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

2015-06-15 21:45董承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调查大学生

董承婷

[摘要]现代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四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礼仪素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礼仪素质教育的大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根源,并以大学作为礼仪养成的主阵地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素质;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6-0014-02

礼仪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共同生活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礼仪素质不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不知礼,不行礼,不守礼,不尚礼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甚至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究竟如何?大学的礼仪教育开展如何?本文制作了专门的网络调查问卷,拟解决这些问题。本次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4份。调查对象选取重庆市的4所大学,分别由文科院校、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理工大学构成;专业涉及文史类158人,经济政法类93人,理工类63人;男生162人,女生152人。用SPSS软件作了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对礼仪意识认识偏低且礼仪知识储备不够在被调查的314个对象中,在问到“你是否清楚的了解具体的礼仪规范”时,16.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清楚礼仪知识和规范要求。在“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失礼行为吗?”调查中,42.99%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注意言行,但是有接近一半学生认为拿不准到底哪些是失礼行为,不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因此,当前大学生对基本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礼仪认知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在被问到大学生是否在意自己的文明表现行为时,34.71%表示“非常关心和在意自己的礼仪表现”,53.50%表示“有些关心和在意自己的礼仪表现”,“不太关心和从不关心自己的礼仪表现”的占4.14%。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礼仪素质是有要求的,但还不能以一种规范的方式或习惯来约束自己和对待他人。

(一)礼仪实践普遍缺乏尤其是言行失范在公共场所表现突出

从礼仪实践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礼仪表现并不理想,不知礼、不行礼、不守礼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礼仪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俗语说“礼节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懂礼、守礼、行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和精神风貌。在问及“以下哪些行为你曾在课堂上发生过?”和“你还能例举哪些你认为礼仪不周的行为?”时,40.21%的学生将食堂就餐时不主动排队列居首位;其次是乘车或购物时没有排队的习惯;再就是在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合随意说笑和接打电话;以及穿着不分场合,衣着不得体,如穿拖鞋和奇装异服进出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在谈到公共场所的礼仪实践和人际交往时,47.05%表示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习惯打招呼和问候;有35.23%的大学生进门没有敲门的习惯,18.37%的学生不会主动让座。可见,这种不讲文明、不讲诚信和不重仪表等现象显然与时代赋予大学生高素质、高学历等形象有一定距离。

(二)礼仪文化氛围缺失且礼仪素质教育不足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83.76%的同学认为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应纳人大学“必修课”,应该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水准。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礼仪素质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表示“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学习礼仪知识的大学生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63%和31.07%,同时也有82.34%的学生认为缺乏接受礼仪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这对他们掌握礼仪知识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较大的影响,礼仪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学校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指导和教育,深入开展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活动,使礼仪教育更加常态化,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并完善人格。

二、大学生礼仪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上述调查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的礼仪意识普遍淡薄,礼仪素质不佳,礼仪实践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

第一,家庭教育的忽视和不良失范。当今的大学生大多为80、90后,有些家境优越,且多在家人呵护和溺爱中成长,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体谅他人,缺乏基本的礼仪意识。再加上,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或不懂礼仪示范教育。如此的环境中不懂礼貌、粗鲁、自私、唯我、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逐渐养成。当进入大学独自生活和学习时,一旦缺乏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固有礼仪意识和交际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待人处事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因为其体内缺少了必要的“礼仪因子”,所有有意、无意的失仪行为都逐渐在大学期间表露出来。

第二,学生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普遍的应试教育使得分数几乎成为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因此,面对考试和升学这根指挥棒,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只能被迫捆缚在应试教育这棵大树上,为了应对考试,学校和家长无法顾及也没有时间顾及素质教育,也必然导致放松甚至忽略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成为“水中月”和“镜中花”。这样的“优秀”标准、“模范”典型极度绑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礼仪教育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单一的学生评价制度直接造成学生的单一发展,对学生德育的塑造伤害极大。

第三,学校专业礼仪教育的缺位。学校对礼仪教育尚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一方面,伴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素质呈参差不齐。目前的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重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恰恰忽略了“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即使中小学目前开展了某些德育教育活动,也是讲大道理的多,实践操作性的少,道德的要求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少,这使得接受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很难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礼仪修养。

第四,各种社会环境的交错影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中西文化的碰撞,多元价值的林立,传统文化要应对这种挑战。有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人张扬盲目崇拜,丢失了传统的礼仪核心思想。名利观念、利己意识等随着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迅速传播,也在大学生中广泛蔓延,引发了群体性的品德滑坡和行为失范。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的占有和获取,忽视了尊重、合作、团队、感恩等基本道德价值观念,漠视了礼仪知识学习和礼仪习惯的培养。

第五,学生自我礼仪认知的淡漠。快餐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普遍追求时髦大胆的着装,但却忽略了用内在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甚至放松了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习惯的养成。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对礼仪规范的个人要求,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规范训练和礼仪养成。部分大学生在认知方面尚存在误区:认为身着奇装异服是追求“酷”;平时故意讲脏话觉得才够“爽”;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幼稚的小儿科行为”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素质不足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切实提升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对策思考

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仪素质。

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和希望,其礼仪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也将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水平。因此,面对大学生礼仪素质日渐低下的尴尬现状,学校作为培育学生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从育人全局出发,对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予以高度关注。在设置课程方面,应立足于整体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要,未来岗位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将礼仪教育合理的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之中,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礼仪基础知识》、《礼仪实践》、《社交礼仪》、《面试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等专门礼仪课程,进行一些专项礼仪和专业礼仪的学习和训练,引导大学生养成注重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得大学生做到既能“知书”又能“达礼”。

提高对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礼仪素质要求。各科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懂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己的礼仪素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各科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灵活生动地将礼仪教育融合于知识传授和管理沟通的整个过程之中,积极肩负起礼仪教育的重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礼仪文化建设融入校园生活。礼仪素质教育应该渗透到教育的每一环节中,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潜移默化和知识的内外转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发展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礼仪知识讲座和多种形式弘扬文明礼貌之风,构建健康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里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得到良好礼仪修养的熏陶和滋养,提升礼仪素质。

参考文献:

[1]曹钰娟,邱显清,向波涛.开设《大学生礼仪基础》课程的启示[J].北京教育,2004(12):16-18.

[2]王海平.大学生礼仪教育和道德建设[J].南京文教资料,2007(6):22-25.

[3]徐红.知书亦须达礼——论开展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9):67-72.

猜你喜欢
调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