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勿“搞花架子、摆样子”

2015-06-15 14:43
当代贵州 2015年28期
关键词:石漠化村级贵州省

扶贫勿“搞花架子、摆样子”

文丨费继东(贵州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西部地区的落后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小康指标可以区别对待,但是对贫困,应该零容忍。

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二十多年,仅“十一五”时期就投入60多个亿,大概估算下,至今总投入应该在500多亿。这么多的资金投下去,发挥了应有效益了吗?个别党员干部如果还沉湎于扶贫开发的成绩、政绩,沉湎于简单的统计数据,沉湎于表面的花架子、摆样子,就是上对不起党和国家的重托,下对不起贫困百姓的信任和期待,更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扶贫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

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扶贫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在输血式扶贫中培育了一些懒汉。都知道“扶贫先扶志”,没有志气,精准扶贫、集团帮扶,其成效都十分有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对扶志下功夫欠缺?也许是因为很难用数字表达,难以体现政绩。在“等、靠、要”的思想里,任何先进的扶贫方式都是一种摆设,而且在贫困地区,会让勤劳的人吃亏,懒散的人受益,长此以往,扶贫工作会越做越艰难。

贵州是贫困人数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加上地势山高坡陡,比如毕节地区和望谟麻山地区,许多乡镇海拔高低差在1000米上下,60度左右的陡坡很常见,造成老百姓生产成本奇高,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率极低甚至成为负数。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贵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近几年的交通大会战、水利大决战,集中改善了交通、水利等瓶颈问题,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还没有体现出来。比如交通,虽然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是由于乡村道路等级太低,道路损坏几率很高,相当于动脉血管基本畅通,但是毛细血管常出问题,交通的综合优势无法体现,真正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的路还很漫长。

其次是源于人多地少的过度开垦和矿产资源滥采滥挖,造成水系断裂形成石漠化。原有水系断裂加重了老百姓用水成本,石漠化又恶化了当地气候条件,加重了石漠化发展速度。贵州省极贫地区基本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再次是人才匮乏,项目设计质量和品位偏低,造成项目建成后发挥不了应有效率,达不到最初预期,导致一定数量的重复建设甚至个别项目需要推倒重来,致使GDP虚升和扶贫资金浪费。

最后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层组织自身发展实力匮乏。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集体经济发育不良,尤其是贫困地区几乎没有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了村级基层组织有想法无实力,缺乏创新发展的基础环境,不同程度影响了自身求发展积极性的发挥。

扶贫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一,基于扶贫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应该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建议,尽快进行顶层设计,改变扶贫办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状,将扶贫办与其他职能部门重复交叉的项目审批事项,交给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负责,扶贫办代表中央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检查、考核扶贫工作实效、推广扶贫经验的监管职能。

在中央出台改革政策前,贵州省也可以率先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实施改革试点,在寻求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的前提下,打破省扶贫办人员少、任务重的瓶颈,从门类众多的专业管理中解脱出来,提高扶贫工作整体效率。

第二,改变帮扶对象,营造扶勤助困的新局面。为了解决“扶贫先扶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改变现有的扶贫开发思路,将帮扶贫困人员改为偿还式帮扶贫困村组的致富能手,待帮助勤劳肯干的致富能手形成相关产业并产生效益后,将帮扶资金还回村级组织,壮大村级组织的经济基础,增强其自身发展后劲。致富能手形成优势产业后,除偿还帮扶资金,还需按照事先约定的合同内容,自愿选择对口帮扶一户或多户贫困农户,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予以支持,形成脱贫致富合作社,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改变“勤劳百姓伤心、懒散人员受益”的现状。

农村产业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必然增加贫困农村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不必靠外出打工谋生。同时,农村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周边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贵州的优势在山地特色农业和生态精品农业,贵州的创新创业基地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乡村。

第三,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贵州农村老弱病残孤寡贫困人群,在亲戚或乡亲的照料下保证日常生活已经十分不易,不可能采用扶贫方式劳动脱贫。由于这部分人群数量不多,建议国家提高补助标准,使他们的收入达到或超过2736元的贫困标准,让这些很难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人群,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

第四,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农村脱贫的渠道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将国家拨付的扶贫资金中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部分,集中由公司运作,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扶持各类企业、合作社或个人创新创业,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投资公司要按照项目PPP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和管理,省纪委、省扶贫办和省审计厅监督公司依法运营。

第五,积极开展生态经济研究,为扶贫脱困助力。贵州省以生态优势为长,在“两条底线”的总体要求下,发展生态经济是最佳选择。建议布局全省生态经济研究阵容,为全省生态经济发展服务。

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还有贫困人口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西部地区的落后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小康指标可以区别对待,但是对贫困应该零容忍,这样的社会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党和政府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石漠化村级贵州省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