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5-06-09 08:08张海军朱春萍闫晓光孙哲王慧慧卜宁宁
疑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动脉血多普勒血流

张海军,朱春萍,闫晓光,孙哲,王慧慧,卜宁宁



临床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海军,朱春萍,闫晓光,孙哲,王慧慧,卜宁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Vmax)、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min)均升高(t=89.24、71.55、45.37、31.45,t=54.36、22.46、34.13、19.88,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均升高(t=52.13、20.11,P均<0.05),肝动脉Vmax、V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4、5.22,P均>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Vmax、Vmin)及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t=15.68、12.37、15.72、13.18、13.18、10.12,P均<0.05),治疗3个月后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35、2.33,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2、3.05、4.18、1.79,P均>0.05)。结论 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动脉血流下降较甲状腺上动脉早,动态检测肝动脉血流可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恢复效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动脉;肝动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血流增快,治疗后检测发现其血液流速减慢[1],但是对早期治疗后这2种动脉血流的灵敏度比较研究还十分少见,为此,笔者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其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血流,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41例,年龄26~50(34.3±6.35)岁,病程1~12(5.9±3.18)个月,体质量指数(BMI)13~28(19.5±5.66)kg/m2;另根据性别、年龄匹配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男10例,女40例,年龄25~50(34.2±6.31)岁,BMI 12.5~28.5(19.5±5.72)kg/m2。2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怕热、多汗、易激动、纳亢、消瘦、手颤、心动过速等;实验室检查血清游离T3及游离T4升高,超敏TSH降低,131I摄取率增高,峰值前移[2];②甲状腺上动脉及肝动脉发育正常,易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③遵医嘱常规标准化治疗,定期复查。(2)排除标准:①非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合并肿瘤、肝脏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③甲状腺上动脉及肝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变异系数较高者;④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中28例患者服用甲硫咪唑,开始剂量30 mg/d,可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剂量调节,最大剂量60 mg/d,分2~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5~15 mg/d,连续治疗18个月。22例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开始剂量一般为300 mg/d,可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剂量调节,最大剂量600 mg/d,分2~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剂量为50~150 mg/d,连续治疗18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对症治疗各并发症。

1.4 检测项目 应用PHILIPS HDI4000型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线性探头3.5 MHz,颈部表浅器官线性探头10 MHz。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Vmax)、 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测结果均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由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超声诊断医师做出,出现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全科讨论。

2 结 果

2.1 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RI、PI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均较健康对照组高(t=89.24、71.55,52.13、45.37,31.45、20.11,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Vmax、Vmin呈逐步下降趋势(F=42.38、6.79,P均<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RI、PI均较健康对照组低(t=15.68、12.37,13.18、10.12,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2、3.0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RI、PI呈逐步增高趋势(F=12.31、10.62,P<0.05)。不同用药治疗的患者3个月、6个月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肝动脉Vmax、Vmin、RI、PI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肝动脉Vmax、Vmin均较对照组高(t=54.36、22.46、34.13、19.88,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6.14、5.22,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Vmax、Vmin呈逐步下降趋势(F=16.37、12.76,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RI、PI均较健康对照组低(t=15.72、=13.18,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35、4.18、2.33、1.79,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RI、PI呈升高趋势(F=18.22、14.46,P<0.05)。不同用药治疗的患者3个月、6个月肝动脉Vmax、Vmin、R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本身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现象,属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3]。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都伴随不同程度血流动力学紊乱,临床症状越重,血流动力学紊乱越重[4],检测血流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治疗效果。

有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显著增加肝动脉、肝静脉以及门静脉的血流[5],本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Vmax、Vmin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RI、PI降低,呈高流低阻频谱,分析原因认为一方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量相应增加,引起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血流速度增快[6,7]。另一方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机体耗氧量明显增加,机体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在体内堆积,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周围血管舒张,小动脉开放,全身血管阻力明显下降,彩色多普勒检测RI、PI相应降低[8~10],外周阻力降低是导致肝脏血流增高的关键。

本结果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治疗6个月甲状腺上动脉平均Vmax、Vmin并未回归至正常水平,同期治疗后RI、PI呈逐步增高趋势,但治疗3个月内RI、PI均较正常人群低,治疗6个月后逐步回归至正常人群水平,充分说明甲状腺动脉血流状况随治疗效果的改善而向正常转归,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的效果。

表1 2组受试者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RI、PI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2 2组患者肝动脉Vmax、V min、RI、PI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进一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动脉血流情况发现,治疗后肝动脉Vmax、Vmin同样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与甲状腺上动脉不同的是治疗6个月后肝动脉平均Vmax、Vmin回归至正常水平,较甲状腺上动脉改善效果更为突出。同期随治疗时间延长RI、PI呈逐步增高趋势,治疗3个月后RI、PI即回归至正常人群水平,一方面说明肝动脉血流随疗效的显现而改善,另一方面也表明其血流改善效果提前于甲状腺上动脉,对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疗效更为有利。分析原因认为,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有效抑制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碍了甲状腺酪氨酸的碘化缩合,使外周组织T3、T4水平明显降低,减轻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肝脏并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病损器官,肝脏血流动力学在有效进行抗甲状腺药物及相关治疗后可先于甲状腺出现动脉血流动力学的逆转[10]。另外,有研究证实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系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回复正常,但仍有约40%患者甲状腺血流高于正常水平,可能与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尚未转阴有关[11],另外恢复期甲状腺滤泡组织或滤泡上皮增生更活跃,间质充血更加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甲状腺上动脉血流状态的逆转,考虑这也是甲状腺上动脉血流状态恢复较肝动脉相对迟缓的因素之一[12]。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是一种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及治疗转归的新的手段,治疗期间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甲状腺上动脉反应更加灵敏,可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早期疗效评价的可靠指标。

1 廖戮缪,蒙碧辉,陆丽莹.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功能影响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8):1249-1251.

2 Toms TE,Panoulas VJ.Rheumatoid arthri-tis susceptibility genes associate with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Ann Rheum Dis,2011,70(6):1025-1032.

3 史育红,罗文溢,董延武,等.131I治疗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短期内血清抗TSH抗体水平的变化[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34(1):12-13.

4 Wei B,Peng QK,Zhang QW,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SNPs associated with Graves' disease using swarm intelligence[J].Sci China Life Sci,2011,54(2):139-145.

5 于英,胡鲜云,李修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中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19-4320.

6 汤彪,柯章明,孙圣荣.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术中出血量关系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373-376.

7 Bassi V,Marino G,Iengo A,et al.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The correlation is present only in Graves's diseas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0):1093-1097.

8 吴欣,王时宏,宋兆杰,等.彩超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76-1677.

9 郭晓波,薛建设,缪秋菊,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检测肝动脉流速的意义[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3):258-259.

10 薛建设,郭晓波,刘颖,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临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2,11(3):197-199.

11 王震,王瑛.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肺动脉压的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1):79-80.

12 董磊,王惠,张彦,等.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肝转移灶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0):846-849.

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二科(张海军、闫晓光、孙哲、王慧慧、卜宁宁),心功能科(朱春萍)

10.3969 / j.issn.1671-6450.2015.05.022

2014-12-22)

猜你喜欢
动脉血多普勒血流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