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2015-06-11 18:47
党的生活·青海 2015年9期
关键词:督查党员微信

近年来,海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深化污染减排,加快推進产业绿色转型,不断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使总量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动态化、规范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图为产业绿色转型后,一尘不染的水泥厂自动化控制车间。(李隽)

省建行:戮力同心济弱扶贫

近日,省建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中共青海省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书记骆惠宁关于扶贫攻坚的讲话要求,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对立足金融职能全力支持我省加快整体脱贫战略任务的落实进行了部署。

会议就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等事项进行了重点传达,使参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金融在支持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全行上下要切实按照中央及省委“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作用,加大创新力度,拓宽融资新渠道,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省内重点项目及客户资金需求,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扶贫中的“输血、造血”功能。

会议就支持扶贫攻坚相关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一是不断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信贷导向;三是有效创新产品服务,持续满足各层面资金与服务需求;四是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城西区:党员积分制管理显成效

“60分起评,如果积分加不上去,年终考核很有可能不及格,压力大了工作动力也大……”自城西区开展党员先锋指数管理考评工作以来,坚持分类积分、量化考核,典型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强化党性原则,明确考评对象,改变了党员考核“一锅烩”的现象。

根据考评对象范围和党员分类要求,城西区对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实事求是审核认定3927名党员纳入考评管理,并定制《城西区党员先锋指数积分手册》,内容包括党员基本信息、每季度现实表现记录、积分评定表、考评细则四个方面,参评党员人手一份。在考评过程中,严格对照管理细则,做到考评内容不减、积分标准不降。每季度晒一次积分,让分值说话。推行积分制后,党员参加学习和组织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显著提高。清清楚楚定级,改变了党员考核“一刀切”现象。(樊娅楠)

东川国税:努力推进督查督办工作上水平

西宁东川工业园区国家税务局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勤作为、出实招、治懒政、求实效、明责任、严考核,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督查督办工作格局,推进督查督办工作上水平。

一是抓好督查督办工作立项,明确目标任务。将《青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明确2015年青海省国税系统督查重点工作的通知》等列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以印发《督查通知》《督查公告》的形式立项督查督办工作,明确工作事项和目标任务。截至7月底,组织开展“双联点”工作调研,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纳税服务、绩效管理等专题工作督查8次。二是建立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形成工作体系。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西宁东川工业园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全面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等督查工作意见和制度;规范了限期报告、调查复核、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督查调研等督查工作流程,将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评,形成一级督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查工作体系。三是强化督查督办工作考核,落实工作责任。细化督查督办工作绩效考核项目,把督促检查贯穿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突出关键指标和重点工作督查的分值比重,细化量化指标任务,切实将督办工作指标落到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头上。四是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领导亲自抓督查的机制,增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严把督查关口,明文规定凡重大事项需通过督查督办方式办理的,必须由督查人员把关审核,对督办事项进行筛选、摘录后登记立项。(钟采薇)

德令哈市:枸杞大丰收

金秋九月,来到德令哈市农村,看到果农正在温棚里晾晒刚采摘下来的枸杞,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实施枸杞产业化种植项目以来,围绕市场需求,下大力气在增强效益、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延伸产业、打造品牌等方面做文章,不仅提高了枸杞的质量和产量,也为广大果农带来了收益。(才格增)

海晏县:“阳光”评低保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基”建设中,海晏县民政局从困难群众普遍关注的低保问题入手,积极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为民服务,取信于民。

海晏县民政局全面公开低保人员名单,接受监督,将全县低保人员住址、家庭人口、保障标准以及低保相关政策全部公示,长期接受群众监督,采取“户户核查,人人过关”的方式登记造册,杜绝了人情低保、关系低保。(祁慧芳)

门源县:旅游旺季确保游客安全出行

为维护旅游旺季的治安秩序,日前,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加强旅游旺季治安管理工作。

随着门源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到门源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省内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客流量逐日增加。为了立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局,门源县公安局做好旅游高峰期治安管控工作,把宾馆、出租房屋整治和流动人口管理作为重点方向,营造“整洁、有序、规范”的辖区环境。在处理案件、应对紧急事态等工作中,各警种落实联勤备战工作,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警。在火车站开展安全宣传、文明宣传、秩序稳控等工作,确保旅游旺季旅客安全出行。

(刘芝成)

