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意愿实证分析
——基于山西省高校的调研赵培芳

2015-06-10 08:40李玉萍金华旺姚晓磊
关键词:意愿农民满意度

,李玉萍,金华旺,姚晓磊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大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意愿实证分析
——基于山西省高校的调研赵培芳

1,李玉萍1,金华旺1,姚晓磊2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管理,利用市场规则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无论是其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还是在科技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独特优势。利用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专业类别、出生地、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国家政策的满意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意愿;Logistic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我国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部分农村还出现土地撂荒、农村空心化等现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后继无人”、“谁来种地”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回归了农民的职业属性,[1,2]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3]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等特征,[4]也是集“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于一身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5]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和农业补贴力度,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前景广阔,成为一个较好的职业选择。而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先进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创业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6]和政治素质。大学生的这些个体特质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因此,如果能够引导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够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业“后继无人”、“无人种田”的难题;同时从宏观角度也实现了人才的合理利用,对提升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了大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态度,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高校、个人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二、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模型建立

本文将山西省大学生愿意从事(或不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决策用成本收益函数表达为:

D(R)=P{(E-C)>R}

(1)

其中E为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预期收益,C是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成本,R是大学生的社会平均收益,D(R)表示为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决策函数。该模型表明,预期收益、就业成本及社会平均收益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因素。据(1)式,当E>R+C时,大学生会对职业农民的路径选择表现出偏好性,愿意返乡种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当E

(二)影响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行为的主要因素假设

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其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催生的一种新职业,是农业产业的生产者、组织者、管理者。当前影响大学生返乡种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把农民作为社会身份看待,而不是以职业看待,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对自己农民身份和农民职业的困惑;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影响着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大学生不免对自己的前途表示担忧;除此之外,来自社会的偏见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返乡务农。而有学者指出,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补偿机制才是大学生不愿意回农村的主要原因。[4]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将影响大学生是否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出生地、所学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等。不同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不同,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也不同。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婚嫁年龄、个人发展等原因,男性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比女性大学生更强烈;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深厚感情,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因此,农村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更强烈;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农业知识,更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关于是否为独生子女,我们认为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更强烈。

2.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 一般说来,如果学校、政府、社会能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地与新型职业农民接触的机会,了解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和收入状态,则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就会提高。但在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即便是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了解程度也比较低。

3.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社会偏见主要是来自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和自身对农民、农业、农村的种种偏见,属于一种非正式制度。[7]从理论上来说,大学生受到社会“跳农门”的影响力越大,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就会越低。

4.对自身预期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学生毕业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其成家立业、自身预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大学生个人觉得返乡务农、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其预期发展影响不大,那么其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5.国家政策的满意度。国家扶持政策主要是指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薪资福利制度等方面。[8]一般认为,大学生对国家所实施的政策越满意,其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就越高。

6.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农村工作环境主要指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农村的人居环境、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等。从理论上来说,大学生对农村工作环境越满意,其在农村就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调查数据来源于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山西省内 的4所高校进行调查,这4所大学分别为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在统计的200份有效问卷中,其中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生只有85人,占总样本比例为42.5%;不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生有115人,占总样本比例为57.5%。总体而言,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比较低。对此,我们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行为决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二)实证模型建立及变量说明

大学生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可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主要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表述为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F(个体特征,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对自身预期发展的影响程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国家政策的满意度,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随机扰动项。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为:Y=f(x1,x2,……x9)+εi; 其中εi为无法控制的随机扰动项,Y为农林院校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由于是否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只有2种可能结果,即愿意和不愿意,因此本文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范围内(1代表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0代表不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并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本研究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性别(x1)、所学专业类别(x2)、出生地(x3)、是否为独生子女(x4)、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x5)、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x6)、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x7)、国家政策的满意度(x8)、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x9)。各个变量的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实证模型解释变量说明

表2 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 17.0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将影响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行为因素归纳如下:

