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商人宋则久和《宋则久论著》

2015-06-15 02:11陈凯
天津史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业国货

陈凯

宋则久(1867—1956),天津人,20世纪上半叶以创办国货售品所、提倡实业救国、推广国货而驰名。1919年,积极投身反帝爱国“五四”运动,与当年学界活跃人物马千里、周恩来、邓颖超、刘清扬等均有交往。他虽仅受过私塾教育,系商店学徒出身,却能自觉追求近代文明,自学成才,在那一时代便已读过严复翻译的西洋经济学著作《原富》(即亚当·斯密著《国富论》),且本人著述颇丰。史料显示,仅涉及工商经济的便有《中国实用经济学》《商务修身浅说》《买卖法》《十年商业进行策》《白话珠算讲义》《中国新簿记法》《售品所学徒讲义》等多种出版物。在他经营半生的国货售品所(后称百货售品所),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办有一张《售品所半月报》(以下简称《半月报》),公开发行。本文要介绍的《宋则久论著》(以下简称《论著》),便是他在《半月报》发表的部分言论与著述的集合。

《半月报》于1915年2月15日创刊,今年恰逢出版100年,是天津私营商店唯一的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其时正是民国初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提倡新思想、新风尚成为潮流。从大时代看,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国货有了较好市场发展空间的可能。宋则久为实践其实业救国的理念,亲自主持设计、编写该报,为它制定了“提倡实业,鼓吹国货,激发道德,矫正风俗,灌输知识,传递技能”的办报宗旨。报纸的内容包括言论、要闻、小说等,另辟“孩童小岛”栏目,刊登童话、歌谣一类短文。它用当年传统的毛边纸印刷,每份一分五,全年报价连同邮费共三角。至1917年2月,因水灾停刊,1920年复刊,1925年再度停刊,先后出版达七年之久,这在当年商界是极为罕见的。

宋则久于1917年3月为将要出版的《论著》作“自序”,其中写道:该《半月报》“纯用白话体,意使略识文字之人,皆能读之。倘吾国四万万同胞,人人获读此报,富强中国,如反掌耳”。只是该报印售有限,又值停刊,遂将“原报略加增删,排印成书”,并定名《国民应读》发售,以使更多的人读到。然而,却因某些原因,该书未能付印。直到十多年后的1933年,原稿才被售品所同人发现,但认为原拟书名欠妥,遂更名为《宋则久论著》,以“国货售品所”名义出版发行。

《论著》分四卷编排,共刊发文字191篇,均为宋则久本人的言论和著述。宋氏于“自序”之后,还专门写了四条“著者声明”,称《论著》中多有“誉扬外国,褒贬中国”,讲外国怎样好,中国如何坏,其意在于“因症用药,刺激中国人心,早得觉悟,并非轻己媚人”,言语“讥讽指摘,难免有失中之处”,希望读者“谅之”。

从全书来看,《论著》有如一部小“百科全书”,既有实业救国,推广国货的言论,又有介绍国外涉及商界的动态;既有商品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又有传递金融、保险、股份公司等相关的新知识;既有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宣传,又有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启示;既有政治、宗教方面的言论,又有农、林、桑蚕等属于自然科学的信息……不过《半月报》毕竟是售品所主办,大部分还是同“提倡实业,鼓吹国货”的文字居多。在《发刊词》里,宋氏做了这样一个逻辑论断:要救国——必先救穷;要救穷——必得提倡实业;要提倡实业——必维持(即维护意)国货;如人人用国货——实业必发达;实业一旦发达——国家必富;国富了——国自然能强。再一个逻辑论断是:国货畅销——工厂必赚钱——有钱人必办工厂——工厂多了——穷人必少——地方遂得安静——中国便有了“太平气象”。售品所办报,就是“劝全国的人,全用国货”,使“实业发达,国货畅销”;而实业发达,国家则必能富强【1-2】。《半月报》的编辑,就是围绕这一中心开展的。

