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黔东枢纽城市
——玉屏自治县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观察

2015-06-15 14:43
当代贵州 2015年28期
关键词:玉屏工业化城镇化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黔东枢纽城市
——玉屏自治县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观察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吴红春 张红波

如今的玉屏,一座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独具侗乡特色,“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芳容崭露。(姚祖告/摄)

玉屏自治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开发上牢牢守住保护生态环境这条底线,走出符合国际旅游名城定位的高端、低碳、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道路。

7月10日,走进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赶超跨越发展、黔东工业集聚区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打造产业发展的局面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连日来,县委书记王俊铭、县长杨德振与县四大班子成员马不停蹄地深入一个个园区、企业、乡镇现场调研办公,了解发展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共商科学发展大计。

“面对新常态,我们谋求在更高的规划和产业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的宜居、宜游、宜业的黔东枢纽城市,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在铜仁市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开发上牢牢守住保护生态环境这条底线,走出符合国际旅游名城定位的高端、低碳、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道路。提升城市品质,使城市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产业更具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王俊铭在调研时语气坚定地说。

从“丢失基地”到“重建高地”的华丽转身

玉屏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境内株六复线、320国道、上瑞高速公路横贯全境,直通南北;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开通,境内高铁、高速、复线铁路并举,国道、省道、县乡干道并存,是贵州东联的“桥头堡”和湘渝黔三省市5个市州17个县市的物资集散地。

2011年,原属玉屏自治县托管的大龙开发区被单列出去,玉屏丢失了重要的“基地”,也失去了发展的“载体”。一度领跑铜仁地区工业发展的玉屏工业经济无可避免地出现滑落,老牌“工业县”陷入困境,被碧江、松桃等区县赶超。

2012年10月,铜仁地区末位现场督办会在玉屏召开。“鞭打慢牛”之举,让玉屏的领导干部增强了危机感,也意识到加速发展的紧迫感。

如何从困境中找到出路,从“慢牛”重新成为“领头雁”?对于刚从河北履新玉屏县委书记仅半个月的王俊铭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随后,王俊铭与新一届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推动玉屏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战略思路被确立,“五加二、白加黑”和“苦干、实干、只争朝夕干”的奋斗精神成为玉屏后发赶超的有力法宝。

在“工业强省”的号角声中,玉屏开始“破茧重生”,紧抓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重新构建工业园区。形成“一园三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即玉屏承接转移产业示范园和舞阳河生态产业集聚区、田坪产业集聚区、卓岭产业集聚区。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玉屏牢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以转型创新助力底线坚守。

积极争取国家技术改造项目资金,重点对传统冶金企业进行技改升级。贵州玉屏有色冶金集团从2012年至2013年,先后投入约1.5亿元,对5台13200千伏安的矿热炉和球团矿生产线进行技改升级。2014年,闽盛、三湘、巨力、宏森工贸相继淘汰4台6300KVA矿热炉,完成13200KVA矿热炉改造和金鹏铁合金厂实施的全市首条原料烧结生产线及矿热炉技改。企业完成技改后,新增产高碳铬铁5万吨,产值约3.5亿元,使企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产值也得到增加。

严把环保和产业准入关,坚决制止污染大、附加值低、占地多、耗水大的产业和企业落户玉屏。引进和培养新兴产业,整体推动玉屏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双桥工业园区成功落户了安泰科技、旭阳石化、宏亿昱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绿色环保、投资大、附加值高的优质企业,初步形成皮具制造、润滑油加工、废旧轮胎利用等新产业,工业结构取得实质性改善。

截至2014年底,全县在建工业项目49个。其中,新开工工业项目32个,续建项目17个,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14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25家。

唱好“小城故事”扮靓“舞水明珠”

玉屏以“流水如玉、青山为屏”而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环绕县城,登上屏山公园山顶俯瞰,青山环抱舞水环绕的县城秀美风光尽收眼底。

行走在舞阳河畔,欣赏着五光十色的夜景,从湖南怀化来到玉屏的高红兵感触颇多:“2011年初来玉屏时,路没这么宽,房子没这么新,环境没这么好,如今变化速度惊人。驱车行驶在宽阔的箫笛大道上,看到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非常惬意。”

玉屏的城镇建设曾经在铜仁市独占鳌头,而后一度停滞不前。2012年以来,全县围绕建设“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工业集聚区、西南旅游集散地”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刺城镇化建设,掀起大抓城建、大抓项目、大抓环境的热潮。

玉屏结合建设“中国箫笛名城、黔东交通枢纽,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和物资集散地,以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物流业为主的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生态滨河城市”的城市定位,迅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达到30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以1个新区、1个园、7个馆、6个场、6条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管理“11766工程”,相继建成茅坪新区、屏山公园、箫笛博物馆、鼓楼广场、舞阳河风光带、风雨桥、蒋家田农贸市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座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独具侗乡特色,“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芳容崭露,矫健前行。

全县城区面积由2011年的2.8平方公里增加至2014年底的7.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1.2%提高到2015年6月的46.5%;旧城改造面积达0.75平方公里,改造建筑面积约122.5万平方米,改造率达26.8%。目前,皂角坪“黔东贵城”省级城市综合体、火车站“汇金国际”市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让老城区重新焕发了新魅力,新城区彰显出时代特色。

“玉屏围绕山水打造小城故事,做精、做强,但不盲目做大,尽量把山水留给市民,让百姓安居乐业,提升幸福感。”县住建局局长向谋红说。

该县提出围绕“玉屏与大龙优势互补、同城发展,逐步建成具有侗家民族风情的新兴生态工业之城”的发展定位,做好两篇“大文章”。

做好“一河两轴三名片”大文章,以舞阳河为主线,建宜居之城;依托高铁、高速、国道、省道的南北纵轴和东西横轴,建宜业之城;依托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艺术之乡三张名片,在以茶花泉为龙头的园区建设中融入侗族文化元素,建宜游之城。

做好“聚人气、强工业、兴城镇”大文章,以县城为中心,加快城镇建设,聚集城市人口;加快现有工业提级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依托高速公路、沪昆客运专线和320国道,把玉屏与大龙有效连接,建成独具侗乡特色的新型生态工业之城。

依托320国道提级改造和一心高铁站建设,把城市建设重心向大龙方向推移,积极推进火车站片区开发和双桥工业园区建设。新规划了总面积3.27平方公里的双桥至七里塘新区,共建高铁商贸城商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两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面对接。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相互融合,按照市政府“四个一体化”要求,抓好产业集聚,形成园区基础设施共享、公共设施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格局。

“当前,玉屏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正在充分挖掘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深度融合,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玉屏特色又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同时,要将侗乡民族文化色彩融入城建基础设施建设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城市风格。唱好‘小城故事’、扮靓‘舞水明珠’,把玉屏建成辐射周边的幸福园林城市。”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德振说。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玉屏工业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杨启舆作品
玉屏“桃花源”记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