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应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效果比较

2015-06-07 05:55薛临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全麻芬太尼麻醉

薛临生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新医院)麻醉科,山西 临汾 041000

全麻手术应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效果比较

薛临生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新医院)麻醉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中采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4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间点的HR与MAP均与T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T3时间点的HR与MAP明显高于T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芬太尼相当,但瑞芬太尼对拔管后与手术60min时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全身麻醉;芬太尼;瑞芬太尼;安全性

外科手术是临床中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其麻醉效果及安全程度与手术实施效果具有密切联系[1]。瑞芬太尼主要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其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后血流动力相对较为稳定,即便长期开展输注也不易对患者肝肾功能或术后苏醒等情况产生不良影响[2],进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全麻手术中。为完善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本研究将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全麻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3.7±8.3)岁,胆囊切除术29例,胃癌根治术15例,乳腺癌根治术17例,子宫切除术10例,甲状腺切除术3例;观察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4.1±8.1)岁,胆囊切除术28例,胃癌根治术14例,乳腺癌根治术15例,子宫切除术12例,甲状腺切除术5例。两组病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围手术期连续监控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术前建立静脉通道,行吸氧处理,调整适合速率输注平衡液。对照组给予2μg/kg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为2m l:0.1mg,批号:20120905)、1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为10m l:0.1g,批号:20121109)、0.05mg/kg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1m l:5mg,批号:20121131)与0.1mg/kg维库溴铵 (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4mg,批号:20121142)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应用异氟醚吸入,术中维持静脉输注给予0.2μg/(kg·min)芬太尼与4~ 5mg/kg丙泊酚,完成手术前30min停用吸入异氟醚,术后连接镇痛泵给予2μg/kg芬太尼。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采用1μg/kg瑞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为1mg,批号:20121217)、1mg/kg丙泊酚、0.05mg/kg咪唑安定与0.1mg/kg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与4~5mg/kg丙泊酚,完成手术前30min停用异氟醚,术后连接镇痛泵给予1μg/kg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于麻醉实施前 (T0)、麻醉诱导时 (T1)、插管后(T2)及手术60min时(T3)记录病例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组间手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min,±s)

表1 组间手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min,±s)

组别 例数 麻醉清醒时间 拔管时间对照组74 19.1±1.5 21.4±2.1观察组74 18.7±1.6 24.2±2.3

2.2 两组围术期HR与MAP比较 两组患者T1和T2时间点的HR与MAP均与T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T3时间点的HR与MAP明显高于T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HR与MAP比较(±s)

表2 两组围术期HR与MAP比较(±s)

注:与T0比较,②P<0.05;与T0比较,③P<0.05。

组别 例数 指标T0 T1 T2 T3对照组 74 HR/次/min 80.6±12.2 71.8±13.2③ 86.9±14.8③ 98.9±17.9②③MAP/mmHg 92.8±14.8 67.6±14.0③ 98.8±22.1③ 108.2±25.3②③观察组 74 HR/次/min 81.3±11.9 73.2±13.9③ 76.8±10.7③ 81.1±12.2 MAP/mmHg 92.6±15.2 68.5±14.3③ 77.7±18.9③91.9±15.5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多要求麻醉镇痛良好、起效迅速,且需对患者术后苏醒无明显干扰,其麻醉实施效果可直接影响到手术预后疗效[3]。芬太尼是外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常见药物,其药理作用同吗啡较为相似,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阿片受体发挥作用,阻滞兴奋性神经的传导。几年来,芬太尼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临床手术中,但相关研究发现,芬太尼虽能获得镇痛效果,但对病患的毒副反应相对较为明显,高剂量应用后常损害到患者肝肾功能,甚至抑制正常呼吸状态[4],导致术后苏醒受到影响。瑞芬太尼为新型麻醉药物,主要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发挥典型镇痛、镇静、呼吸抑制等阿片样药理效应,不但具备良好麻醉作用,并且不易对患者器官功能与术后苏醒形成干扰,进而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手术中。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应激反应来缓解术中皮质醇分泌,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作用来缓解术中前列环素与一氧化氮等的释放,进而发挥良好的镇痛麻醉效用[5]。本次研究中针对全身麻醉患者分别采用了上述两种药物,经临床观察可见两组病例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药物麻醉作用基本相当,但应用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后与手术过程中的心率与血压表现相对较为平稳,明显好于芬太尼麻醉,提示采用瑞芬太尼全麻方式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芬太尼相当,但瑞芬太尼对拔管后与手术60min时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1]林智平,徐萌燕.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99-100.

[2]索利斌,刘鲲鹏,李成辉,等.瑞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J].武警医学,2013,17(11):929-932.

[3]罗少波,柯东风,林三瑜,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后围拔管期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117-119.

[4]周永刚.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评价[J].兵团医学,2013,17(2):12-13.

[5]丁晓云.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疗效浅析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7):84.

R614.2

A

1007-8517(2015)20-0061-02

2015.08.14)

猜你喜欢
全麻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