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5-06-10 02:56黄祥升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山区农村学校

黄祥升

【关键词】山区学校 教师团队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08-02

从事山区学校教育管理十几年来,笔者发现,山区学校很多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低效,不少教师得过且过,一心只想调入城区学校任教。加强山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综合素质,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山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

一、政府主管部门要为山区学校的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有两大客观因素制约着山区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阻碍着山区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师老龄化,以百色市靖西县南坡乡为例,全乡小学教师现有79人,缺编37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12人,教师队伍“断层”严重;其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坡乡绝大部分村完小没有教师宿舍。教师人数不足与学校办学条件落后这两个问题已成为阻碍山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并设法予以解决。

(一)合理配置农村学校教师人数

目前农村教师上课任务普遍很重,以南坡乡为例,除了乡中心小学本部外,其它12所村校(含教学点)每位教师周课时几乎都是满课,有的教师不仅一人身兼多门课程,还要兼职校内其他工作,如义务教育营养计划工程、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工作,导致教师备课时间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审视农村学校教师的编制问题,合理配置农村学校教师的人数,减轻农村学校教师的负担,让教师们少一些怨气,多一些笑容。教师的心留住了,根也就扎稳了。

(二)完善农村学校人事制度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入城务工,地方政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乡下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竞聘调入县城学校,使乡镇学校的师资力量更显薄弱。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促进城乡教育交流。另一方面,为使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化,人事部门也应出台政策,定向招收初中、高中毕业生报读师范类院校,让这些定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任教,同时制定与完善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贴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选调生到农村从教。

(三)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农村乡镇自然屯分散,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已是大势所趋。在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环境,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使农村学校也拥有电教室、实验室,让农村教师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着力改善教师的办公、生活居住环境,使教师安居乐业。

二、山区学校要组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团队并扶持团队发展

“春辉满朔方,候雁发衡阳。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寄语能鸣侣,相随入故乡。”唐代诗人李峤的这首五言诗《雁》启示我们:团队成员相互鼓励,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能更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小团队,让教师在团队合作中更快地成长。

(一)组建学习型团队

我校积极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工作。首先,我校从加强教师政治学习入手,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文件或观看影片,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其次,我校从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入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教育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改计划,向农村中小学下拨不少教育类书籍杂志,我校利用这一资源,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并定时进行小组汇报交流。2012年9月,学校新来了9名刚毕业的女特岗教师,这些女教师学历虽高但缺乏教学方法,在一群充满“野气”的山中娃面前显得不知所措。面对这种情况,我校除了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协助她们,还找来《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这样做,更幸福》等书籍让她们阅读,让她们从书中寻找班级管理、教学艺术的“金点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充电”和实践,她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变得沉着、冷静,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推动教研组团队整体进步

教研组小团队由同科目教师组成。这是一个灵活实用的活动组织,组织内的成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讨论教学中出现的疑点困惑,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是一条推动教研团队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老教师在理论上传授教法,为新教师上示范课,并对新教师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指导,使新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新教师则利用自己的特长指导老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另一条推动教研团队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最近两年来,我校多次从各村校派出校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位参训者回校后必须参加乡内或教学点内的再培训授课活动,再培训活动以开展心得讲座、上传达课等为主,目的是让没有外出参训的教师也能知道大山外先进学校的办学特色、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然后组织全体教师展开讨论,让教师们围绕如何借鉴他校先进经验提高本校办学水平发表己见,研究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措施。

除了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与教师培训工作,我校还经常安排教师送教下村。近两年来,我校先后送教下村近20次,既增强了全乡各教学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进一步缩短了各教学点间的教学水平差距。

(三)发挥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管理小团队由各班科任教师组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一个教师集体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要能集体地为自己的班级负责。”如果各科任教师不能团结一致,那么就很难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构建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并非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一位班级科任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校时常在开会时强调,班级科任教师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工作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齐心协力,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管理好班级。

(四)依靠团队力量建设校园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的问题。但是农村教师一般都是劳动好手,他们不嫌脏、不怕累、技术好,只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努力改造,农村学校也能变成教学乐园。我校组建了一支校园建设团队,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本土体育器材与实验器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修砌、加高学校围墙,减少校内安全隐患;利用农家丢弃的石磨,艺术性地铺设校道,既美观又实惠;开垦荒地,种上蔬菜,开辟了一个学农基地……教师们虽然累了些,但也享受着劳动与建设带来的快乐。

(五)组建校外安全监督团队

校外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如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孩子的校外安全监管已显得苍白无力,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组建了校外安全监督团队,争取家长与村委的支持,请各村(街)治保主任担任校外安全监督员,连片包干,专人负责当地家校联防枢纽工作。

在组建教师团队并扶持团队发展的过程中,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团队凝聚力,加深教师对于学校的情感。每逢佳节,我校都会开展活动予以庆祝,如中秋节开展“赏月话团圆”团体会等;每个学期,我校都会组织教师开展户外活动,如登山、漂流、野炊等;在校庆、校运会中,我校开展教师接力赛、拔河、跳长绳、男女混合气排球赛等活动,在运动中加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当教师过生日时,我校会送上学校与其他教师的祝福,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办好山区教育,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调动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责编 秦越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区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山区修梯田》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