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2015-06-10 05:54曾招林杨素娟卢井发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2期
关键词:尖锐湿疣戊酸氨基

曾招林 杨素娟 卢井发

尖锐湿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人们性观念的变化和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薄弱,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了公共卫生的一大问题。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较多,包括激光、冷冻、外用药物等。由于尖锐湿疣皮损中存在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潜伏感染,传统治疗不易清除,这是尖锐湿疣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1-2]。近年来广泛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但对疣体较大者单纯应用光动力治疗疗效较差。本研究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临床表现符合尖锐湿疣诊断,醋酸白试验阳性。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患者,未经过任何治疗。排除标准:对5-氨基酮戊酸散过敏,妊娠及哺乳,患有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光敏感、严重心血管疾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平均年龄(32.45±10.92)岁,较大疣体(直径0.5~2 cm大小)者16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32.68±10.78)岁,较大疣体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LED-IB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GX-Ⅲ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广西南宁科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散(ALA,5-aminolevulinic acid,由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18 mg/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性生活、熬夜、饮酒、辛辣刺激饮食,加强营养补充[3]。若女性患者遇月经,则待月经干净后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第12周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于第12周行治愈率及复发率评估。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3.1 治疗组 对疣体及其周围常规碘伏消毒和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先行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烧灼治疗,选用短火,将该机功率调至中档对所有疣体进行由浅入深逐步烧灼,出血多时临时转长火止血,烧灼范围包括疣体周围2~5 mm以内的组织,治疗后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外用,2次/d,直至创面愈合。电灼部位皮肤愈合后,嘱患者先排尿,用0.9%的生理盐水棉球擦净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再将光敏药物5-氨基酮戊酸(5-ALA)+生理盐水配制成20%的新鲜溶液,保存时间不超过4 h,将配制的溶液涂于皮损创面及其周围1 cm以内的皮肤及黏膜上,避光封包3~4 h,使局部组织吸收足量的5-ALA。而后采用光动力激光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按80~100 J/cm2照射能量,距离10~15 cm,光斑直径2 cm,对患处行照光治疗,每次照射20 min。若1周后疣体未消退,则每周治疗1次,最多治疗3周。

1.3.2 对照组 行单纯高频电离子烧灼治疗,治疗步骤同治疗组的高频电离子治疗方法,治疗后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外用2次/d,直至创面愈合。若第1次治疗后复查时疣体仍存在,则每周治疗1次,最多治疗3周。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随访3个月。痊愈:疣体完全消失;显效:皮损直径总和缩小60%~99%;进步:皮损直径总和缩小20%~59%;无效:皮损直径总和缩小<2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复发判断:某部位曾因HPV感染后有明确的临床或亚临床感染,疣体经过治疗消退,经过一段时间,在无其他HPV感染条件下原发部位又重新出现疣体[4]。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为67.7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35,P<0.01),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较大疣体治疗效果比较 对于较大疣体者,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761,P=0.097),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有1例患者出现瘢痕形成。治疗组有3例患者在照光期间出现局部疼痛,4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疼痛、糜烂。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较明显的疼痛,3例出现局部皮肤糜烂、渗液。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224,P=0.636)。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62%,对照组复发20例,复发率为32.26%,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6.35,P<0.01)。对于疣体较大者,复发率均较高,治疗组为18.75%(3/65),对照组为46.67%(7/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761,P=0.097)。

3 讨论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统计表明在性生活活跃者中发病率为75%~80%[5]。治疗尖锐湿疣的传统方法有激光、冷冻、外用药物等,但是上述方法具有创伤性,易出现局部的不良反应如溃疡形成、感染、瘢痕形成等,对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特殊部位皮损暴露不充分的患者疗效较差,更加重要的是,传统方法只针对显性疣体,而对HPV的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毫无办法,且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范围多为疣体周围2~5 mm,但有研究表明疣体周围1 cm也存在HPV[6],这是传统方法治疗尖锐湿疣具有极高复发率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7-8],国内最高者可达65%[7-9]。因此,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因外用ALA穿透组织的深度仅<2 mm,造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较大或较深的疣体疗效较差[10-11]。有报道光动力治疗后复发率达23.1%[12]。

本研究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达95.38%,复发率为4.62%,其有效率与复发率均与国内报道的相近[13-1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独应用多功能电离子电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治疗可明显升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且复发率更低,提示光动力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对HPV的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有治疗作用,并弥补电灼治疗的不足,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而两种方法联合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针对具有较大疣体的尖锐湿疣,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要高,而复发率则较低,但是两种方法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其原因可能为光动力治疗深度较浅,为2~5 mm,未能消灭深层组织中的病毒,亦有学者认为与少数病毒存在于真皮或外周血有关[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多功能电离子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要明显高于电灼法,但前者不良反应率较高,且费用明显高于后者,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总之,在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治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皮损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且要考虑该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及治疗费用等,但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有着较高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10:1816-1821.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8):598-599.

[3]周爱奋,倪菁菁,韩燕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9):3244.

[4]朱林榆,陈彬,宣暄,等.光动力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222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5):366-367.

[5]曹嘉力,何焱玲.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4):259-263.

[6]黄丹,鞠梅,钱伊弘,等.20%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疣量效关系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03-505.

[7]张黎峰,叶静,张琼.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J].中国皮肤性学杂志,2010,24(8):739-740.

[8] Li X,Wang X,Gu J,et al.Needle-free injec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dylomata acuminate[J].Exp Ther Med,2013,6(1):236-240.

[9]俊峰,田亚萍,刘鹤松,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电离子疗法治疗老年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553-554.

[10] Forster B,Klein A,Szeimies RM,et al.Penetration enhancement of two topical 5-aminolaevulinic acid formulation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by erbium:YAG laser ablation of the stratum corneum:continuous versus fractional ablation[J].Exp Dermatol,2010,19(9):806-812.

[11] Juzeniene A,Juzenas P,Moan J.Application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vitro and in vivo[J].Methods Mol Biol,2010,635(1):97-106.

[12]曹嘉力,何焱玲.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4):259-263.

[13]吴国根.电灼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 (10):74-75.

[14]赵卫红,郑宝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45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1):1407-1408.

[15]邹晓辉,罗东.电离子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1):17-18.

猜你喜欢
尖锐湿疣戊酸氨基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1,1′-二羟基-5,5′-联四唑-5-氨基四唑盐的合成及性能预估
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