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015-06-09 14:24夏明安唐建祥李文巧杨丽霞
陕西气象 2015年2期
关键词:勉县越夏条锈病

夏明安,唐建祥,李文巧,杨丽霞

(1.勉县气象局,陕西勉县 724200;2.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勉县 724200;3.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 723000)

勉县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夏明安1,唐建祥2,李文巧1,杨丽霞3

(1.勉县气象局,陕西勉县 724200;2.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勉县 724200;3.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 723000)

利用2010—2014年勉县小麦条锈病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条锈病在冬、春、夏、秋四季对小麦危害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秋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利于小麦条锈病菌侵染、越冬;春季降水量大,易形成小麦条锈病爆发流行;夏季气温偏高,小麦条锈病菌不可能越夏。根据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气象条件;防治措施;勉县

勉县地处陕西南部汉中盆地的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为712mm。小麦是勉县的主要农作物,每年10月下旬播种,翌年5月上旬进入成熟期,初夏收割。近年来,勉县平均每年种植小麦面积达1.65×106hm2。条锈病是影响勉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造成损失较大,平均每年因小麦条锈病造成的粮食损失达2.74×105kg。

多位学者对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做了研究分析。何海旗介绍了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1];单海勤分析了镇平县温、湿度气象条件与小麦条锈病的关系,归纳了病发趋重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2];李奇穗等分析了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气象因子条件,提出了防治措施[3]。这些学者都是结合小麦的生长期分析条锈病病发的气象条件。在勉县境内,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是从秋播开始,来年4月底结束。不同季节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与小麦条锈病发生的轻重关系密切。利用2010—2014年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麦条锈病的观测资料和勉县气象站相应时段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归纳当地小麦条锈病在不同季节侵染、发病的气象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供农业生产参考。

1 不同季节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随着季节的变化,小麦条锈病以不同的方式危害小麦,因此按季节分析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按天文学划分法对四季进行划分,冬季为12、1、2月,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

1.1 秋季

勉县秋季平均气温为14.3℃,降水量79.9mm,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气温在6.7~13.1℃。小麦条锈病菌喜凉怕热,最适宜的侵入温度为9~13℃,因此勉县秋季气温比较适合小麦条锈病菌侵入小麦。分析秋季气象条件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状况发现,若秋播期间气温高于历年同期平均气温(9.9℃),降水量多于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10mm),则有利于小麦条锈病菌的侵染、繁殖和传播,易使小麦秋苗发病。相反,秋季气温正常或偏低、降水适中或偏少,连阴雨过程较短或无连阴雨过程,则不利于小麦条锈病菌侵染和条锈病的发生。例如,2009年勉县秋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65%,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4℃,田间普查发现,12月11日条锈病出现,12月下旬全县平均病田率达13.04%,西部重发区达28.57%。而2012年秋季勉县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9.2%,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4℃,2012年11月—2013年2月田间普查未发现病田。

1.2 冬季

勉县冬季平均气温为3.8℃ ,降水量7.3mm,各旬的平均气温为2.3~6.0℃,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小麦条锈病菌会停止发育。但当冬季旬平均气温降至2℃以下时,已侵染冬小麦的条锈病菌会以菌丝的方式在冬小麦中越冬。因此,小麦一旦在秋季受到条锈病菌的侵染,很容易在冬季潜伏安全越冬,即便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3℃也高于小麦条锈病菌越冬临界最低平均温度-7℃要求,满足病菌越冬温度条件,造成春季条锈病的发生发展。

1.3 春季

勉县春季平均气温为14.8℃,降水量54.2mm,3月中旬到4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温度为9.7~17.1℃。适宜小麦条锈病菌丝生长的气温为13~16℃,因此勉县春季气温比较适合小麦条锈病菌丝的生长。统计2010—2014年春季降水量距平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 (见表1),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为中度偏重以上的年份有两年,其对应的春季降水量都超过历年同期平均值,降水越多,条锈病发病程度越严重;相反,春季降水量小于历年同期平均值,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相对偏轻,如冬春连旱年份则小麦条锈病为轻度。春季勉县小麦条锈病发病轻重与降水量关系较大。若遇有大的降水过程,则容易造成小麦条锈病爆发流行。例如,2013年冬小麦秋播后,秋冬季的田间普查未发现秋苗期病田;2014年勉县春季平均气温13.9℃,降水量66.1mm,较常年偏多22%。2014年春季的田间普查发现, 2月24日开始小麦条锈病出现,3月中旬前缓慢发展,3月中旬后扩展迅速,4月14日全县均有发生,平均病田率达52.46%,普发田率26.23%。

表1 勉县春季降水量距平与条锈病发病程度

1.4 夏季

小麦条锈病菌越夏以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0℃为宜,超过23℃条锈病菌不可能越夏。勉县夏季平均气温为24.3℃,7月下旬最热,旬平均气温为25.8℃,因此小麦条锈病菌不可能在本地越夏。因此可以推断,勉县小麦条锈病菌是由周边区域经气流传播流入。

2 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

勉县小麦条锈病情的监测与防治要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2.1 做好条锈病的监测与预测预报

动态监测是有效防治的基础,根据菌源基数。密切监测气温、降水等气象条件,依据天气预报等提前预测病情发生趋势和程度,以便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和适当的防治力度。

2.2 大力推广选用耐病的小麦品种

根据勉县近几年小麦种植的情况,选种川麦43号、川麦42号、西科麦4号等品种较为适合,这些品种抗小麦条锈病性较强,发病程度较低,而绵阳19、绵阳31、汉麦5号等则发病程度较高。

2.3 建立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防控隔离带示范区

由于勉县小麦条锈病菌不能在本地越夏,根据小麦条锈病菌在汉中盆地自西向东随气流扩散传播的特点,在宁强、略阳及勉县西部村镇的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建立小麦条锈病扩散流行防控隔离带,采取综合防治技术,起到减少菌源,切断流行途径,达到有效防止条锈病向东大面积传播蔓延,将病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4 药物防治

秋播时采用50㎏麦种拌15%三唑酮100g (有效成分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进行干拌,随拌随用。这种方法可大幅度压低冬前条锈病菌量,推迟来年春季盛发期。春季侵染盛期每亩选用(1亩=0.06hm2)以下一种药剂:12.5%戊唑醇水乳剂50ml或15%三唑酮100g或30%氟环唑30g,对水30kg喷雾,采取药剂轮用,一般间隔10d左右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此时抓住 “预防”,突出 “普防”,关键时期组织专业防治队开展统防。

3 结论

(1)勉县秋、冬季气温利于小麦条锈病菌入侵、越冬,夏季由于气温偏高小麦条锈病菌不可能越夏。

(2)勉县秋、春季降水量偏多利于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流行。若秋、春季降水量偏少或冬春连旱,小麦条锈病发病较轻。

(3)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注重种植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药物防治为辅。

[1] 何海旗.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5):29-30.

[2] 单海勤.镇平县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增刊):70-71.

[3] 李奇穗,田茂.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气象因子及防治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 (6):152-155.

S435.121

A

夏明安,唐建祥,李文巧,等.勉县小麦条锈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陕西气象,2015(2):19-21.

1006-4354(2015)02-0019-03

2014-12-16

夏明安(1967—),男,陕西勉县人,工程师,从事气象业务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勉县越夏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勉县优质米水稻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