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胶囊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5-06-05 15:35王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证候

王丽

血府逐瘀胶囊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

目的 总结血府逐瘀胶囊的药理作用, 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4, P<0.05)。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药物治疗;血府逐瘀胶囊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心内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 其具有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特点, 严重的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西药治疗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探寻一种长久有效的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祖国传统医学在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 认为瘀血痹阻心脉是“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 治疗当以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因此, 本研究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 观察临床疗效情况, 并与采用常规西药干预的患者进行对比, 保证期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帮助,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 纳入标准:①冠心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自愿加入本研究, 能够配合治疗及观察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或>80岁;③重度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⑥精神疾病等原因导致不能配合治疗及观察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4.32±10.75)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2.62±1.05)年;合并高血压者25例, 糖尿病者19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65.56±10.90)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2.75±1.22)年;合并高血压者24例, 糖尿病者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抗心绞痛、扩血管、降血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至少连续服用1年, 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给予降血压、降血糖等相应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血府逐瘀胶囊(0.4克/粒,12粒/板,2板/盒.6粒/次,2次/d口服, 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 评分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胸痛、胸闷、心悸、气憋、乏力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评为0、2、4、6分;舌像正常评分1分, 舌质暗红, 或紫暗, 有瘀斑, 苔薄评为1分, 脉象正常评为0分, 脉涩或结、代、促评为1分。②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 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4,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治疗冠心病历史渊源, 将其归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2]。“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记载:“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本病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证候特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首次将胸闷、心痛、短气三症同时提出, 表明张仲景对本病认识的深化。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瘀血痹阻心脉, 心脉痹阻不畅, 不通则痛, 其病位在心, 与气滞、寒凝、痰浊、阳虚、气虚等密切相关。针对胸痹心痛的病机,本研究选用传统经典方剂的现代剂型血府逐瘀胶囊以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3]。

血府逐瘀胶囊来自王清任编撰的《医林改错》, 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 通血脉, 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 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 载药上行, 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 开胸行气, 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有能养阴润燥, 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4]。全方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 又解气分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 使瘀去气行, 则诸证可愈。现代药理发现, 丹参、三七、红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5]。

综上所述, 经过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的患者3个月,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明显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 血府逐瘀胶囊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宋晓密. 血府逐瘀汤辅佐消心痛加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Meta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4):2633-2635.

[2] 王莉萍, 冯寒. 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临床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444-446.

[3] 何劲松, 刘婧, 白法文, 等.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 9(5):599-600.

[4] 黄宗燕, 林英忠, 刘伶, 等.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21):3331-3333.

[5] 韩文宝, 高宪玺, 冯伟, 等. 中西医结合预防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9):283-2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13

2015-01-21]

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证候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痛的感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袁氏镇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