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部分典型人物宣传为何没有魅力

2015-06-06 10:45□王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4期
关键词:通辽典型人物事迹

□王 鑫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浅析部分典型人物宣传为何没有魅力

□王 鑫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人物是新闻的主角,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人物典型纷纷见诸于各类媒体。虽然媒体上塑造的人物典型越来越多,但是回首一下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典型人物不典型,典型人物无魅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归结起来可分为人物不够典型、事迹不突出,记者采访不深入、采访不到位,写作能力有限等。如何让典型人物“典型”起来并深入人心?笔者对此进行了浅析。

典型人物过多没有新闻性

现实生活当中肯定会涌现出诸多人物典型,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不可能随便一个人便可成为典型人物。

一个先进人物的出现并不是靠记者笔下生花、凭空捏造,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工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炼,通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体现出来。物质决定意识,这就决定了先进人物不可能如潮水一般滚滚而出,而只能是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体。

典型人物过平没有传播性

人物典型宣传不能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人物简介,没有真情实感肯定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出现人物典型过平、千人一面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典型并不典型。人平、事平、情平,并无出彩之处和诸多亮点,没有让人会心一笑之处,没有让人叹服之事,没有打动人心之情,使人读来味同嚼蜡。

除了人物本身没有亮点造成人物典型过平之外,人物典型趋同化也直接造成了人物典型没有魅力。新闻的特性决定了人物宣传必须要“新”,人物新、情节新、故事新、情感新的人物典型才更有传播力,模式化、程序化的宣传只会寸步难行。

记者的能力也是造成人物典型过平的重要原因。唐代诗人韩愈在《马说》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同样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做,会做的人去做也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记者采访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火候欠佳,再好的典型人物摆在他的眼前也和普通人没有差别。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人物典型塑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因素。另外,记者采访是否深入、是否细致、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人物报道的成功与否。

典型人物过虚缺乏真实性

相对于过平,过虚则是人物典型报道当中的另一通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一些人不惜虚构情节、添油加醋、夸大其辞而追求所要的效果。这些人物通讯情节曲折、情感充沛、语言生动,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确实能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却让人感觉文中十全十美的人物不是人而是神。

人物前后反差过大的情况也会使典型人物的魅力大打折扣。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对过去的人作出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尚有难度,要对一个仍处于发展变化当中的人物进行客观评价更可谓难上加难。另外一种情况是人物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重大变化。比如被执行死刑不久的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10年以前,媒体上的文强是打黑英雄、警界精英。可是10年后的今天,媒体上的文强却成为了包庇黑帮、强奸幼女的阶下囚。用今天的眼光看,10年前的宣传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吗?因此,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出具备强烈思想性的人物典型,只有这样的人物典型报道才能站得住、挺得直、立得稳,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考验。

事实说明,人物典型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是以典型事实真实可信为坚实基础和基本前提的。有些人物典型之所以宣传后,受众对其事迹产生诸多怀疑,就是因为在总结典型事迹过程中,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够,对典型事迹核实把关不严,有的甚至故意夸大和虚构。特别是一些“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让人觉得不可信,感到不真实,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树立典型的基础。所以,搞好人物典型事迹的报道宣传,必须严把深入考察核实这一关,坚持实事求是,决不能夸大、拔高;一定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做到不作假、不作秀、不虚构,确保人物典型事迹真实可信、合乎情理。否则,只能使其典型形象受到损害,事与愿违。

如何让典型人物深入人心

让典型形象真正在受众的心里矗立起来,是广大媒体和记者宣传典型最想得到的最佳效果。获得这样的效果靠什么?笔者认为靠以下几方面。

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塑造的典型,应该是与这一个时代的呼吸、脉搏相一致的。典型报道应该通过弘扬正确的时代精神来确定时代的精神主旋律。

运用平等视角。典型人物是站在平民中的,并不是供在神坛上任人膜拜的圣人。要避免将典型炮制成高大全的圣人,首先必须突破“仰望”的思维定势,学会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平视的角度透视典型。切不可在典型报道中仰望典型,俯视群众。

还典型本来面目。典型人物报道应描述一个真实的人,要把他作为一个“人”放在被关注的主体位置,以“人”的价值为取舍标准,从人性的角度,展示其人格魅力。此外,要体现典型的个性特征,不必讳疾忌医,故意隐藏典型的缺点。一个人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才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要注意挖掘典型人物个性化的一面,表现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世界,把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充分表现出来,打动人的正是典型人物作为普通人不平凡的那一面。

让细节说话。好的通讯正是对人物的一言一行、矛盾发展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致地描摹,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渲染,才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丰满了人物的神韵,增强了感染力。尽管看来似乎是细枝末节,却小中见大,正是人物生活中最真实、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是新闻的活力所在。典型人物报道,要有几个富有个性的细节作支撑,才会使全文活跃。

以情动人。一篇典型人物报道要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就必须找准典型与读者的共鸣点。任何人物典型都有自己丰富、复杂的情感,友情、亲情、爱情,这些是常人所有的,也是典型人物都有的,在情感的流露和互动中最易找到共通点。千万不要把典型写得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单纯得像白纸。还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记者自己的情感。任何一个典型人物的背后都是记者的思考和情感,只有记者自己被这个人物打动了,被他的故事和细节打动了,写出来的稿件才会同样富有情感的厚度。

猜你喜欢
通辽典型人物事迹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通辽西站北京端咽喉区通过能力分析
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与现状调查——以通辽地区为例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电化工程通辽枢纽GSM-R网建设方案研究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