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石头”

2015-06-16 22:31李占君刘德秀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6期
关键词:采区矿长东山

李占君+刘德秀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有这样一个艰苦卓绝的劳动群体——为了采掘地下的滚滚“乌金”,他们常年出入潮湿昏暗的矿井,每天都在面对随时可能意外降临的危险。53岁的李殿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

他个头不高、体态敦实,相貌寻常。有伙伴挖苦他: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下井。每次,他爬过不到80公分高的薄煤层采区,又在井下30多摄氏度的地热高温采区一“闷”,整个人像掉进了黑色染缸,用灯一照,只有牙齿是白的。

“哪像个大矿长!”很多人不理解,“都处级干部了,干啥还那么拼命?”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无论在哪个矿、哪个岗位,李殿玉都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忙,对待工作的热情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

在大家眼中,李殿玉的性格常常让人想起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坚毅顽强、重情重义,可以说,他是黑龙江煤炭行业一个令人叹服的传奇人物。

李殿玉生长在一个矿工之家。17岁那年,他应招进了城子河煤矿,成为一名井下检修工人。

那时,采掘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从井上往井下运送物料、设备,哪怕是更换上千斤重的采机设备的“大活儿”,都得人拉肩扛。

李殿玉总是有活抢着干,从不偷懒。伤了、痛了,也不放在心上。有一次,他在作业过程中受伤——第五节腰椎骨折。医生再三嘱咐他“好好静养,否则可能导致瘫痪”,可一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踉踉跄跄地走向井下作业面。

“咋就那么实心眼儿呢?”有人劝他,趁工伤之机转到井上,干点儿轻巧活。

李殿玉不肯。曾与他共事四年的检修班机电段段长王永安非常理解他的那份“执拗”:“殿玉这人不整虚的。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儿!”

凭着这种“实打实”的干劲,33年间,李殿玉从班长、段长、副区长、区长、掘进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升至行政矿长。

2008年到2010年间,李殿玉在平岗矿担任掘进副矿长。有一段时间,他带着工人“打高产”,连续23天没着家。一天,担心他吃不好的媳妇急了,捧着一尺来高的油饼和四大盆拌菜候在井口……其实,矿上离李殿玉家只有五六分钟的车程。

2013年8月,李殿玉当上东山矿矿长之后,很多人觉得李殿玉更有权了,可以使唤使唤人了,可他对于关键问题仍然亲力亲为——每天早晨一睁眼,必给调度员打电话询问夜间作业情况;每天只要没有特殊事儿,必到井下各工作面走一趟,犄角旮旯都不放过;遇到生产问题,他经常实地查看研究,现场办公,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拍板,不能解决的,也要制定稳妥的方案加以落实;遇到关键问题,晚上睡觉前,他还要翻看图纸、资料、谋划解决办法……

“他业务精得就像‘能掐会算似的。”搞技术出身的滴道煤矿七采区副区长郭宏达,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位靠实践历练出来的“土专家”,“他根据作业条件定掘进任务,按照他提出的方法,一个月下来差不了五六米。你说神不?”

多年井下的摸爬滚打,让李殿玉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考虑问题也更细致入微,有些招数甚至堪称“独创”。

井下作业,煤尘无孔不入,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容易让工人患上矽肺病。以前,降尘措施就是喷水,不仅效能差,还“一走浇一身”。于是,李殿玉让技术员设计了一个风扇装置安在喷头前,使喷出的水化为雾状,吸附灰尘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依据的是风洞雾化原理。看似简单,可这层‘窗户纸不捅破,大家就都没想到!”从事多年机电设备管理的副矿长崔海威摆弄着这个小玩意儿,自叹弗如。

当然,李殿玉的创新点子远不止雾化减尘这一个——维修易损易耗件成本高、效率差,他专门成立了钻机维修站;已关闭巷道的材料回收费时费力,他要求所有采区物资材料必须限期回收;运输皮带跑偏、断带、漏货的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他就设立皮带区进行专项整治……

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钻机,李殿玉每天都在井下、办公室、调度室三点一线间往返,整天琢磨的都是安全生产、经营重点与发展思路。和他共事过的伙计们也纳闷:啥时候见他都倍儿精神,没见“打蔫儿”的时候,于是给他起了个绰号——“铁汉子”。

可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李殿玉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有时,在井下忙碌一天上井洗完澡后,累得饭都不想吃。

李殿玉精通业务、善于探索,哪个矿出现了难啃的“硬骨头”,常常派他上阵。一来二去,李殿玉落了个“救火矿长”的名声。

2013年8月,李殿玉临危受命担任东山矿矿长。当时,东山矿上下正在为价值5000万元的综合采矿设备无法从井下回撤而焦灼。由于井下顶板压力过大,液压支架两侧的碎石“哗哗”往下掉,45台液压支架被堵在“死胡同”里。

上任的第一天,椅子没坐热的李殿玉带着图纸就下井了。他冒着随时可能出现落石的危险,“钻”在岌岌可危的液压支架里观察,寻找突破口。

工人们都明白,回撤液压支架,如果处理不慎,工作面可能彻底垮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45台液压支架恐怕一台都拽不上来。

为了给东山矿“提气”,分公司推出了激励措施:“如果能成功回撤,公司将给予25万元奖励;如果难度太大,可以撇下几台设备,保证安全回撤。”

生性要强的李殿玉哪肯轻易认输?上任后的第一次班子会上,他表明态度:“困难再多,阻力再大,咱们班子也决不能认怂!”

