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

2015-06-09 14:19姚绍富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客体精神病动力

姚绍富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 湖南 湘西 416000)

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

姚绍富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 湖南 湘西 416000)

目的:探讨动力取向治疗用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门诊及住院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治疗,观察组给予动力取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10,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取向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患者效果显著,如需进一步推广应用动力取向治疗方法,需要获得大量循证医学的支持。

动力取向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疗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不断的升高。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为了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动力取向治疗方法主要以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它的理论模型是将整合后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为基础建立的[1]。迄今为止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有百年历史,其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本文主要分析动力取向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以来收治的72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且HAMD评分(17项)在18分之上;排除患有严重心脏病、肺气肿、冠心病等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在(56.36±2.12)岁,病程(1.3-5)年,平均病程(3.25±1.2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在(60.12±3.52)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63±1.6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动力取向治疗,其实施方法:在治疗初期,先实施心理治疗,2次/周,当面为患者讲授关于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知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患者充分互动,和患者一起玩钓鱼或者飞镖等简单的小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同时和患者保持和谐的沟通交流,促使其保持愉悦的心境。2次/周,每次约50分钟,在初步治疗时期和患者签订不自杀协议。按照该协议,若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则终止治疗,并将其转入住院部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可以教会患者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持心情快乐的办法,指导患者学会排解个人不良情绪,多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交际圈。治疗6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采用抑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痊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75%;显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50%~75%;有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25%~50%;无效: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25%。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表示临床疗效,采用 表示抑郁症减分率,分别采用X2、t检验组间比较。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38例,占95.00%,对照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例数为25例,占78.13%,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10,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抑郁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比较[¯±s]

3.讨论

精神病性症状具体体现为各种妄想、幻觉及紧张综合征,伴随有这种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属于严重亚型。很多医学研究者通过研究: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其在治疗、自杀、神经生化及遗传方面和未伴随这种症状的患者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伴随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注意力减退十分明显,其认知功能十分低下[2]。

治疗过程中,因为治疗医生的中立、节制态度,促使72例患者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早年客体关系特点一一展现在诊室,同时患者向医生倾诉了大量恐怖梦境,医生深切感受到了患者心灵深处的孤独无助,针对这种情形,医生逐步理解、开导患者,并要求患者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课程,逐渐改变不良内心世界。本研究的72例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同时伴随有疲劳、睡眠障碍、多次自杀行为及食欲下降等症状。通过患者自己讲述其成长经历,医生了解到患者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父母亲暴虐;给别人当情妇;存在被强暴历史;有猜忌心重的男朋友,两性关系不稳等[3]。而动力取向治疗主要从自我心理学、自体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案例及客体关系四方面对患者心灵世界实施全面而立体的分析,然后科学评估患者的情绪、认知模式、心灵防御机制、欲望、人际关系内化极易等各个方面。

通过实施动力取向治疗,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理解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抑郁症。通常多数患者的内心冲突来源于恋母期,在其早年成长经历中母婴关系异常。由于患者疾病源于婴儿时期主要以混乱的客体关系为主要特点,且存在分裂投射性认同的原始防御机制,如果其再遭受过重大创伤事件,则极有可能激活早期混乱的客体关系,同时破坏自身的自我整合功能,进一步导致患者投射出大量破坏性、恐惧的客体,相应地会引起治疗医生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4]。当充分了解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的内在客体防御机制以后,进一步零障碍理解患者不良症状与异常行为。比如:情妇患者,其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怀疑自己男朋友,错误地认为只有有妇之夫才对自己最好,这反映出其一直将坏客体投射到外界,并不断重复幼时被虐待、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其通常采用的是投射分裂型防御形式,导致自身不必体验内在的焦虑恐惧,或者模糊化处理个人焦虑、恐惧的原因,进而选择外界妄想、抑郁甚至自杀方式逃避客体的惩罚。

对此医生需要保持良好状态,具备足够的耐心包容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治疗空间。医生要不能被患者的情绪所调控,自始至终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从而深切体验其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深度创伤。部分医学者通过比较单用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或者治疗初步阶段单用抗抑郁药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适量加用抗精神病药这三种治疗方法,比较其治疗效果可知最后一种疗法效果最佳。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单用5-HT再摄取抑制剂类型的药物疗效也非常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取向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38/32),HAMD评分减分率明显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文献资料相吻合。

综上所述,采用动力取向治疗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患者,患者初步治疗时的不良症状逐渐消失,且情绪越来越稳定,自我能力也得到发展,可以很好地理解他人。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如需进一步推广,则需大量循证医学的支持。

[1]杨静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78-181.

[2]胡艳琼.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5(06):106-108.

[3]段艳平,陈林,刘艳红等 .伴精神病性特征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5):357-361.

[4]Gabbard GO.GABBARD精神障碍治疗学[M].赵靖平,王立伟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9-282.

R246.6

B

1009-6019(2015)08-0124-02

猜你喜欢
客体精神病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都有精神病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