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寿教授的“养生经”

2015-06-05 01:07张晓峰
家庭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稀饭长寿教授

张晓峰

郑集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专家、我国现代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生于1900年,逝于2010年8月,享年110周岁,堪称“世界最长寿教授”。105岁高龄时,他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108岁时,他依然思维敏捷,身体硬朗,编辑出版了《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向我们讲授他独特的养生之道。

科学饮食 郑老一日三餐都事先定好食谱,荤素搭配,没有特别的忌口,但也不暴饮暴食。他有一套自己独创的“长寿菜单”:起床先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早餐一杯牛奶,吃一份用五个红枣、三个桂圆、15~20粒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蛋糕;中午一荤两素一汤配稀饭,多以时令蔬菜为主。比如黄豆炒瘦肉丝、凉拌苦瓜、清炒生菜、西红柿嫩豆腐汤,再来点稀饭,里面放一点红豆、山芋,稀饭熬1个小时左右,熬得很黏稠;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时是煎鸡蛋饼。除了正餐,郑老每天水果不断。他最爱吃的水果是香蕉,中午、晚上各一根,以缓解便秘。

不乱用补品 郑老认为,长寿的实质就是延缓衰老,因此,要想长寿,就得讲究科学,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开,心平气和,身体才能健康。他还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迷信保健品,但维生素可以服用一些,他自己也在服用。他也不建议大家选择价钱昂贵的维生素制剂,因为不管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效果都一样,他每天所服用的维生素制剂也就折合人民币三四毛钱。

生活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只有规律的生活,保持精神与形体的充实,才能长命百岁。这一点,郑老也是身体力行。郑教授书桌旁的墙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每天作息安排:早上5点闹钟准时发令起床,花1小时在床上按摩一遍,从头皮、眼、耳、鼻、喉、胸、腹、腰、四肢直至脚趾,达到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上午看书报和学习资料,中午12点准时吃中饭;午饭后12:45午睡,下午3:00左右起床,锻炼身体;晚上9点半到10点睡觉。这个习惯郑老坚持了几十年,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除夕的晚上,他都是按时起床和入睡的。郑老认为,保持生活有规律,可使新陈代谢机能正常。因此,在他百岁高龄时,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仍然思路清晰、言语流畅。

注意锻炼 午睡后起床收拾完毕,郑老还会用自创的运动方法锻炼身体。具体操作起来就是,用双手扯着一根背包带的两头,绷得直直的,一会儿在后背蹭蹭,一会儿在大腿上蹭蹭,一会儿又转移到脖子上。这种运动适合年龄大、下床活动不便的老人,非常安全,坐在床上就能活动全身筋骨,畅通气血。

心态平和 郑老年轻时身体并不好,一生住院不下十次,还病危过多次,可年纪越大,身体反而越好了。因为是“空巢”老人,除了保姆照顾生活起居外,他大多时候是靠看报纸打发时间的。但是郑老善于自我调节,心态特别平和。他还曾经变卖自己的房产,捐给学校和社会,并设立清寒奖学金和学术基金,资助贫困学子。郑老置名利于身外,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是在《千金要方》中教诲世人:“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由此可见,一个善良的人、一位仁者,是具备了长寿最根本的素质的。郑老也在很多场合强调,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而心中充满仁爱,则是养生的重要内容。endprint

猜你喜欢
稀饭长寿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阅读使人更长寿
刘排教授简介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稀饭凉了
一碗甜稀饭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