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三十)

2015-06-11 02:18谷向阳
对联 2015年14期
关键词:谜底下联上联

□谷向阳 著

楹联的实用性可以广泛地服务于社会,楹联的知识性、趣味性又可以用来做文字游戏。

第八节 游戏联

楹联的实用性可以广泛地服务于社会,楹联的知识性、趣味性又可以用来做文字游戏。那些流传甚广的巧联妙对、谜语灯联都是生动活泼的艺术小品。

巧联妙对属于民间文学范畴,以口头应对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从唐代起,到宋代苏轼,明代解缙、祝允明、于谦、徐渭,清代阮元、纪昀、乾隆等政治、文化名人以及更多的无名氏留下了许多巧联妙对。明代钱德苍的《玉堂巧对》开辑录巧对的先河。嗣后,清初《评释古今巧对》,道光年间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巧对录》、《巧对续录》、《巧对补录》,民国时期丁楚孙的《古今滑稽联话大观》和王有衍的《古今巧对大观》相继问世,直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诸多巧联妙对辑著出版,为我们挖掘、整理、鉴选、保存了各时期游戏联的宝贵资料。这些妙趣横生的巧联妙对都是在口头流传中长期锤炼而成,因此它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是集体的智慧结晶。

一、对句

对句作联始于晋,陆云、荀隐互相对对子,是最早的对句活动。进入唐代,对句之风更为流行。温庭筠善对。宣宗赋诗时,上句有“金步摇”,命进士对之。温庭筠对以“玉条脱”。又有药名“白头翁”,温对以“苍耳子”。诗人李商隐有出句“远比邵公,三十六年宰辅”,温庭筠以“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对之。《竹山堂联句》载,唐大历九年,湖州刺史颜真卿和陆羽等十九人游览潘氏竹山堂书院时,进行联句活动,每人各成一联: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颜真卿)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陆羽)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李萼)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裴修)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汤清河)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皎然)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陆士修)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顾粲)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颜颛)鱼乐怜清浅,禽闲熹颉颃(颜须)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韦介)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李观)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房益)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颜岘)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潘述)。

全部联句合成一首诗,而每个人的联句几乎都可以单独成为联语。

王禹偁为宋太平兴国进士,幼时聪敏,能诗善对,一日太守宴请宾客,席间出句让众人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一时鸦雀无声,无人应对王禹偁脱口对出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出句为鸟,对句是虫,对仗工整,转折巧妙,寓意深邃,席间达官显贵皆哗然称妙。联见《坚瓠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是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中的对联,上联为苏小妹出,下联为秦少游对。苏小妹迎新郎入洞房后,秦少游口占上联:

微笑吹灯双得意;

苏小妹即对:

含羞解带两痴情。

“微笑”、“含羞”将新郎新娘的特殊心情表现得十分到位,妙联将佳偶趣事传成千年佳话。

唐伯虎得知诗友徐贞卿之妻生一子,便邀祝枝山前往贺喜并口占上联: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祝枝山煞费苦心,未得妙对。到了徐家,祝枝山问徐贞卿和其妻的属相,一属蛇,一属鸡,即对出下联:

百年匹配,巳酉两属相当。

此联用拆字法,上联巧拆“孩”字为“亥”、“子”二时辰,下联巧拆“配”字为“巳”、“酉”二生肖(巳蛇,酉鸡)。“拆字”奇巧,成联自然,切人切事,实属巧对。惜“己”与“巳”并不相通。

阮元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阮元幼时聪颖,善属对。相传乾隆微服游江南,遇一童子,问其名,曰“阮元”。乾隆颇觉其名有趣,于是出上联为难阮元,阮元以商代贤相“伊尹”巧对下联:

阮元何故无双耳?