苦思冥想三天后,李殿玉在班子成员面前摊开了井下地图:“从这个垮塌的侧面打开一条通道,做好液压单体和木顶支护,然后从这条通道把设备一个个挪出来……”

李殿玉在图纸上“刷刷”一比画,大伙儿恍然大悟——“曲径通幽,这招儿绝了!”

按照李殿玉设计的方案施工,20天后,总价值5000万元的45台液压设备,一台没落,全部撤回。

李殿玉常说,经营管理就像下棋,“一步走对了,并不代表能赢一盘棋;可一步走错了,很可能满盘皆输。”液压设备回撤问题解决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运筹全局上。

煤炭生产很讲究“科学布局”——采这片煤时,就得计划好下一片煤怎么采,最怕“卡壳”“断线”。有着54年开采历史的东山矿,因为逐年掘进深度不断下延,地温高、断层多等情况也愈发复杂,在煤层接续上面临潜在风险。为了短期内见效益,不少煤矿常采取“有水快流、有肉快吃”的做法,结果“好煤层采完了,好日子就到头了”。

当时,东山矿有两个主力煤层,煤层厚的7号煤层和煤质好的3号煤层。可李殿玉并不满足,他要开拓第三战场——煤质虽差却储量丰富的6A煤层,同时恢复废弃多年的第三采区。多采区运作在保证了煤炭产量的同时,也通过优劣原煤的合理搭配,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更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国煤炭行业进入“严冬期”,很多煤矿的运营举步维艰。其他矿有人好奇:“这些问题哪个矿都遇到了,怎么他一摆弄就都解决了?这个李殿玉咋就那么能?”

东山矿党委书记孔令民拿出生产进度表,告诉记者:“4月份,我们完成采煤24万吨,超计划6.5万吨,按这样的发展势头,完成全年任务没问题。现在,我们已将着眼后两年的采面了。殿玉矿长就是特别有远见!”

在李殿玉的谋划下,随着采掘进度、安全生产、质量达标、冗员化解等扣子一一解开,东山矿逐步走上“顺畅接续——完善运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良性轨道。

即便在2014年全国煤炭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东山矿仍完成生产原煤220.7万吨,采掘进尺超计划2686米,商品煤销量143.37万吨,完成利润7095万元,全矿人均月工资4420元,年持续增长15.5%,创下2002年东山矿复矿以来原煤、进尺、利润、外销、工资五项最佳纪录。

这些成绩,甭说在当下的鸡西煤炭分公司,就是在龙煤集团都首屈一指!

李殿玉对工作较真,尽人皆知。哪怕出现丁点儿过失,任何人都难逃他的严厉批评。可挨训后,更多的人对李殿玉不是心怀怨恨,而是满心惭愧。

“在生活上,殿玉矿长是掏心窝子对我们好。要是干不好活儿,我们都觉得对不起他!”曾与李殿玉共事过的张辰矿总会计师成照慧深有感触地说。

李殿玉对管理人员如此,对井下工人更是善待有加。工人们对李殿玉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评价:仁义,仗义,讲究,爷们儿。

2008年,李殿玉担任城子河煤矿东三采区区长。当时,曾跟他十年打拼的老伙计曾念宏不幸患上肺癌,已处于晚期,所剩时日不多。

不久,李殿玉被调到平岗煤矿担任掘进副矿长。每天,他白天忙着下井,升了井就往曾念宏家跑,直到曾念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曾念宏去世的前一夜,拉着李殿玉的手依依不舍:“哥们儿,跟你没干够啊……”深夜,两个大男人泪流如注。

曾念宏去世后,李殿玉不仅为曾念宏操办丧事,转年春节前,又自掏腰包给曾念宏的家属送去钱和年货。在李殿玉心里,曾念宏虽然不再是他的下属,却是他永远的兄弟。

在更多工人眼里,李殿玉憨厚、实在、重感情,就像自家兄弟的“老大”。在井下,他会询问工人一家老小的生活情况;干活时,看到哪个工人忘了戴手套,他就摘下自己的给对方戴上……

李殿玉没一点儿架子,工人们也愿意跟他唠嗑。无论走到哪个岗位,李殿玉都能在短时间内与群众“打成一片”。

工人有困难,李殿玉更是当成“头等大事”。初到东山矿,李殿玉在走访中一采区时发现,井下1000多米的上坡没有“人车”,工人升井、入井走上一趟很辛苦,特别是到了冬天,地面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井下却零上30多摄氏度,这么大的温差,升井要走10分钟,工人苦不堪言。

李殿玉立即责成有关部门安装“人车”。可有干部提出异议:“这一段太陡了,安装‘人车困难很大,要花很多钱……”

李殿玉一听“火”了:“这么陡的坡儿、这么长的道儿,工人来回走还有力气干活吗?你每天走一趟试试?”

