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2015-06-15 00:22王新想李萍
老区建设 2015年8期
关键词:党风建设现实意义毛泽东

王新想+李萍

[提  要]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风建设思想,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党风建设思想;他的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具有广泛性和启发性,对当前“四风”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党风建设;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新想(1985—),男,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李 萍(1983—),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63)

毛泽东是一位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回顾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对当前“四风”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步形成阶段

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开始对党风建设进行探索,由于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各方面的思想理论还不成熟,直到遵义会议前夕,有关党风建设思想才在党内逐渐传播。1921年,党内出现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机主义,毛泽东指出,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到工农群众中去。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学说中,他提出我们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指出革命想要取得胜利,不但我们党和红军要坚强有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思想作风问题。毛泽东一直强调革命的胜利,与人民群众是息息相关的,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关心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是和他们呼吸相通地。”[1]

(二)正式形成阶段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以毛泽东为党的领导人,在全党范围内开始抓党风建设。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他首次提出“党风”这一概念,并指出“党风即党的作风”。“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2]针对当时党内存在一些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等不正之风,毛泽东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有效方针。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这里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标志着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正式形成。

(三)丰富和发展阶段

建国前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前夕,毛泽东指出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同时他还明确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解放后,面对新的环境和胜利的成果,在党内一些骄傲自满,贪污浪费,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滋生,对此毛泽东开展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此外,毛泽东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很长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5]毛泽东一直把密切联系党群关系作为党风建设的核心,在1957年3月《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针对革命胜利后,一些党员干部意志薄弱,争名夺利等现象,毛泽东强调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密切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二、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风建设思想,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的党风建设思想,他的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具有广泛性和启发性,对当前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当前,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转型阶段,面对各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党内存在不良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一些党员干部只顾追求形式,图虚名,对待基层实际情况不作深入调查,贯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做表面文章,严重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背离。这种不良歪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影响了党的良好形象。早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就提出整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严肃批评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八项规定,改进不良作风,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狠抓落实中,把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作为着眼点。

(二)坚持党的宗旨,树立公仆意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党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早在1933年,毛泽东就强调“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6]尤其官僚主义的存在,它严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摆官架子,疏离干部群众的思想情感。习近平在2012年5月16日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党员干部要从点滴入手,深入群众,从具体事做起,杜绝官僚主义。

《决议》明确指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路线,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7]作为人民公仆,密切联系群众,只有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心系民众,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三)牢记“两个务必”,加强执政意识,发扬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56年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8]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都非常重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身体力行,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

如今,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些党员干部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奢侈浪费,意志消沉,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此,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改进党的作风,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奉行享乐主义;同时他在西柏坡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党的执政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加强民主监督,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民主监督是端正党风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充分地发扬了民主,就是把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使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遇到的困难就会很快克服,我们的事业就会顺利的多。”[9]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挥霍浪费钱财和社会资源,过分追求享受,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0]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勤俭节约,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持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同时,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作用;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6][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本书编写组.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党风建设现实意义毛泽东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从朱德家风看当代党风建设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破立之道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纪检监察部门的条件及发挥有效作用论述
十八大以来党风建设亮点、成效及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