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中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

2015-06-08 17:21沈利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5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

沈利妹

摘 要 尝试从“激发兴趣,激活探索之欲;创设氛围,赋予探索之风;培养能力,锻造探索之才;体验成功,获取探索之乐”四个方面去激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 探索意识;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41-02

探索意识是指人所具有的愿意并能够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心理素质,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发生的前提。人的探索意识早在孩童时代就已萌生并表现得十分强烈,然而十分无奈地发现,进入高中段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很少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只是因考试的需要而被动地识记、被迫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索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是注入中学化学教学以充沛活力和生机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1 激发兴趣,激活探索之欲

实验引趣 色彩鲜艳的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活动多变的事物、奇异罕见的现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化学实验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实验是笔者用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常规武器。例如:在学习氨的物理性质时,先演示“喷泉”实验,学生观察到自己意想不到的现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钠时,笔者用“魔术表演”——蓝瓶子趣味实验、水点酒精灯来引入新课;学习Na2O2性质时,演示“滴水着火”“吹气生火”……这些新奇有趣的实验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悬念激趣 疑问能召唤思维,悬念能激发求知。教师要有意设置矛盾,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追求真知灼见。例如,在学习“葡萄糖 果糖”的性质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今年葡萄大丰收,有些家庭自家酿制葡萄酒,你知道用葡萄酿酒的原理吗?2)很久没有运动,偶尔去登山、跑步、踢球,第二天必定会浑身酸疼,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3)当病人无法进食时,常常注射的葡萄糖溶液起什么作用?4)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如何用化学实验方法检测糖尿病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如同在学生的大脑中注入了兴奋剂,思维被迅速地激活起来,串起他们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

2 创设氛围,赋予探索之风

探索意识的养成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而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

巧用“留白”,提供探索空间 大家知道,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儿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去诠释,去“补白”。如在学习“原电池”时,笔者没有先讲原电池的概念,而是这样引入的:把一个番茄切开两半,插入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用导线相连,请一位学生用舌尖舔舔番茄,问有何感觉?有麻麻的感觉,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装置?它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这时笔者对学生卖了个关子,然后让学生用实验去探索,直至学生自行总结出原电池的概念。同时在板书时,笔者又在概念的关键字“化学能”“电能”处留下空白,由学生自行填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些字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学中巧妙地“留白”,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创设契机,放飞学生想象之翼 如在复习Mg、Al性质时,笔者先请学生用Mg、Al、稀HCl设计一个原电池,证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铝;画出装置图,说明观察到的两极现象,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及电池反应式。原题较简单,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很快地解决了。于是,笔者设疑:把上述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NaOH溶液,情况又怎样呢?细微的改变立刻“逗”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分为两大阵营争辩起来。一种观点仍认为Mg作负极、Al作正极,另一观点则完全相反。笔者让他们自己去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笔者进一步又提出:把原装置的Mg条换成铜丝,稀HCl换成浓HNO3,两极的现象、反应又会怎样?再次把学生推入新的问题情境,引起很多的学生七嘴八舌,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直至达成共识。

3 培养能力,锻造探索之才

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如在高一“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自学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教材内容抽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疑问,如:为什么气体的体积比固体、液体大得多?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气体分子本身的影响有多大?气体的体积与外部条件是什么关系?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前后讨论,自主交流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由每组推荐学生进行发言,交流讨论成果,进行思维碰撞。这样设计避免了枯燥的抽象的说教,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思维得到活动、得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问题学习 就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如在Na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Na的燃烧实验效果不理想,看不到淡黄色的Na2O2生成,只看到一个黑色的斑点。为此,笔者安排学生课外兴趣实验,要求对钠的实验进行改进,目的要看到淡黄色的Na2O2,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探究,并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认真设计方案,主动与教师展开讨论,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索。学生经过努力,最后从易导热的材料中选择了Fe片(光亮的)作载体,演示了Na的燃烧,看清了钠的熔化、煤油的碳化,看到了钠燃烧的火焰及Na2O2的颜色,效果很好。

4 体验成功,获取探索之乐

赏识、激励 如在学习SO2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前以查阅资料、上网等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然后下节课组织学生讨论。上课时,笔者按预定的步骤,先让学生汇报查阅到的资料并相互补充。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刚上来汇报的两位学生声音宏亮、普通话准确,对“SO2的来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叙述得有条不紊,像是一轮精彩的演讲,笔者当场为他们鼓掌、喝彩。紧接着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彼此交流,相互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造“最近发展区” 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但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提得不能太浅,也不能提得太深,深浅度最好把握在“跳一跳,摘个桃”的程度,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也就是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巩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最近发展区”上升到“未知区”,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信,获得成功的快感。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好:“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行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每一位化学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做起,重视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使自己成为激活学生探索意识的引路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微型实验里看“燃烧”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