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6-05 15:35叶德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肥胖症外科手术循证

叶德勤

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叶德勤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其切口感染1例, 占2.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5±2.1)d,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 不仅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 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切口感染;并发症;愈合

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常见、多发并发症之一[1],其不仅可能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同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生理疼痛, 影响疾病的康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2]。基于此, 为分析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本院对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术前感染及心脏、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19~66岁, 平均年龄(41.1±7.3)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5例, 肥胖症5例。观察组男33例, 女17例;年龄20~67岁, 平均年龄(40.2±9.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 肥胖症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及术前常规消毒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确立循证护理方向, 以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出发点,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手术室及手术器械作无菌监测, 对未合格器械作重复消毒处理。强化对手术医师的外科手消毒监测, 贯彻手术室手部卫生制度, 做好术前消毒处理。对伴肥胖症患者指导其进行运动, 控制体重。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与生理护理。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稳定其心理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作好术前皮肤消毒与无菌处理。术后强化对病房环境的护理, 减少探视人数, 避免交叉感染。鼓励患者多食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确保机体可摄入充足的养分,促进术后创口的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状况, 分为三级。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 皮肤颜色复常,无发热、积液、红肿等表现, 切口耐受性好;乙级愈合:切口皮肤较附近范围颜色略深, 有轻微红肿表现, 无化脓与感染征象, 切口有一定的压力耐受性, 但疼痛感明显;丙级愈合:切口皮肤较附近范围颜色深, 切口未闭合, 且有明显感染、红肿及积液表现。切口愈合率=甲级愈合率+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则视为切口感染。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98.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且其切口感染1例, 占2.0%,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5±2.1)d,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对比[n(%), %]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s, 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s, d)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观察组5010.2±1.7对照组5017.5±2.1 t19.104 P <0.05

3 讨论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手术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 统计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15.0%左右[3]。国外有相关研究报道表示, 手术切口感染占医院感染的20.0%左右, 并有逐年上升趋势[4]。且大量研究报道均证实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5]。

有文献表示, 自身合并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症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几率较正常患者更大[6]。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有合并肥胖症, 其手术部位脂肪较多, 肌肉相对较少,血供不畅, 加之脂肪堆积对手术视野同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液化后同时也提升了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因此, 对择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 明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核心问题, 并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 确立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对合并肥胖症患者给予运动指导, 控制体重, 对合并其他疾病者, 积极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强化手术的无菌操作, 减少切口暴露时间, 改善创口组织的损伤情况, 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 值得推广。

[1] 陈芬, 张燕敏, 许建建.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24-25.

[2] 黄亚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0-31.

[3] 刘春萍, 何玉霞, 李小斌, 等.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西部医学,2014,26(7):949-951.

[4] 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7-69.

[5] 金丽丽.1例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31.

[6] 刘瑞雪, 赵玉洲, 王宝婷.腹部切口感染36例闭式引流临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60-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55

2015-01-22]

473000 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

猜你喜欢
肥胖症外科手术循证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