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49例的影响

2015-06-07 05:55吴海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出院家属

吴海英

江西省樟树市康宁医院,江西 樟树 331211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49例的影响

吴海英

江西省樟树市康宁医院,江西 樟树 3312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给予有效家庭护理培训,指导家属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

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其实是适应环境、社会以及重新建立健康行为的过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系统有效的药物治疗后进入康复期即可出院,而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接触最多的环境,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效果有关键性影响[1]。现对我院指导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 《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 (第二版)》[1]中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2],入院治疗前后均与家庭成员 (父母或子女或配偶)共同生活,无精神分裂药物依赖性;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者,对酒精有依赖性者以及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3.65±8.66)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1.53±1.26)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3.66±8.79)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1.56±1.31)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即叮嘱家属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坚持社会功能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返院复查等;实验组患者给予有效家庭护理培训,指导家属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家庭护理知识教育: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护理的必要性,让患者明确家庭护理的健康知识以及正确情感表达方式[3];②护理技能培训:出院前组织患者家属集体接受家庭护理培训和心理卫生培训,帮助患者家属掌握家庭护理、心理护理的内容和相关技巧,让家属有能力在出院后独立实施有效的家庭护理[4];③个性化指导:针对部分病情特殊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家属学会正确调整护理方式[5];④定期回访:定期对家庭护理效果进行回访,解答家属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纠正家属护理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家庭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评分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性5个方面,计算总分;社会功能筛选量表 (SDSS)评分包括职业功能、社交能力、家庭功能和生活能力4个方面,计算总分[6]。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BPRS和SDSS评分均下降75%以上,服药依从性好;有效:BPRS和SDSS评分均下降50%~74%,服药依从性一般货被动服药;无效:BPRS和SDSS评分均下降49%以下,拒绝服药;总有效=显效+有效[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BPRS和SD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PRS和SDSS评分比较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例 (%)]

3 讨论

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出院后接触的主要环境,也是社会的最基础组成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其实就是重新适应社会的过程,而该过程的起点就是先适应家庭环境,有效的家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完成这一阶段,促进患者康复。常规出院指导仅能够让患者家属明确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护理并未有明确印象,出院后一般由家庭成员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照料,在相关护理(包括协助进行社会功能锻炼、心理疏导等)方面十分欠缺,遇到患者拒绝服药难以找到有效解决办法,家庭成员也容易忽视对患者的关爱,导致康复效果不佳[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PRS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精神病症状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方面有显著临床效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护理干预在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方面也有明确效果。

总之,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并提高社会功能,加强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世昌,王国强.精神疾病案例诊疗思路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7.

[2]肖香兰.综合性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1(2):97-98.

[3]姜美兰,章秋萍,蒋小琴.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4):314-316.

[4]黎丽华,黄慈芬,陈汝兰,等.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1001-1003.

[5]罗丽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23-224.

[6]黎丽华,陈汝兰,黄慈芬,等.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4,14(1):154-156.

[7]McDaid TM,Smyth S.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mong people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a literature review and implications formental health nurses[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5,22(3):157-170.

[8]韩树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 [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867-871.

R473.74

A

1007-8517(2015)20-0104-02

2015.07.22)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出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第五回 痊愈出院
ZNF804A rs134470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