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栽培技术研究

2015-06-10 11:43凌帅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麻栎树高保存率

凌帅

(辽宁省实验林场,辽宁 抚顺 113311)

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又称尖柞,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喜光,深根树种。生长快,萌芽力强,材质坚硬,用途广泛,可养蚕、烧炭、制作菌材,是辽宁南部和东南部优良用材树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麻栎的研究有很多报道,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对栎属类树种不但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而且在繁育技术、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2]。为迅速恢复森林资源,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结合辽宁省岫岩示范区的生态建设,为麻栎人工阔叶林的资源增长提速,并深入地掌握麻栎的生长特点,对5~30年生的麻栎进行了生长规律的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岫岩县南部前营子镇大河沿村和新甸镇教厂村,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7.5℃,年最高平均气温13.9℃,年最低平均气温2.2℃,有效积温(≥5℃)为3 175.3℃,无霜期140~144d,相对湿度70%,年日照时数2 367h,年降水量为873.9mm,年蒸发量1 217.6mm,海拔50~200m,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土层厚度为30~50 cm,试验地坡向为S坡、ES坡,坡度3~7°,坡位为山中腹,林下植被主要为羊胡薹草、平榛、悬钩子等。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栽植方法

试验采用大坑明穴造林法(边整地边造林)、提前整地造林法、小坑靠壁造林法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得出了不同的试验效果。3种方法造林前均采用了保湿剂蘸根处理,大坑明穴和提前整地造林法的穴宽60cm,穴深30cm,小坑靠壁法穴宽30cm,穴深25cm,造林在春季(4月中旬)进行。造林试验按3种造林方法、3次重复(每次重复为0.1hm2)进行。栽后秋季调查成活率。

2.2 造林后抚育方法

割灌按1年割2次、1年割1次和全面割灌、穴状割灌、不割灌3种方法进行。

2.3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检查

于1998年春,在岫岩县新甸镇教厂村选择了麻栎Ⅰ、Ⅱ级苗和混合苗进行了造林试验,试验把苗木分为Ⅲ级、按3次重复(每次重复为1hm2)进行,于当年调查成活率,造林3年后(2000年)又进行保存率调查。

2.4 生长效果

2.4.1 为探讨麻栎分级造林后各级苗间的生长状况,于栽后5年(2002年)对Ⅰ、Ⅱ级苗和混合苗3种等级造林的试验地进行调查,调查对比各级苗间生长情况。

2.4.2 为探讨麻栎最佳密度的栽植效果,于2007年春,在岫岩县前营子大河沿村按4种栽植密度(1.0m×1.5m、1.5m×1.5m、1.5m×2.0m、2.0m×2.0m)采用3次重复进行了栽植试验。供试面积共66.67hm2,造林采用明穴法,并严格按“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技术要点进行操作,5年后对不同栽植密度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2.4.3 由于麻栎林的生长受坡向、坡度、坡位及土壤质地、厚度等综合因子的制约,而使麻栎林的生长有其不同的表现,我们分别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麻栎的树高、胸径进行调查与分析。

2.4.4 为探讨麻栎在栎属中的生长状况,我们选择5种树种进行了生长调查。分别对每个树种的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其年均生长量进行调查测量及分析。

2.4.5 为选出麻栎最优更新方式,我们采用萌蘖、植苗、播种3种更新方法,采取3次重复进行试验,于1998年春进行更新,5年后对不同更新方式的林木生长状况作了调查,主要测量了各种更新方式的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麻栎造林和幼林抚育不同方法试验

3.1.1 麻栎不同造林方法试验 栽后秋季成活率调查结果显示,3种造林方法的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但小坑靠壁法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6%,提前整地造林法成活率为85.6%,明穴造林法成活率为88%,这说明了采用小坑靠壁造林法其成活率优于其他造林方法。分析原因,主要是麻栎造林多选择在阳坡、沙壤土上,土壤温度较高,蒸腾作用较强,迫使提前整地和大坑明穴造林法的苗木容易失水,特别遇春旱年,土温升高,沙壤对苗木根部极易产生日灼,这对苗木的成活率就更为不利,而小坑靠壁法蒸腾面积小,能起到保湿、保水作用,即使遇春旱年也无大的影响。虽然3种方法都达到85%以上,但在造林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在阳坡沙壤土上造林,最好选择小坑靠壁造林法。

3.1.2 麻栎不同幼抚方法试验 幼林抚育试验结果表明,麻栎穴状抚育的保存率比全面抚育和对照提高7~16.3个百分点,1年抚育1次比1年抚育2次的成活率提高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1年割灌2次,易使麻栎发生冻害,因最后一次割灌后,林地几乎没有杂草,麻栎因抗寒性差,林地又没有草、灌保护,而影响了保存率;而不割灌(对照)杂草丛生,又与麻栎争夺营养,且通风不良,造成保存率下降。