伊尹从来只一人。

乾隆的上联故意出了难题:“阮元”二字为何只有一个“耳”偏旁?阮元的下联,避而不答,另辟蹊径,口气肯定沉着,足见其才气横溢。其实“伊尹”和“阮元”本身就是一副妙对。伊从人旁,阮从耳旁,姓氏去偏旁,又正好是各自的名字。姓和名均各成对,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若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巧对辽使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辽邦派遣使臣抵汴梁,苏东坡奉诏前往驿馆接待。叙谈之间,辽使出句求对,苏东坡沉着应对: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三光”指三种光亮,“日月星”为自然界三种发光的天体。“四诗”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和颂诗四个部分。大雅和小雅总称为雅。可惜平仄失调。于是苏东坡又说出一对句:

四德元亨利。

对句出自《易·辞》中“乾:元亨利贞”。而“贞”为宋仁宗(赵祯)讳忌之字,故隐而不言。

辽使听罢,佩服之至,颔首称是。此时雷声隆隆,风猛雨骤,苏东坡触景生情,又吟一下联:

一阵风雷雨。

“风雷雨”为三个独立的气象名词,但又同是暂时的自然现象,都可用“一阵”来表述,这就与“三光日月星”有了内在联系,颇为工巧,令辽使为之倾倒。

当代联家张少成以“四史记书志”、“一物荷莲藕”与“三光日月星”对,亦属巧对。“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当代联家于海洲突发奇想,以“二姓夫妻子”与“三光日月星”对,真乃天衣无缝,别开生面。夫妻来自两家,多为二姓结合,得子必从其一,故夫妻加子女,无论三人或更多人数都不会超过“二姓”。联中词语,为同位复指。按联律论,同位一般不可同字,凡有所对,皆捉襟见肘,成为千古难题。于海洲的对句实属妙手偶得。另如“六脉寸关尺”等,都是珠联璧合的妙对。

游戏联传播得迅速而广泛,大大促进了楹联的普及。人们津津乐道于此,是因为它具有斗智斗趣的魅力,有开智启慧的功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艺术陶冶。

二、谜联

谜联就是用谜语构成的对联。大约在梁代之前,我国就有元宵节赏灯的习俗,赏灯时常伴有猜谜游戏,故谜语又叫灯谜。用于猜谜的对联称为灯谜联。谜联是以对联的形式把谜面表达出来,寓谜语于对联之中,使对联的形式与谜语的内容完美统一,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耐人寻味,益添奇趣。谜联是民间猜谜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增进智力和知识的语言文字游戏,也是一种非常含蓄的语言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谜联大致由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组成。谜面是谜联的喻体,它往往是一副含蓄的咏物联,描述某一事物的特点,让人猜出此事物的本体是什么。如:

远树两行山侧立;

扁舟一叶水横流。

用比喻手法描述字的形状。“谜目”是“打一字”。意即请猜一字,谜底即该谜联的本体,是“慧”字。

人穷双月少;

衣破半風多。

上联谜底由“双月”破出,两个月字即为“朋”字,下联谜底由“半風”猜得,“風”字缺半边即为“虱”。联意为:人穷了朋友就少,衣服破烂无更换虱子自然就多,入木三分地反映了旧社会的世态炎凉。

根据谜底的内容,谜联可分为字谜、物谜和事谜三种。

1.字谜联:

清陈少逸录晏几道词成一谜联: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上下联打一字,谜底为“俩”。

苏轼与苏小妹斗趣联:

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風。

上下联各打一字,谜底为“朋”、“虱”。

清代纪晓岚出的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亦为妙文。

上下联分别打一字,为“猜”、“谜”两字。

2.物谜联:

白蟒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下联各打一物,谜底分别是“油灯芯”、“秤杆”。

摘白居易诗作谜联: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上下联打一书名,谜底为“《复活》”。

李元度联:

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

打破缸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上下联各打一物,谜底分别是“盐蛋”和“石榴”。

樱桃小口,齿楞楞,吞粗吐细;

杨柳纤腰,星闪闪,知重识轻。

上下联各打一物,谜底分别为“磨”、“秤”。

3.事谜联:

雪尽萤空,匡衡凿壁;

风吹雨打,黛玉葬花。

上联为“借光”,下联为“多谢”。

鲁肃遣子问路;

阳明笑启东窗。

鲁肃字子敬,上联谜底为“敬请指导(道)”,下联谜底为“欢迎光临”。

谜联是一种文雅的语言文字游戏的载体,它生动精练,构思精巧,反映了人们的幽默感和艺术创造力,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广为流传。

猜你喜欢
谜底下联上联
牛年春联集锦
小试身手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谜语四则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