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15-06-05 15:35李秀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阿糖胞苷髓系霉素

李秀瑾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李秀瑾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20例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足叶乙甙(VP16)治疗, 观察组采用Ara-C、Acla联合G-CSF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常见急性白血病, 目前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 但其复发率较高, 易发展成为难治性白血病,增加了治疗难度, 甚至会进一步导致死亡。为提高治疗效果,常采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给药, 虽能起到一定效果, 但复发率依旧较高, 且过多使用化疗药物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1]。本院采取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5~74岁,男69例, 女51例。其中初次复发62例, 第2次复发34例,第3次复发16例, 超过3次以上8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复发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第1周静脉滴注200 mg/d注射用阿糖胞苷, 分2次进行滴注, 间隔12 h;第1~5天静脉滴注20~40 mg/d阿克拉霉素;每隔2 d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化疗结束后1周进行骨髓检查,1个月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化疗。观察组:前2周2次/d皮下注射阿糖胞苷10 mg/m2, 间隔12 h;第1周静脉滴注10 mg/d阿克拉霉素;化疗前12 h使用G-CSF,皮下注射200 μg/m2;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中性粒细胞<1.0×109/L, 或白细胞<2.0×109/L, 调整G-CSF剂量为300 μg/d;若白细胞计数>10×109/L, 应立即停用G-CSF;若血小板计数<10×109/L, 应及时予以输注;若血红蛋白含量<60 g/L, 需输入代血浆[2]。另外, 一旦发现患者有严重感染,应当考虑是否立即停止化疗, 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伤害。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骨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各项体征恢复正常, 血小板>10×109/L, 中性粒细胞>1.5×109/L;经骨髓涂片镜检,原始细胞<5%, 巨核细胞和红细胞均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血小板、中立性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处于正常范围;骨髓涂片镜检显示原始细胞在5%~2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甚至病情有加剧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腔溃疡、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小板明显减少等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有24例患者出现以上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一般化疗药物敏感性较低, 复发率高, 且缓解维持时间较短, 是白血病中的治疗难点。近些年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增多, 导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率也有所增长, 患者多表现为贫血、乏力、活动后气促、头晕等症状, 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3]。阿糖胞苷是一种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 可有效抑制细胞DNA合成, 进而干扰细胞增殖, 静脉滴注后可迅速被脱氧胞苷脱氨酶催化, 形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阿糖尿嘧啶(Ara-U), 而同时阿糖胞苷也迅速运转到细胞中磷酸化, 在核酸激酶作用下成为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阿糖胞苷三磷酸(Ara-CTp), 与DNA链相结合后会终止DNA复制。阿克拉霉素作为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与阿霉素结构不同, 对心脏毒性较小, 且脱发作用轻, 能够很好地抑制RNA、DNA合成。此外, 阿克拉霉素还具有较强的诱导分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G-CSF能够刺激白血病细胞克隆性增生, 应用于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可诱导疾病细胞分化, 有效抑制白血病克隆的自我更新, 也有利于增强阿糖胞苷和蒽环类药物对白血病复制的细胞毒性[4]。以上3种药物联合使用, 组成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 具有剂量小、浓度低、持续作用强等优势, 且不良反应较少。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可提高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1] 郭淑利.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G-CSF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3,19(1):39.

[2] 许惠丽.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联合G-CSF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44.

[3] 林晓燕, 李凤菊, 郭学凤, 等.阿克拉霉素及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12,32(3):70.

[4] 李超.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联合G-CSF治疗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探讨.中外医疗,2013(21):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075

2015-03-09]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阿糖胞苷髓系霉素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D-柠檬烯对衣霉素诱导的胰腺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减量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应用IA方案和DA方案诱导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