《论著》中刊载的《兵战与商战》一文,讲道理,有数据,文笔犀利,动人心魄,颇有代表性。文中写道:兵战是用枪炮打,其势猛烈,有生死,有痛苦,打败了,痛苦的是阵前的兵士和战地的人民,经一时的忍耐,将来还是英雄。而商战是用工艺打,就是制造货物,拿知识技能打,没有生死、痛苦,是和缓的,人人不觉,打败了也无须议和。只是今日败,明日败,败来败去,洋布、洋线、洋针、洋油、洋灯、洋烟、洋火柴……都是“洋”的了。“而今土货被洋货打败了,每年漏卮(入超)按一万万计算,通商七十年的功夫,已经赔了七十万万两”!又说:中国人所受的罪,受外国人的气,就是因为“国弱”,因为没有钱练兵;之所以没钱,又因为“实业不兴”;实业之不兴,正在于“国货全被洋货战败了”。随后又从社会不安宁,“盗贼遍地”说起,就是因为“民贫”;“民贫”又在于“人多事少,无处谋生”;追根寻源,都是因为国货被洋货打败了,没有自己的“实业”所致。然而,宋则久同时又看到“热心志士”兴办近代工艺的新局面,当时,中国人创办的纺纱厂,已近40家,面粉、火柴业已有20余家,爱国布(国产,因抵制进口洋布而得名)、毛巾一类的小工厂已达一两万家。由此他又写道:“天下万事,不怕事不成,就怕人不办”,“大家齐心”,不但能克服商战的屡战屡败,还要“攻”,“把本国的货,运到外国去卖,要赚外国的钱”。虽然,在当时这还被视为“妄想”。【108-117】在另一篇文章中,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仅1912年(民国元年),进口“洋货”价值达四亿七千多万两,单是布匹一类就达一亿五千多万两,其他如洋服、鞋帽、手套、海味、洋酒、牛奶、咖啡、纸烟……,充斥中国市场。宋则久却以《你看我们中国人有多大的福气》为题反讽,继而意味深长地写道,“你以为福气多,你看将来受罪吧”,而且不用将来,眼下“已经受大罪喽”!【24-25】

《论著》还收集了近20篇记录当年各种国货展览会的文字,那时的展览会展卖的国货,多是轻工业制品,更不乏手工制作物,痱子粉、蚊子香、铅笔、粉笔、墨汁、蓝墨水、牙粉、香皂、罐头、果酒……不一而足。虽然表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却都是国货。展会会场有各种戏法、西洋景、法鼓会、乡间的吹会、音乐会、警察厅军乐队的表演;还有售卖炸糕、蜂糕、鲜货、干果、梅汤、茶水等食品的,热闹之势有如庙会。会场设有当年时兴的“演说场”,“或一人独演,或两人问答”,听众“皆恋恋不去”……如此场景,宛如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而其目的全为推广国货。

宋则久还创作了4首文字通俗的《维持国货歌》,即顺口溜,现摘下若干句列后:

“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厂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见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

“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

“救中国,用国货,国货畅销民安乐,虽然自己是富人,须想天下贫民多”。

…………

在移风易俗方面,他既批判妇女把脚“缠的骨折肉烂,爹爹妈妈的乱叫”的缠足恶俗;又提倡男人剪掉“又费功夫又费钱”的辫子。甚至指名道姓地批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寿日,声言“不让庆贺”,实际上北京各“大老”还是“入府庆贺”,“各部院亦是停止办公”,大总统不过是“嘴”上功夫【266】。对同宋则久本人“交情不薄”的天津警察厅厅长杨以德,为母丧“出大殡”的“恶风俗”,也在《半月报》上公开予以批评【262-264】。

宋则久还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基础”,要“活到老学到老”,对黄任之(炎培)先生倡导的职业教育更是推崇。

《论著》内容丰富,不及一一引述。可以说,它以爱国商人的视角,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记录并留下了一份上世纪初,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的若干史料,颇有历史和人文价值。

1949年天津解放时,宋则久已退隐北京香山,周总理曾请刘清扬代为探望,并邀请宋氏参加政协工作。其时,宋氏已年逾八旬,以体弱多病婉辞。1956年,宋则久以88岁高龄谢世。

资料来源:

《近代天津十大实业家》,天津政协文史委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出版。

《宋则久论著》,国货售品所 1933年出版。

附言:

1.据知,《论著》国家、本市图书馆均未收藏。仅中科院图书馆有藏。另就是网上有旧书可寻。

2.本文凡引《论著》,大多仿学术文章标注了页码,以便审校。

猜你喜欢
实业国货
国货新生
消费者心目中的“国货”
国货之光
董明珠、宗庆后等50位企业家为中国实业代言
浅论张謇的经济思想
怀旧时尚国货经典推荐!
你是国货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