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2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观察

2015-06-05 15:35李天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心理

李天尹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2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观察

李天尹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 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4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234例)和对照组(2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评分,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综合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抑郁心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该病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加上病情不能得到缓解, 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 极易产生负面情绪, 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抑郁状态,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本科接受治疗的4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234例)和对照组(225例)。所有患者均经美国风湿病学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2]。患者根据SDS评分均在50分以上, 且排除心、肝、脑等系统性疾病。观察组中男146例,女88例, 年龄43~71岁, 平均年龄(54.0±6.4)岁;对照组中男136例, 女89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3.0±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案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适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次数, 在心理上及生活上都要给予患者大量的鼓励与支持, 增强患者的就医依从性。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性化差异提出问题, 集合这些问题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电话访问或者开展讲座。具体包括:将本科自己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子供患者熟知相关知识,为早期预防关节畸形, 通过视频观看康复操并自行锻炼等。③用药指导:嘱咐患者每天按时按量服用镇痛药物, 定时询问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及康复疗效。④饮食护理:嘱咐患者家属尽可能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等微量元素, 有助于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缓解。⑤娱乐消遣:嘱咐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的爱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 例如找一个安静宽敞的、空气清新的房间给患者放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等, 使患者的身心放松,从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几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 Zung中SAS和SDS[3]进行负面情绪的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4]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而护理后, 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的SF-36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的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23443.6±3.738.3±2.8ab41.9±3.633.1±4.1ab对照组22543.2±3.540.4±3.1a41.7±3.437.2±4.5at1.19027.60670.612110.1916 P 0.23460.00000.54080.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SF-36评分的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SF-36评分的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时间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情感职能对照组225护理前43±1758±1639±1257±2433±1339±736±1332±21护理后52±18a64±19a48±11a67±21a45±20a47±13a54±12a53±19a观察组234护理前45±1559±1737±1154±2332±1541±837±1333±24护理后69±21ab82±16ab71±13ab81±15ab67±12ab66±22ab75±18ab69±17ab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全球的发病率高, 会导致患者出现绝望、免疫力低下、颓废不堪、失眠等不良情绪, 最终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运动、失去社会能力等, 极易引发抑郁症的产生[5]。近几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病死率、自残率, 提高患者的认识度、心理状态,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6]。

有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长久治疗, 所以需要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7]。有研究表明, 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效果良好[8]。本次研究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 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娱乐和消遣指导, 通过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 引导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使症状得到缓解, 从而让患者再次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而护理人员就自己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积极面对病魔, 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9]。此外, 加上饮食等多方面护理, 加强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和积极性, 患者评价较高。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后的SDS评分为(38.3±2.8)分, SAS评分为(33.1±4.1)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SF-36评分明显升高,其中健康变化评分高达(75±18)分, 改善较明显。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预后良好, 患者满意度较高, 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1] 张娜, 杨建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45-746.

[2] 王秀静.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外敷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61-2662.

[3] 刘秀凤, 宁秀兰, 陈国清.中药蜡疗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26-728.

[4] 许春红, 祝瑾, 程宏.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2, 9(36):150-152.

[5] 殷月琴.持续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1):106.

[6] 林慧燕.护理干预1年后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120-122.

[7] 孙志岭, 王玲, 王富强, 等.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血清蛋白组学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901-905.

[8] 邹世勇.不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血管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68.70.

[9] 张金山, 张岩, 赵洁, 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滑液中Ghrelin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8-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1.166

2015-03-17]

512026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