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40例保守治疗观察

2015-06-05 15:35刘涛杰温金亚鲁芳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脊髓型脊椎颈椎病

刘涛杰 温金亚 鲁芳勤

脊髓型颈椎病40例保守治疗观察

刘涛杰 温金亚 鲁芳勤

目的 探究保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保守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8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手术承受能力较低的患者,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对治疗方法做出合理选择,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疗效观察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颈椎病, 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压迫或刺激相邻脊髓而产生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治疗该种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学术界一致认为治疗该病应尽早实施手术, 以免脊髓神经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 但手术治疗应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进行,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更为合适。为研究保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本文选取40例进行保守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4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进行保守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2.3±6.7)岁;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36~79岁, 平均年龄(53.1±6.5)岁;所有患者病程1~24个月。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上肢麻木、行走困难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 选择合理的保守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手法治疗、牵引治疗等。

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早期治疗改善微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方法为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左旋糖酐以及血栓通注射液,1次/d.7 d为1个疗程。

手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法: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分筋理筋法、摇摆法、小斜般法。

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牵引治疗的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一般牵引时间为15~20 min, 持续牵引10~15 min,间歇5~10 min;合理控制牵引的力度和角度, 牵引力为由小到大, 牵引角度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确定。

其他治疗:超短波理疗、脊椎小关节囊封闭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颈椎功能完全恢复;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颈椎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颈椎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为8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压迫或刺激相邻脊髓而产生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 该病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别,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早期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 手部运动功能减退, 严重时会出现颤抖、痉挛性瘫痪等。据相关文献指出, 轻度颈椎间盘突出产生的精髓受压能够经过保守治疗使突出的颈椎间盘恢复[1]。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是加快患者康复,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 以往国内外学者对于其治疗多倾向于手术治疗。近年来, 相关学者开始尝试对轻度症状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手法治疗、牵引治疗等保守治疗方式, 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手法治疗具有帮助松弛肌肉、增加脊髓供血、改善局部血流循环、纠正椎间紊乱、减轻或解除脊椎压迫等重要治疗作用, 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保守治疗不需特殊设备、患者治疗痛苦较小, 易被患者接受。对于某些患者来说, 如早期脊椎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承受力较低患者、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有严重神经症状患者等, 保守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3]。本文主要研究了脊椎型颈椎病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 对于症状程度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临床效果较好。

本文通过对80例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疾病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症状轻重程度、手术承受程度等)对治疗方法做出合理选择,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吴毅文, 高晓平, 杨金发, 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3例临床疗效观察.颈腰痛杂志,2010,31(3):185-187.

[2] 伊鹏, 赵喜晨, 王福建, 等.百会穴为主电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中围民间疗法,2010,18(7):14.

[3] 赵树军, Jeoun HyangEa, 于涛, 等.整骨理筋手法结合中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10,11(2):93-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53

2015-03-10]

467000 河南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猜你喜欢
脊髓型脊椎颈椎病
睡姿不正确也可引起脊椎弯曲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