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式电站尾水渠设计探讨

2015-06-09 08:45吴世元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尾水厂房电站

吴世元,赵 峰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勘测设计院,武汉 430223)

在电站设计中,一般尽可能降低尾水,以最大限度利用发电水头,增加机组出力,从而增加发电[2-3]。在电站投产运行后,若下游渠道淤积,可适当清淤;若下游渠道冲刷掏空,尾水位降低,电站常处于不利运行状态[4],需要相应提出许多补救措施[1]。 因此,电站设计希望尾水位不因下游渠道的冲刷而降低。且引水式电站的厂房一般和大坝相距较远,厂房尾水和上游大坝溢流流量相互叠加,电站尾水渠水位不完全受水轮机发电流量控制,这对计算尾水渠的特征水位带来一定困难。

以新疆塔吉克二级电站为例,提出了计算尾水渠特征水位的方法,并解决了电站尾水因下游渠道冲刷而降低的问题。

1 工程概况

塔吉克二级水电站位于皮山县垴阿巴提塔吉克民族乡境内,为两坝址(康艾孜河上及阿克肖河上)一厂址(两河汇流处),两厂房合建的引水式电站。采用无压引水隧洞,经前池接压力钢管,钢管交汇于厂房内。电站采用混流卧式水轮机组,各装3台机(2大1小)。康艾孜河引水机组设计流量:15.5×(6.46+6.46+2.58)m3/s; 阿克肖河引水机组装机容量:16.2×(6.48+6.48+3.24)m3/s;电站厂房位于康艾孜河及阿克肖河交汇处,尾水排入下游河道。

2 电站尾水渠布置

电站厂房位于康艾孜河及阿克肖河交汇处河滩,尾水接尾水渠排入下游河道。尾水渠与电站厂房纵向平行。为提高发电能力,尾水渠渠底出口基本与下游河道平齐。

3 特征尾水位常规计算方法弊端

3.1 两种特征尾水位常规计算

(1)尾水渠与下游河道距离较长(>1km),且下游水位较低,尾水渠相对较高,尾水渠内水位不受下游河道顶托。一般直接按照明渠均匀流计算尾水渠内水位。

(2)尾水渠与下游河道距离较近,尾水渠内水位受下游河道顶托,先按照下游河道常年枯水位确定尾水渠最低运行水位。然后由电站满发流量,根据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电站最高尾水位。

3.2 弊端

尾水渠与下游河道距离较近,尾水渠内水位受下游河道顶托。当下游河道冲刷严重时,最低尾水位小于设计值,电站常处于不利运行状态[4];当上游挡水建筑物溢流与电站发电尾水流量叠加时,会使实际最高尾水位大于设计最高尾水位,减小机组发电量。

4 采用有坎宽顶堰后特征尾水位计算

4.1 最低尾水位确定

厂房最低尾水位对应的最小流量根据水轮机运行方式确定,本工程实际为两个电站厂房(各装3台机)合建,由于两个电站运行方式较为独立,可以按照其中一厂房内装机3台来确定,根据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6],取较小的1台机组的额定流量(康艾孜小机组满发)Qmin=2.58m3/s。

厂房最低尾水位取实测常年枯水位2340.40m,由图1可知,电站尾水渠末端设宽顶堰,考虑堰上下游水位差0.1m[7],渠内最低尾水位取2340.50m。

图1 斜坡式进口的宽顶堰

4.2 有坎宽顶堰设计

为平顺过流,并减少水头损失,采用斜坡式进口的宽顶堰,如图1[5]。

上游尾水渠内渠底高程取平均渠底高程2337.73m,渠内水位取尾水位2334.50m,H+P=2334.50-2337.73=2.78m,根据已知的流量计算上游行进流速,上游倾角θ取30°,先假定上游坎高P,并查《水力计算手册》表3-2-1[5]计算相应的流量系数m,再根据堰流公式计算过流能力,直到计算出的Q等于已知Qmin=2.58m3/s为止。由此计算出上游坎高P=2.54m,相应的上游堰顶高程为2337.73+2.54=2340.27m。设计引水渠末端宽顶堰断面如图2。

图2 尾水渠末端宽顶堰断面

4.3 最高尾水位确定

最高尾水位对应的最大发电流量为所有机组满发,Qmax=15.5+16.2=31.70m3/s。采用已设计的宽顶堰,假定堰上水深H,并查表《水力计算手册》3-2-1[5]计算相应的流量系数m,再根据堰流公式(此时,下游水位通常较低,不考虑淹没σ=1.0)计算过流能力,直到计算出的Q等于已知Qmax=31.70m3/s为止。由此计算出堰上水深H=1.23m,相应的尾水渠内最高尾水位为2340.27+1.23=2341.50m。

5 计算方法对比

采用常规设计方法,不利于充分发挥机组的最大出力效率。

尾水渠后增设有坎宽顶堰,当电站尾水渠下游渠道冲刷时,电站的最低尾水位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了电站的运行[4];而电站的最高尾水位也不会因为下游渠道水位降低而降低,从而保证了水轮机的有效出力。

6 结语

(1)很多电站只是在下游渠道冲刷较大时,才在下游设计雍水堰[4]。本文以新疆塔吉克二级水电站尾水渠设计为例,未雨绸缪地设置了雍水堰,并给出了具体设计方法。

(2)在尾水渠末端修建的宽14m的宽顶堰,解决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且工程量极小,有利于相关设计人员借鉴。

[1]陈野鹰.水口电站尾水位下降治理技术及壅土堰设计[J].水电能源科学, 2010, 28(8):113-114.

[2]肇磊.降低尾水位提高发电效益[J].农业与技术,2007,27(5):107-109.

[3]梁福林.梯级水电站降低尾水位增加发电效益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 2010, 28(8):123-126.

[4]林家洋.浅谈尾水位降低对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J].福建电力与电工, 2008, 28(4):41-43.

[5]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K].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6]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编写组.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水力机械)[K].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7]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尾水厂房电站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设计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