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美蜀天下

2015-06-15 21:15沈宓
中华手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带徒蜀绣挑花

沈宓

在绣庄见到康宁时,她正埋头穿针引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传承人,康宁早已不在乎作品的量,而更钻研作品的技,“带学徒”反倒成了她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一环。

命中的注定

都说时事造人,可有些事还真是命中注定。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让康宁的听力受损,微弱的听力让她少言寡语。初中毕业,康宁就开始打工赚钱,为家庭减少负担。1978年,重庆市工艺美术公司下属的石膏厂、雕刻厂和挑花刺绣厂开始招工。康宁被挑花刺绣厂的花样和老师傅娴熟的技艺给迷住,进了工厂拜师学艺,那一年康宁23岁。没有教科书,更没有脱产学习,有的只是师傅带徒弟,康宁跟随蜀绣艺人王清云以及工艺美术大师唐振明、李尚余学习刺绣技艺。直到1995年,挑花刺绣厂因为改制的问题,就这么散了,工人都不用去上班了,只留下几个人守着旧厂房。

每天原本被工作挤得满满的日子,突然空了。“40岁了,突然下岗,孩子又要读书用钱,内心很彷徨着急,但又没有方向。”康宁回忆说,“幸好我一直喜欢女红,就算在家也在坚持刺绣,只是以前在厂里绣日用品,回家了反而可以绣点自己喜欢的题材。当时完全没想到会有今天,就是觉得这个手艺丢了可惜。”康宁的丈夫汤登勇十分支持康宁的想法,专门将家里的小阳台布置成了绣房,让康宁专心刺绣。

“第一幅作品叫《神女幽思》,是同色双面绣,完全就是她当时一个人在家闷着刺绣的表现。一个侍女的背影,旁边一只猫陪伴。”汤登勇介绍说,“看画就晓得她当时心里的失落。”这幅作品,参加了1999年重庆市旅游局举办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大奖赛,引起轰动。“当时人们说的都不是‘好看’,而是说重庆也有这样好的蜀绣!”

带徒辟新意

突如其来的关注,让康宁有些不知所措,她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带徒。进入20世纪,手工技艺开始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康宁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带徒的消息,不胫而走,2000~2004年,无数人在康宁家来来去去,真正留下的学生很少。康宁和丈夫汤登勇却觉得这样不行,来学习的人年龄、学历参差不齐,蜀绣又只能心口相传。两人一合计,决定细化带徒条件:25岁以下,大学毕业,有美术基础的优先考虑。

因为康宁在蜀绣技艺上的成就,重庆市政府免费为康宁提供了办学的场地,而康宁也免费带徒,只要来者是真心喜欢蜀绣,并且能真正静下心学习。“以前在厂里,师傅带徒三年才算领进门,现在很少有人能花这么长的时间学一门技艺。”但绣庄的大门依旧为喜欢蜀绣又符合条件的人打开。如今,在康宁的绣庄里,不仅有跟随康宁学艺十多年的“老学生”,也有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专门前来拜师的“新生代”。他们是康宁的徒弟,也是康宁的伙伴,一起合作出作品。

现在,康宁的创作很自由,她更愿意花心思在技法的研究和创新上。一方面从年轻学生的身上汲取跟随时代潮流的新养分,另一方面也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从最初的同色同形双面绣,到现在异色异形双面绣,康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只能从拿针的指尖才能触摸出。2012年,康宁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完成的代表作品《眈·啸》,一面是一只正在咆哮的金色老虎,一面是一只安静的黑白相间的老虎,两只老虎的颜色、神态完全不同,让人惊叹不已。有人出价100万元康宁也没舍得卖:“这是代表我技艺巅峰的作品,卖了我拿什么说话?”

康宁一直说她很累,因为能耐着性子认真学习的人还是太少,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能评职称、拿大奖、带徒弟,“这样我肩上的担子会轻松很多。”康宁很认真地说。

猜你喜欢
带徒蜀绣挑花
银光集团“导师带徒”结对541 对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导师带徒”管理模式的探讨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渔歌子
新蜀绣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