3.2 麻栎人工更新的成活率及保存率

试验结果显示:选择Ⅰ、Ⅱ级苗造林,当年成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而混合苗因质量不等,成活率低于85%(见表1)。

造林3年后调查保存率结果为:Ⅰ级苗保存率94.6%,Ⅱ级苗保存率91.2%,混合苗保存率73.2%。这充分说明了造林时必须要选择Ⅰ、Ⅱ级苗才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

表1 麻栎分级造林的当年成活率 %

3.3 麻栎栽后各级苗间的生长量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麻栎栽后5年的各级苗间树高、地径生长量差异较大,Ⅰ级苗的5年树高生长量为257cm,比Ⅱ级苗和混合苗提高23.0%、48.6%。地径生长量比Ⅱ级苗和混合苗提高20.5%、33.1%,说明苗木质量越好,栽后的生长状况优异,能尽快促进林分郁闭(见表2)。为了验证各级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了F值检验,结果为F树高=119.02>F0.01=7.59;F地径=13.059>F0.01=7.59,表明差异为极显著。

表2 麻栎各级苗间5年的生长量比较

3.4 麻栎不同栽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由于初植密度不同,麻栎栽后5年的生长表现也有所变化,过密的林分加速了林分的稀疏率,同时也直接影响林分的生物产量。从试验结果看出,初植密度6 660株hm-2的林分其生物产量并不高,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低,这说明密度过大林分间分化激烈,有效营养空间满足不了林木的需要;而密度过稀,又难以充分利用有效营养空间,虽然单株产量高,但总林分的产量降低。所以只有适宜的初植密度,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从表3看出,初植密度为4 440株hm-2和3 330株hm-2的林分无论是林分的生物量或单株优势木的生长状况都优于其他的初植密度。所以我们认为麻栎的栽植以4 440株hm-2和3 330株hm-2为宜。

表3 不同栽植密度林木的5年生长状况

3.5 不同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立地类型的变化显著影响麻栎林的生长速度。生长在S坡,坡度20°以下、山中腹,土层厚<30cm的沙壤土上的麻栎反而优于生长在N坡、坡度18°以下、山中下腹、土层厚>30cm的麻栎林(见表4)。其原因主要是与麻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系。麻栎是阳性树种,需要光照时数比较强烈,更需要一定的温度,S坡虽然土层较薄,养分含量较低,但麻栎能耐瘠薄的土壤,不抗寒。N坡虽然土层较厚,但光照时数少,湿度大,温度低,这可能就是麻栎生长在阳坡比阴坡好的内在因素所致。

表4 不同立地条件麻栎林的生长表现

为验证不同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产生的差异,我们依据6种不同的立地类型,对麻栎的树高和胸径年生长量进行了F值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树高生长量:F=25.5>F0.01=8.75;胸径生长量:F=88.0>F0.01=8.75,说明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3.6 麻栎不同更新方式5年后的生长状况

不同更新方式的麻栎林,更新5年后树高、胸径生长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以萌蘖更新的树高、胸径为100%,则植苗和播种的5年树高生长量为72.7%、48.9%,胸 径5年 生 长 量 为68.9%和43.3%,说明了萌蘖更新5年的树高、胸径生长量高于麻栎的人工更新(见表5)。

表5 不同更新方式麻栎5年的树高、胸径生长量

以不同更新方式5年的树高、胸径生长数据为依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麻栎更新5年的高、径生长量 cm

依据表6计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麻栎更新5年各处理间的高、径生长方差分析

表7计算结果,麻栎F树高=38.17>F0.01=10.9,麻栎F胸径=80.78>F0.01=10.9,说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生长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为进一步对不同方式的树高和胸径的差异比较,采用了q检验,结果见表8。

表8 不同更新方式树高、胸径生长量q值检验

由表8看出,麻栎萌蘖更新的树高、胸径,与植苗和播种的树高、胸径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植苗更新与播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这足以告诫我们无论是植苗还是播种,在更新2~3a后,应进行一次平茬才有助于麻栎的速生。

4 结论

4.1 麻栎初植密度为4 440株hm-2和3 330株hm-2为宜。

4.2 麻栎在造林时必须选择Ⅰ、Ⅱ级苗造林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麻栎栽后5年的各级苗间树高、地径生长量差异较大,Ⅰ级苗树高、地径比Ⅱ级苗和混合苗分别提高23.0%、48.6%和20.5%、33.1%。

4.3 麻栎林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生长状况各异,在营造麻栎时,要综合考虑立地类型。

4.4 麻栎更新后5年的保存率以萌蘖更新效果最好,为85%以上,胸径与树高的5年生长量萌蘖更新比植苗和播种分别提高27.3%、51.1%和31.1%、56.7%。

[1]黄利斌,李晓储,朱惜晨,等.北美栎树引种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5(1):30-34

[2]王利,丰震,白边红,等.麻栎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5(4):33-34

猜你喜欢
麻栎树高保存率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对四种桉树生长的影响
西兰花干燥过程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