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研究

2015-06-05 14:34刘梅高瑛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意愿程度

刘梅 高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研究

刘梅 高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优先选项。通过对日照市160个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的调研发现,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水平和采纳意愿较高,但并没有导致较高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了解等信息传递因素显著且正向影响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农业组织对农户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他们传递的信息多与可持续农业无关。农户对种植业收益的预期越高,则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越高,风险规避型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较低。

可持续农业;可持续生产行为;农业发展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8,957.97万吨。但是,从粮食产量与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膜用量和灌溉面积的相关系数来看,中国农业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化肥、农药、灌溉、农膜等外部投入。因此,在农业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大气和土壤;农药的过量使用,除了污染生存环境和危害身体健康外,还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土壤中逐年增加的残留农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还易被牲畜误食导致消化道疾病乃至死亡。另外,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农户的农业用水效率低,水分生产率(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70%,农田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的90%-95%。①王志真等:《由灌溉水利用系数谈节水灌溉》,《水利天地》2013年第11期。

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国农业科学发展的优先选项。根据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五个主要特征:(1)保护资源;(2)不造成环境降级;(3)在技术上适当;(4)在经济上可行;(5)为社会所接受。②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Twenty-Fifth Conference,Paper C 89/2-Supplement2,Rome,1989.农户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主体,研究农户的可持续生产行为,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解决农户可持续生产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可持续农业技术,国内外对此尚没有一致意见。Lee(2005)认为,可持续农业技术不同于具有全球一致性特征的绿色革命,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等的不同,所适用的可持续农业技术也有所不同。③Lee D R,"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technology adoption:issuesand polic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n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87(2005),p.1325-1334.综观国内外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研究,多是针对某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分析农户的采纳意愿或是否采纳,分析模型多采用Logit或Probit模型。我们认为,仅选定某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相对于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包含的一系列可持续农业技术来说,有失偏颇。另一方面,仅调研并分析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或是否采纳,相对于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表现为对可持续农业技术从认知到采纳意愿到采纳实践的一系列决策过程来说,有失完整。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首先确定系列可持续农业技术构成研究范围,再分析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采纳意愿和采纳实践现状。因为,采纳者对一项农业技术的采纳,不仅和该技术的自身因素有关,也取决于一系列和采纳者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同时,我们利用调研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制约和影响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政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制度创新提出意见建议,以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年2-4月我们对山东省日照市农户的调研。山东是农业大省,日照市是山东省粮食等作物的重要种植区。通过实地调研和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我们看到样本地区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包括了农业部重点推广的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正确使用化肥、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正确使用农药、节水灌溉、作物轮作、有效处理秸秆、病虫害综合防治(IPM)、保护性耕作(免耕或少耕)。但是,我们认为样本地区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不应仅包含这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尤其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为便于研究,我们选定该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构成研究范围来研究农户的可持续生产行为,具有合理性。

为使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用多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从日照市的4个县(区)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0个农户,构成拥有160个农户的样本。对样本调查采取问卷形式,由调查员入户与户主面对面沟通完成问卷。为便于分析,我们对相关变量进行了赋值。

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认知分析,我们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上述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分别赋值为:认为该项可持续农业技术不重要=1;较不重要=2;一般=3;较重要=4;非常重要=5。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总认知程度取对上述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认知程度的总和,取值越高,则总认知程度越高。最高分值为50,最低分值为10。

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赋值:对某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如果农户选择愿意采纳,则农户采纳意愿被赋值为1;如果农户选择不愿意采纳,则农户采纳意愿被赋值为0。农户的总采纳意愿取对上述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总和,取值越高,则总采纳意愿越高。最高分值为10,最低分值为0。

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的赋值见表3,得分越高,则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越高。

(二)模型构建、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采用农户的农业技术采纳理论,①Feder G,Just R E and Zilberman D,"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urvey",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33(January 1985),p.255-98.以及前人对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的相关研究作为理论指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y为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x为影响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的因素;μ为误差项;T为样本的个数;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β是系数向量。

我们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提出假设如下,其定义及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的预期影响方向见表4:

1.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于技术采纳模型,一般都把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农户特征作为解释变量放到模型中去。D’Souza(1993)的研究表明农户的年龄显著且负向影响着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采纳。我们认为,农户的年龄越大,风险规避情绪增加,不愿意轻易改变固有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预期,年龄负向影响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

对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D’Emden et.al.,(2008)发现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显著且正向影响着农户保护性耕作的采纳。我们认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增强了农户获取、理解和处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预期,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

2.有家庭成员是村干部。村干部是政府各项政策包括可持续农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者、农户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们预期,有家庭成员是村干部的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高。

3.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了解。我们认为,农户只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和知识有了足够的了解,才有可能愿意投资和采纳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因此我们预期,农户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了解的越多,其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越高。

