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探析

2015-06-08 04:44崔行全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余黑龙江省院校

崔行全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探析

崔行全

黑龙江职业学院

本研究以高职学院课余运动训练队发展现状为视角,探索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从而为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及参考。

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机制;探析

一、课余运动训练基本指导思想要求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中指出: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充分肯定了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可见课余体育训练在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开始探索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高校课余运动训练方面成绩显著,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实践中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不同程度影响了课余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其中课余运动训练运行机制不完善是影响课余运动训练发展的重要一环。

1、学院领导对课余运动训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表1.龙江省高职院校管理层对课余运动训练重视程度情况统计表

调查数据表明(如表1):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对课余运动训练是有正确认识的,但是,仍然有40%的管理者对课余运动训练工作认识不足,更是有5%的领导认为“不重要”。由此说明,高职院校管理者对课余运动训练工作认识比较分散,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显然不够。

2、课余运动训练队发展规划建设目标定位较低

表2.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队建设目标定位(n=20)

调查结果表明(如表2):40%的高职院校管理者认为“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提高学校知名度”是发展课余运动训练的首要目标,但课余运动训练本身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忽略了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对学生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只是一味强调运动竞技成绩,目标单一,阻碍了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学生锻炼经历”、“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分别各占30%,20%、10%,可见黑龙江省地区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队建设的主要目标还停留在学校层面,而对提高黑龙江省竞技体育水平、为职业院校带来经济效益以及培养社会各行各业体育人才方面,并没有得到太多人认可,所以在今后课余运动训练队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向本科院校高水平运动训练队建设目标靠拢,最终为实现竞技体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课余运动训练不够科学。依据课余运动训练规律对训练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课余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各项原则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能独立执行,在训练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认真贯彻执行;在运用这些原则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发现一些新的规律与方法,这样对课余运动训练才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4、开展课余运动训练组织形式单一。调查发现(图表1),100%的高职院校采用校队组织形式进行课余运动训练、拥有体育协会的占20%、拥有俱乐部的占10%、学生自发组织训练的占10%。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组织形式上仍然比较单一,既对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不利,又对学校群众体育工作起不到促进作用。所以,在多种训练形式并存的情况下,要科学的安排好训练计划,安排好时间,希望课余运动训练成绩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尽快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为黑龙江省地区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与社会接轨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

5、课余运动训练项目设置上忽略了全面性,缺少特色课余运动训练项目。通过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设置的运动队情况调查表明(如表3),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设置的运动训练项目较少,主要以田径、篮球等项目为主,个别院校拥有自己的特色运动队。

表3.余运动训练队项目分布(多选n=10)

在对照黑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高职组的比赛项目(如表4)中可以发现,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项目设置还是以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为主,“热门”项目比较集中,“冷门”项目缺乏竞争对手。这说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建设课余运动训练队具有一定针对性,同时也表现出训练队项目设置上的不全面性,广大高职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缺少特色项目鲜明的课余运动训练队。

表4.有项目分布与大学生运动会高职组的比赛项目对比

三、对策分析

1、学校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课余运动训练摆在高校教育的适当位置。课余运动训练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课余运动训练是学生受到体育教育和养成终身体育以及完成学校体育目标关键的一环。

2、建设目标应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保持一致。首先,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学习省内高校高水平训练队建设经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注重经验的积累,学习国内外较成熟的办队模式、办队理念,最终实现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队的快速发展。

3、应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把握整体。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课余运动训练队建设既要突出项目优势,也要发挥学校优势,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条件和传统,在课余运动训练队项目设置上加以积极引导,统筹安排,使项目设置既不脱离学校发展实际,又不影响课余运动训练队建设的发展。

4、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及管理制度。学校不能把比赛作为训练的唯一目的,运动员参加完一届省大学生运动会要继续训练,以提高运动成绩,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将课余运动训练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之中,保证课余运动训练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推动学校运动训练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5、应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教练员素质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效果评价体系,对训练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对的量化评定;应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和自我提高意识;应加强兄弟院校之间合作与交流,为教练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应注重教练员综合能力培养,提高教练员科研水平,促进其业务素质全面提高,最终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1]杨铁黎,陈钧.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2.

[2]龚波,曾桂生.高校竞技体育中的制度缺失[J].体育文化导刊,2009(02).

[3]张仕.桂东南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0(03):91-96.

[4]符超翔.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运动队课余训练与管理的探讨[J].新课程(教师),2010(03).

[5]陈利文.高职院校体育课余训练新探[J].体育教育,2013(2)

[6]梁亚东,陈艳,胡国良.我国教练员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07(5).

猜你喜欢
课余黑龙江省院校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