肠的内侧韧带, 结扎网膜血管及清扫淋巴结, 将Toldt间隙打开, 并分离末段回肠的系膜与侧腹膜, 分离后将回肠及横结肠切断并移除病灶, 完成上述操作后重新吻合横结肠端与回肠端即可。

1.2.2 对照组 移开小肠, 将升结肠提起, 沿腹膜与升结肠交界部位的黄白线进入Toldt间隙, 其余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2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症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方面, 观察组的平均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肠梗阻及乳糜漏、出血等,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中发现, 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癌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及住院时间比较( χ-±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癌症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CEM术在治疗结肠癌方面具有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特点, 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CME术入路的方式包括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两种, 选择手术入路时应考虑能否寻找及维持相对完整的结肠系膜[2]。如在实施CEM术的过程中选择中间入路, 将血管分离结扎后再对肠段进行分离, 则可以避免因术中挤压等操作而造成癌细胞通过血液扩散到其他部位[3]。经中间入路时需要先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将肠系膜表面的血管鞘打开, 在打开血管鞘时可以明确结肠血管出现的病变情况, 了解病灶位置后进行针对性的高位结扎, 这就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与降低复发率[4]。本研究为86例结肠癌患者行CME术时采用了两种手术入路方式, 观察组为中间入路, 对照组为外侧入路, 结果证实观察组在术后两年的癌症复发率仅为9.30%, 而对照组达到了25.58%, 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中间入路在减少结肠癌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另一方面, 经中间入路行CME术的过程中可以缩短术者进入Toldt间隙的时间, 并保证准确进入Toldt间隙, 因此不但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还可以避免对肠系膜中的静脉造成损伤, 因此能加快术后康复, 确保筋膜实现锐性分离, 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清扫数目[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目前多数报道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此外,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经中间入路行CME术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中间入路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推广使用。

[1] 叶颖江, 高志冬, 王杉, 等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6):494-496.

[2] 黄冀华, 梁伟成.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与评价.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2,4(3):158-162.

[3] 曹奇峰, 陆爱国, 马君俊, 等 .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7例临床分析 .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4):361-365.

[4] 关旭, 姜争, 王贵玉, 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9):787-788.

[5] 马冰, 杜晓辉, 夏绍友, 等.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24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6):481-4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44

2015-03-23]

528211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肠系膜入路结肠癌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腹股沟疝修补术不同解剖入路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