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5-06-05 15:35刘素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统计学

刘素云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刘素云

目的 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148例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并总结归纳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预效果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乳腺癌;自我护理能力;自护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发生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 在女性中仅次于子宫癌, 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1]。一般认为, 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绝经年龄、遗传因素、避孕药服用、饮食、饮酒等有关, 此外还与患者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 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是大部分患者还需进行术后化疗,以抑制患者体内癌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或者杀死癌细胞, 从而达到全身性根治的目的[2]。然而化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应激反应, 使得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48例, 年龄27~70岁, 平均年龄(48.23.7.16)岁;体重56~78 kg, 平均体重(64.14±1.22)kg;其中Ⅰ期36例, Ⅱ期98例, Ⅲ期1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且均进行术后化疗;患者文化水平均在小学及以上, 了解自身病情发展状况, 并签下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沟通障碍或智力障碍患者;非原发性的乳腺癌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疾病患者;化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如感染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4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自护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自我护理的技能培训, 包括化疗期的饮食管理、自我支持疗法、不良反应的识别与调节、并发症的自我控制与护理、定期复查、合理运动等;②提高自我护理的责任感, 教育患者对自我行为负责、树立健康意识、增强对自我机能的了解;③强化自我概念, 正确认识自我形象和自我需求以及在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中的重要地位, 以减轻负面情绪;④健康知识教育, 包括乳腺癌病因、化疗药物与方案、基本用药知识、化疗效果、预后、饮食等。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是以讲座、视频播放、现身施教、指导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或者短信、电话方式进行教育, 干预人员对待患者应态度友好, 认真讲解相关知识并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患者的学习热情。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 其中抑郁量表分值<53分为正常, 焦虑量表分值<50分为正常, 超过正常范围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或焦虑状态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干预方案下,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抑郁焦虑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459.6±6.546.5±5.2ab53.8±5.441.9±4.3ab对照组7459.8±6.453.8±5.6a53.7±5.548.6±5.0a

3 讨论

自我护理能力由个人的基本能力组成, 包括记忆、感觉、知觉、适应、有意识实施某种活动相关的能力, 是个体实施自我护理活动相关的能力。研究表明, 影响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因素有临床分期、家庭关系、KPS 功能评分、文化水平、化疗不良反应、抑郁症状和社会支持等[3]。临床分期越高, 患者身心受损越严重;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多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和帮助;KPS 功能评分越低, 说明患者功能状态越差, 活动障碍越多;文化程度越高,患者对于健康的认识更深刻, 自我护理的能力越强;化疗不良反应越严重, 患者承受的痛苦越大, 对疾病知识的寻求能力降低;患者抑郁状态越严重, 躯体自觉状态越差, 对疾病的态度越消极;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从而积极面对疾病。

乳腺癌手术切除后化疗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打击较大, 尤其是抑郁、焦虑等症状较为明显,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还会造成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而延误病情[4]。近年来, 自护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应用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通过自护健康教育, 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意识, 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干预方案下, 患者抑郁、焦虑状态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加快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姚美纯, 刘志平, 喻新华.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53-55.

[2] 邢双双, 王维利, 王婷, 等. 癌症病人自我护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14,28(2):641-643.

[3] 朱燕丽, 叶美珍, 付丽萍, 等. “321”健康教育模式对化疗期乳腺癌住院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12-14.

[4] 高妍.健康信念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18-119.

[5] 张璟, 李成, 王维利. 癌症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护理学报,2012,19(11A):14-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64

2015-01-14]

476200 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乳腺癌化疗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