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2015-06-05 15:35侯文海黎国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痉挛

侯文海 黎国春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侯文海 黎国春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 总结患者CT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 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 血管痉挛10例, 脑内血肿8例, 脑积液4例, 脑室出血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 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PCA+PCM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ACA+ACMA)、大脑中动脉(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结论 CT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明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 结合不同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 可准确判断动脉瘤的部位。

颅内动脉瘤;脑内血肿;CT诊断

内动脉瘤(ICAs)是指颅内动脉出现异常的局限性扩张[1],进而造成颅内血肿、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等症状,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传统的诊断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2]。随着影像学水平的发展, CT诊断方法更新, 可明确患者动脉瘤的部位[3], 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依据。本院给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CT早期诊断,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55.22±6.34)岁。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选取GE公司的HD750进行检查.64排,128层。层厚、层距各5 mm, 电压210 kV, 自动MAS, 对感兴趣区拆薄矢状位、冠状位二维重建。按Hunt和Hess分级法行分析动脉瘤临床状态[4]:未破裂的动脉瘤为0级;轻微头痛为1级;重度头痛为2级;轻度局灶神经症为3级;重度偏瘫为4级;深昏迷为5级。

2 结果

2.1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 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 血管痉挛10例, 脑内血肿8例, 脑积液4例, 脑室出血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 血管痉挛1例。

2.2 Hunt和Hess分级 按Hunt和Hess分级, 患者病情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23例、45例、20例、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5例、3次3例、4次2例, 病死10例。

2.3 对比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PCA+PCMA、ACA+ACMA、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见表1。

表1 CT与DSA诊断结果比较(n, %)

2.4 分析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 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漏诊的原因如下:①基底动脉(BA)血管作为细微的解剖结构, DSA可显示血管的走行, CT影像仅能大致显示脑组织结构, 无法直接显示血管, 因此,会导致漏诊。②在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 血液弥散分布, CT难以正确诊断出血部位, 只能大致提示瘤体部位。

CT检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具有高度特异性, 虽然无法直接显示动脉瘤, 但可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量, 明确脑内出血的部位, 大致提示动脉瘤部位。以上研究表明,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PCA+PCMA、ACA+ACMA、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故在临床有一定提示诊断价值, 掌握患者最佳诊治时机, 并全面了解患者存在的各项并发症, 可作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的不足在于, 需做脑血管造影方能显示动脉瘤及其与动脉的关系和血流动力学变化[5]。

以上研究表明,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 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 血管痉挛10例, 脑内血肿8例,脑积液4例, 脑室出血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 血管痉挛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时并发症多种多样,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内血肿、脑积液等。①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研究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次5例、3次3例、4次2例, 病死10例。动脉瘤大多较小,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才出现动脉瘤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血液在蛛网膜下腔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判断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动脉瘤破裂的为首发症状。②脑血管痉挛。本研究中血管痉挛10例。蛛网下腔出血环绕的血管周围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常见部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血管痉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部位随着痉挛面积的增大而增多。③脑积液。相关研究表明[6], 广泛分布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急性脑积液紧密相关。根据出血部位, CT检查可大致提示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大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本研究中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内血肿需要与高血压性出血鉴别, 脑内血肿部位与动脉瘤部位基本一致, 额叶、颗叶为常见的部位。基底节、丘脑作为高血压性出血的常见部位。动脉瘤破裂中常见透明隔腔,高血压性出血常见丘脑出血。以上研究表明, 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 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中应根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 明确潜在动脉瘤的部位, 定位诊断动脉瘤破裂出血, 从而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1] 杜绪仓, 李志强, 高飞, 等.快速吸收的急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混合出血的CT特征.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3-16.

[2] 堵红群, 王均干. CT动态监测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1256-1257.

[3] 孟雷, 许崇永.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急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2013,2(10):95-97.

[4] 孙瑜, 杨碧林, 何明江.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价值.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5(6).664-667.

[5] 王森法, 陈丹红, 王保兵, 等.头颅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附30例报道).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54-55.

[6] 田云生, 雷剑, 田华兰, 等.破裂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8):1104-11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69

2015-02-06]

541002 桂林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痉挛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