4.农业技术推广。Jara-Rojas et.al.,(2013)的研究指出,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对农户土壤保护性措施的采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我们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户获取可持续农业生产相关信息并学习使用各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们预期,得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指导正向影响着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

5.农业组织化生产。褚彩虹(2012)的研究认为,农户是否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对农户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Swinton(2000)也曾得出同样的结论。因此我们预期,农业组织通过向农户推行标准化的可持续农业生产而正向影响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

6.家庭收入。Somda et al.(2002)的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和农户农业保护性措施的采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我们也认为,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具有对可持续农业生产的投资能力。因此我们预期,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也越高。

7.风险规避态度。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生产经营中的保守行为来规避风险,因而我们认为,风险规避型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由于其风险的不确定性而持谨慎态度。我们预期,风险规避型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低。

8.对种植业收益的预期。如果农户对未来种植业有较低的收益预期,农户会对种植业投入较少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我们预期,农户对未来种植业收益预期越高,则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越高。

9.和其他农户的交往。一般来说,农户的大多数农业生产信息及农业技术来自其他农户。我们预期,在农户之间传播的是可持续农业技术及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农户和其他农户交往越多,则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越高。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

表1显示,农户对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平均认知值均大于3,居于一般以上水平(一般=3)。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总认知程度为39.6522,居于一般以上水平(一般=30)。其中,认知程度居于前三位的有正确使用化肥、正确使用农药、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处理秸秆、采用IPM对农户来说是新生事物,对其的认知需要一定的过程,因而认知偏低。对种植绿肥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最低,可能的原因,一是因为种植绿肥带来的直观收入低,二是怕占用耕地。这也说明,对于认知程度偏低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应加强在农村的宣传推广。

(二)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

表1显示,农户对10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均处于较高水平,采纳意愿最低的种植绿肥平均值也达0.7971(平均取值为0.5)。对可持续农业技术总采纳意愿为9.3768(最高赋值为10)。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和采纳意愿基本一致,对可持续农业技术认知程度高的,农户的采纳意愿也高,认知程度低的,采纳意愿也低。

(三)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

表2显示,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程度整体偏低,平均取值为9.8116(最高取值为22)。说明农户较高的可持续农业技术认知程度和较高的采纳意愿并没有导致较高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

(四)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样本农户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了解水平不高,处于一般以下水平。

(五)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我们运用spss13.0分析软件,采用向后筛选策略进行了回归分析。模型运行数据显示,所建模型是可靠的。估计结果见表4。

表1 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和采纳意愿

表2 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

表3 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 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从估计结果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了解和对种植业收益的预期对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有着显著地正向影响,其影响系数分别为1.882、1.070和0.848。风险规避和家庭收入显著且负向影响农户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其中家庭收入影响与预期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收入越高的农户,更趋向于投资非农产业,而非可持续农业生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其一,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认知水平和采纳意愿较高,但并没有导致较高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我们认为,一个原因在于农户首先是“经济人”。在可持续农业技术不能给农户带来收益(收益来自产量的增加、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的提高、销售量的增加或者政府补贴)之前,农户即使对其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和采纳意愿高,也会较少付诸实践。因此,研发推广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技术,且具有适用性和可实施性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关键;对于急需采纳,且不能给农户带来收益增加甚至带来收益减少的技术,社会应做好补贴措施。另外,可通过给可持续农产品(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加具生态标签区分可持续农产品和非可持续农产品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循序建立起可持续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随着消费者对农业可持续重要性的认知,消费者更愿意消费可持续农产品,从而通过消费者对可持续农产品的高价消费或大量消费来引导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目前农户的地块破碎化、分散化严重,给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实施带来不便以及不能产生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因此,应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便利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实施,降低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成本,提高可持续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

其二,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了解等信息传递因素显著且正向影响农户对可持续农业技术的采纳实践。目前我国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众媒体、农业组织和其他农户在推动农户采纳可持续农业技术上的信息传递作用,且必须保证这些信息渠道传递的信息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正向信息。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我们需要改变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被弱化的现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和体系,并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户推广和指导可持续农业技术。对于大众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等可以开辟专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专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网站或者在农业信息网站上开辟专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版块,以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变为大众媒体的经常性内容。

其三,农业组织对农户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他们传递的信息多与可持续农业无关。因此,对于农业组织,政府应该通过必要的引导、鼓励、政策及税收的支持,使其向组织内农户传播和推行标准化可持续农业生产。对于农户的传播作用,我们认为比较好的传播模式应当由“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构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农业技术在农户之间的有效传播。

其四,农户对种植业收益的预期越高,则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越高,风险规避型农户的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纳实践程度较低。对此,应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保证农户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在提高农户对种植业收益预期的同时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并充分利用WTO规则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从而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收益预期。

(责任编辑:栾晓平)

F323.3

A

1003-4145[2015]05-0150-05

2015-03-29

刘梅,女,工学博士,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瑛,男,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农户可持续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编号:11YJC7901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3BJY102)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意愿程度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