城西法院:开展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庭审观摩

8月6日,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开展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庭审观摩”活动。省市区委政法委领导,省市法院、检察院及司法局领导一行80余人旁听了庭审过程。此次刑事庭审观摩活动,是省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工作座谈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经统计,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自去年4月实施至今,城西区人民法院对已符合条件的151件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快速办理机制进行了审理,平均庭审时间由原来的20多分钟缩为10分钟左右,办案周期由20天缩短为15天,服判息诉率达98%。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施行,缩短了办案期限,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解决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刑事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穆志燕)

甘德县:举办巾帼法律大讲堂

為让广大妇女群众知法、学法、懂法,充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甘德县妇联和司法局联合为全县80余名女性群众举办了一堂以《婚姻法》为主题的“巾帼法律大讲堂”专题法律讲座,受到了广大妇女同胞们的广泛欢迎。

为开展好此次法律讲座,授课人员认真编写教案,精心准备教材,结合有关《婚姻法》的典型案例,对新《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用通俗的语言和轻松幽默的现场互动,就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亲子关系的确认、财产分割、家庭暴力等与妇女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作了详细讲解,加深了妇女同胞对知法、学法、懂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她们的维权意识。(代延生)

共和县:龙羊峡镇开设三大微信平台打造服务群众“微”模式

共和县龙羊峡镇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利用现代微信信息手段,创建“和谐龙羊”“美丽乡村微服务”和“龙羊峡党建综合服务平台”三大微信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在第一时间为该镇干部职工及广大群众发布各类信息,积极打造服务群众的“微”模式。

“和谐龙羊”微信群。在镇机关、镇属站所、村(社区)干部中开设微信群,发布镇机关工作信息、会议通知等内容,为干部职工相互交流工作动态、工作经验提供便利,有效解决会议通知难、咨询信息滞后等问题。截至目前,群成员达到70余人,有效促进了镇机关综合服务的节约化、精细化、便捷化。

“美丽乡村微服务”微信群。结合该镇黄河村外出务工党员较多、管理困难等特点,紧扣省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需要,在黄河村外出流动党员和驻村党员群众中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会议通知、惠农政策、每月总结、财务信息、党建工作等内容,为异地党员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同步化服务,凝聚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

“龙羊峡党建综合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在镇机关、镇属站所、村(社区)干部、普通村民、来往游客中开设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镇党建进展、“三基”要闻、三务公开、旅游咨询、龙羊美文等内容。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及时有效地了解到龙羊峡镇最新的工作动态、旅游信息等,切实做到了镇政务、党务、财务公开透明。

(共和县委组织部)

互助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0平方公里

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积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坝系亮点工程、雨水集流、生态修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保预防监督规范化等项目建设,并结合水利田间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争取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了县域内水土保持设施,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51.42%,建成各类淤地坝109座。

(湘君)

海西州:绽放“道德”之花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片道德文化底蕴丰饶的土地孕育出“道德讲堂”的花朵,且“一朵忽先变、百花其后香”,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柴达木日报社联合开展的“道德讲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悄然诞生了。

正如公民道德歌所唱“爱国又守法,盛世享太平,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文明、敬业、奉献、创新是我们当代社会应有的指标。诵读着《道德经》,感受千年前先贤的智慧;聆听着《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感悟当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观看《廉福章》纪录片,学习老党员平凡中不平凡的事迹。在“道德讲堂”上,与会人员畅谈深刻感悟,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这一金句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弥久不散。(郭雁晴)

海南州:光伏扶贫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贵南、兴海三县与中国风电青海省分公司签订了《2015年光伏扶贫项目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海南州光伏扶贫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针对共和、贵南、兴海三县贫困地区特点,海南州建立了精确到户的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明确贫困户获益来源、收益额度、获益方式及流程等,确保贫困户公平、及时地获得扶贫收入。据了解,该项目在共和县廿地乡、贵南县茫曲镇(木格滩)、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实施,建设光伏电站3座,总容量50兆瓦。流转2600亩荒山荒坡,光伏指标按1︰5配比。涉及光伏扶贫项目的电站建成后,贫困户每户享有3000瓦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权,合作企业享有相应15000瓦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权和全部18000瓦光伏电站的所有权,每户贫困户年分红4000元,持续获益20年,受益户2778户。(林有珠)

猜你喜欢
督查党员微信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微信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微信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