性别:性别因子的影响系数为1.158,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性别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正向影响,即男性比女性更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符合笔者预期的假设。也可以说明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因素。

专业类别:专业类别的影响系数为0.363,而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可见专业类别对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也具有正向影响,即专业越偏重于农科,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烈。这是由于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较系统完整的农学知识,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出生地:出生地与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呈正相关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出生于农村的大学生与农村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更强烈。

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因子的影响系数为0.38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符号为正。表明不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但影响不显著。

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社会偏见的影响程度的影响系数为-0.423,与大学生是否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呈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也表明社会偏见对个人的影响程度越大,大学生越不愿意回乡务农,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对个人预期发展的影响程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程度的影响系数为-0.519,这也说明随着返乡务农对个人预期发展的影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会相应降低,而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该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意愿的重要因素。

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141,即大学生对农村环境越满意,其越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符合预期的假设。但模型回归结果中农村环境的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对农村工作环境满意度不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导因素。

国家农业政策的满意度:农业政策的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为0.555,符号为正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表明大学生对国家农业政策满意程度越高,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烈。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程度的影响系数为1.306,并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知识了解的越全面,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烈,符合预期假设。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由上文的模型及分析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农村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而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出生地、专业类别、社会偏见、国家政策的满意度、个人长远发展的影响力、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因此,我们认为,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在尊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返乡务农,尤其是加大对农二代大学生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力度,引导他们毕业后愿意返乡务农,成为新生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二)政策建议

1.在尊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返乡务农,成为新生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政府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全面考虑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尊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对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生建立定向培养或订单培养的制度,免除其大学期间学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并要求其在大学毕业后到农村服务一定期限。当然,作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新世纪大学生,应摒弃错误的就业观念,在广阔的农村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推动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高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应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改变传统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看待,增强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在学习实践方面,高校应全面调研当前农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9]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育资源,着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同时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下乡活动或者在农村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大学生多接触农民,多了解农村,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10]

3.加快完善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制度。要使大学生愿意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11]打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平台,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体系。地方政府首先应根据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入职农业的相关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在土地、金融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真正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其次,打破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保障入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生的最低薪金待遇持平或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加快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下一代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大学生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最后,政府还应通过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看待,改变传统以来对农民的错误偏见,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成为职业农民的理解与认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舆论环境,激发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在意愿。

[1] Li H J,Tong G J.The Applications of AEI System for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Farmer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J].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2014,579: 482-487.

[2]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7):16-18.

[3] 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 [J].农业经济,2013(7):30.

[4] 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及其成长环境[J].农民科技培训,2013(5):6-9.

[5] 朱奇彪,米松华,黄莉莉,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估与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中高级“两创”人才培训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2):407-411.

[6] 刘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的探讨[J].农业经济,2013 (6): 85-86.

[7] 楼栋,郭红东.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27-131.

[8] 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8):115-120.

[9] 吕军书.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8 (7): 16-19.

[10] Chambers R.The small farmer is a professional [J].Ceres,1980,13(2): 19-23.

[11] 杜丽华.国外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9 (11): 8-10.

(编辑:程俐萍)

Empirical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Willingness to Becom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ZHAO Pei-fang1,LI Yu-ping1,JIN Hua-wang1,YAO Xiao-lei2

(1.CollegeofEconomicsandTrad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 2.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VeterinaryMedicin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ake agriculture as the industry to conduct operational and managerial activities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market rules to achieve profit maximization.Unlike traditional farmers,they are armed with higher cultural,phys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more advanced ideology and creative spirit.Undergraduates with higher education have unique advantages.This paper conducted empirical analysis on undergraduates'willingness to becom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undergraduates of Shanxi Provinc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factors include gender,majors,social prejudices,long-term development,the satisfac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policy as well as the awareness level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graduates;New professional farmers;Willingness;Logistic

G646

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5)05-0464-05

猜你喜欢
意愿农民满意度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医院满意度调查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