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父母谁是儿女

2015-06-11 02:38严阳
杂文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梁惠王亲民当官

严阳

邓小平有这样两句话给人印象十分深刻,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另一句话是,对毛泽东的评价应该三七开,而我只要四六开就十分满意了。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当官的与做老百姓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谁是父母?当然是当官的,所以,也才有“父母官”一类的说法。这一说法最早起于何时,我未细究;但我知道的是,两千多年前,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就有过这样的说法:“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大意是说,身为百姓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率领禽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孟子是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这么说的。梁惠王也就是魏惠王,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王的诸侯,魏国在其治下一度十分强大,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因此,在与孟子这样一位当时在各国诸侯中享有相当声望的“学士”的交谈之中,隐约透露出了他的这种心理。而孟子则充分利用他的这种心理,巧妙地向他推销自己的思想:对做国君的来说,只有亲民、爱民、保民,方有可能“王天下”。如何亲民、爱民、保民?视民如子,或者说像做父母的一样去爱自己的百姓,是重要条件之一。

儒家思想就总体而言,是比较保守的,更多地倾向于维持现存秩序与社会关系,所以,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在“打江山”时可以如刘邦一样弃儒如敝履,然而,在“坐江山”之后,则几乎无一例外视儒为“镇山之宝”。也因此,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当官的乃是民之父母,老百姓则是其儿女的关系,就成为共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旧时代委也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假如当官的真的愿意当好合格或者说称职的父母,并且真的把老百姓当作儿女的话,那么,至少该存在爱护之心与怜悯之心,而不至于在方方方面对他们太狠、太毒。但非常遗憾的是,真正能够这樣做到的官员并不是很多,所以,亲民爱民,能够“为民做主”的海瑞之类的封建时代官员,才会被人膜拜,当作“清官”和“好官”的榜样。

必须承认,父母对于儿女的“贡献”十分巨大:不仅给了儿女血脉、给了儿女生命,而且也在抚育儿女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精力,作出了巨大牺牲。另一方面,做父母总是比做儿女的人生经验更加丰富,当为儿女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尤其是长期在儒家圣人教诲之下,家庭中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的,对于做儿女的具有无上的权威,做父母的理所当然地对儿女进行严肃乃至严厉的管教、呵斥、棒打,甚至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而做儿女的对于父母,只能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即便做父母的有所不是,做儿女的也必须保持缄默——所谓为长者讳是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老百姓才是父母,当官的应该是儿女。为什么?因为在现代政治中,官员是老百姓通过法定程序让渡权力委托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且老百姓是官员的衣食供给者——官是由纳税人供养的,所以,在“衣食父母”面前,官不是儿女谁是儿女?所以,官就应该对“父母”多一些敬重,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百姓服务,并自觉接受百姓的纠劾。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很不简单。因为即便是在邓公过世1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一些官员时常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父母官”自居——这些人堪称穿西装戴瓜皮帽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观念上的根本“错位”,才导致一些官员“视民如草芥”,进而肆无忌惮地侵犯百姓的权利。换句话说,当今一些尖锐的官民矛盾,可说正是一些官员这种观念上的根本“错位”所致。看来,对这样的官员而言,实有必要让他们时时重温邓公的教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屡教而不化,就应该通过法律与纪律,强制其摆正位置,摆不正位置就动他的位置。

猜你喜欢
梁惠王亲民当官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敬 佛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当官的“四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