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消除“软肋”推进“三基”建设重点任务落地生根

2015-06-11 18:47阿克明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9期
关键词:短板村级办公

阿克明

化隆县委组织部为认真贯彻落实“抓三基,强三基”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三基”建设为抓手,补齐“短板”,消除“软肋”,凝心聚力推进“三基”建设42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一、夯实基层组织稳“根基”

1.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县委书记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分别对上、对下进行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建观摩会、党建例会、乡镇党代会年会等制度,全面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目前,各县级领导共为联系点上党课13次,慰问老党员、老干部86人,慰问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困难群众50户,慰问计生家庭50户,慰问宗教人士13户,发放慰问金及物资达8万余元。县委每季度坚持召开一次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今年确定的8个乡镇党代会年会示范点都按期召开了年会。

2.全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对现有的“三三三”、社区“五支志愿者队伍”等党建品牌进行提档升级,着力在各领域、各行业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内涵的新品牌、新典型。目前,扎巴镇确定的“‘两项制度为机关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阿什努乡确定的“‘小挎包便民服务队,服务群众‘零距离”等党建品牌,以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贴近实际,确定品牌。建立了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品牌、创党建品牌工作制度和党建品牌观摩会制度。

3.严格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各乡镇采取不同措施开展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班。县委组织部举办了5期培训班,每期三天,366名村支部书记参加培训率达100%;安排16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山东潍坊、寿光培训学习,使各支部书记“换了脑筋”“长了见识”。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空中活动室”等,开展学习讨论、党务咨询、党员服务等,不断拓展了教育管理党员水平。出台了处置不合格党员办法和村“两委”成员近亲属中发展党员报告制度,推行“双推双选”制度,严把发展党员“关口”。加大远程教育站点管护力度,及时消除“零点击”“零播放”站点,解决“空播空放”问题,为党员群众经常性学习搭建了平台。

4.全面推行坐班和事务代办制。实行以“定人、定点、定时、定责”为主的“四定”方式,坚持每周一、三、五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并进一步明确在农闲季节、有集体经济的村以及在维稳敏感节点时期,每天有人办公坐班。在全县所有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设立“村民事务代办点”,统一设计制作村民事务代办事项和公示栏,选配921名乡村干部担任“村民事务代办员”。截至目前,代办事项1842件,通过回访调查,群众满意率90%以上。

5.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在全县机关党员中继续开展“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活动,全面推进党员进社区参加社区活动、开展结对帮扶、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在“入乡驻村”、“两讲两促”活动中,各驻村干部通过记民情日记、发放民情联系卡、现场办公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等形式,经常性地联系服务群众,及时送上关爱和帮助。目前,共慰问贫困户520余户,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代理服务122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63件。继续深入开展党组织、党员承诺、一对一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破解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6.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抓好了社区党建工作,充分發挥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定期召开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社区党建活动计划,初步构建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四培双带两争”,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建立联席会议和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使非公党建工作有人管、有人落实。进一步规范机关党建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规章制度,推进了机关党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工作进程。

二、打牢基础工作提“效能”

1.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201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24个;在全县307个村建立了以“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村级事务代办点。年内为扎巴镇、牙什尕镇、巴燕镇城西三个社区解决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用房,并为甘都镇等9个社区配齐配全办公设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社区建设格局。

2.不断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制定印发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规范化布置实施方案》《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民委员会工职责》《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加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规范化布置和使用管理,着力打造高标准的活动阵地,明确了“三委”工作职责。健全长效评选激励机制,加大选优培树力度,目前,选树上报“最美入乡驻村干部”5名,“优秀共产党员”3名、“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健全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定期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卸任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两节”期间、调研瓜州移民点共慰问108人,发放慰问金5.4万元;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创新意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制、离岗告示制度,更好地服务便民。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坚持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工作定期公开、临时工作随时公开和重点事项适时公开制度。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固定党日活动”,积极推行基层党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党支部书记、党代表列席基层党委会议和乡镇党委党代会年会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提升基本能力添“活力”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采取集中轮训、外出考察、专题辅导、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共有53名干部参加了7期依法治市、产业转型升级等培训班。依托中浦院高端优质培训资源,组织全县674名参训党政干部参加在线学习。下半年,有计划地组织100名科级干部、100名科级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00名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进行外出培训。

2.强化干部实践锻炼。全力打造乡镇“全科型”干部队伍,加大乡镇和乡镇、乡镇和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促进干部多岗位锻炼。目前,已选派30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边远乡镇挂职及开展援助工作1至2年。在“入乡驻村”“两讲两促”活动中,选派168名干部任党支部第一副书记,189名干部任村委会第一副主任,驻村第一线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在不增加新的领导职数、不突破编制核定人员总数的前提下,调剂、选配17名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优秀科级干部充实到乡镇纪委书记岗位,专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

3.加强干部培养选拔。着眼于2016年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注重从全县维稳工作中立场坚定、落实重大任务、推进重点项目、长期在乡镇工作默默无闻的干部和年轻干部纳入后备队伍。目前全县共储备科级后备干部226名。按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比2,委员1比1的比例,建立了村(社区)党组织后备人才库。

4.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按照年龄梯次配备、专业相济互补、性别合理搭配的原则,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促进班子成员优势互补。截至2015年6月共调整干部3批次93名,其中交流干部42名,提任40名,免职11名。19个乡镇(含2个管委会)党委书记纳入市管干部范围。(作者系化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猜你喜欢
短板村级办公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U-CUBE共享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