一个星期后,一采区的900米绞车道和六采区的700米绞车道全部安装上了“人车”。同时规定,错过乘坐时间的职工可以随时打电话“叫车”,凑足人数就能直接升井。

“我是井下工人出身,特别理解井下工人的不易。”李殿玉常念叨,企业纵有千难万难,也不能让员工一时为难。作为“当家人”,矿上小到通勤站点、食堂饭菜、浴池水温、井下解暑降温,大到职工家的红白事、矿区的文化生活,李殿玉都要亲自过问。就连别的煤矿曾经和他搭班的工人遇到难事,他都牵肠挂肚。

2014年11月,李殿玉在去开会途中遇到了张辰矿矿长尹艳奎,得知张辰矿西三采区遭遇接续瓶颈,急需人力物力。如果能顺利作业,该采区能提供30多万吨的储量;如果瓶颈难以突破,将极大影响张辰矿当年的产煤计划。

李殿玉曾在张辰矿当过9个月的矿长,对张辰矿有着深厚感情。如今张辰矿有难,上千名职工的工资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他哪能袖手旁观?

其实,当时东山矿的接续也不乐观。但在向公司领导请示后,李殿玉毅然将东山矿最硬的102综掘队派去支援张辰矿。

闻讯后,尹艳奎和张辰矿其他班子成员半天才反应过来,激动得两眼泪花:“东山矿也紧张啊,还过来帮我们?这真是超过哥们儿的感情啊!我们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殿玉矿长……”

在东山矿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李殿玉还动员班子成员:“宁可舍干部年薪,也要保职工工资!”

尽管有人觉得李殿玉为工人们做这么多“不值”,可在他心里,这份沉甸甸的感情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李殿玉为煤矿着想,为职工着想,为大局着想,就是不为自己着想。

工作连轴转的时候,伙计们劝他多休息,他当耳旁风;公司年年都组织体检,他次次缺席,理由很简单:“井下忙,实在挤不出时间。”

每年12月到春节前这段时间,是煤矿“安全生产100天”的关键期。羊年春节前,为了平稳度过年关,李殿玉又成月没回家。就在春节前半个月,他经常感到胸闷、上不来气,并伴随着频繁的感冒症状。东山矿办公室主任梁宪贵催他去医院看看,他执意不去,每天就靠感冒药顶着。

以前,他在井下巷道可以大步流星地走;现在,井下走一趟得歇好几气儿。一天,他陪同龙煤集团领导到井下视察,结果落在领导后面一大截儿。大伙都纳闷:“这可不是李矿的‘风格。”

升井后,一直淡定的李殿玉着急了:“小梁,我这病好像不能光吃药了,陪我去点滴吧。”为了尽快治好病又不耽误生产,李殿玉非要到矿上的小诊所点滴。

陆陆续续打了半个月的针,病情依旧不见好转。因诊所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辗转至位于市区的鸡西煤矿总医院就医。

一拍片子,医生的眉头皱起来了——严重肺积水,积液已经充满胸腔,漫到了锁骨。

“都这样了,你昨天还下井啦?你这人哪,太能扛了!这么多积液,要是一般人早就撂倒了。”给李殿玉诊治的医生不禁摇头叹气,低头一看病例本上的姓名,她一愣:“你就是李殿玉?就是公司发文号召大伙儿学习的特等劳动模范?”

当大粗针头从李殿玉的胸腔拔出时,医生没再说话。她默默转过身,把一管棕红色液体推进玻璃容器后,眼泪差点儿流下来。

前前后后,医生从李殿玉的胸腔中总共抽出3500毫升积液,相当于7瓶矿泉水。

即使病情这么严重,李殿玉仍放心不下矿上的工作,打算第二天回去上班。他安慰前来探望的东山矿党委书记孔令民:“你放心吧!就挂三天床,晚上来打针,白天去单位,三天以后就能下井。我有病的事儿你可千万得替我保密。”

孔令民一声叹息:“哎呀,你咋就这么要强呢?”

在公司领导的要求下,李殿玉很不情愿地住院治疗。病房里,他这手打着吊针,那手拿着电话:“瓦斯超不超限?”“进尺怎么样?”“皮带停没停?”

……

身边所有人都劝他安心养病,可李殿玉就是安不下心来。他反复念叨:“这一环扣一环,要是有一个月接续不上,年底就完不成计划,工人就开不满工资啊……”

人心换人心。李殿玉千方百计为工人着想,群众看得最透亮。李殿玉住院的消息传出后,东山矿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工人,包括与他在城子河矿、平岗矿、滴道矿、张辰矿搭过班的伙计们,都在为他牵肠挂肚。

在李殿玉住院治疗期间,听说记者前来采访李殿玉的事迹,很多工人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不仅想念矿长,更急切地盼望他尽早康复回“家”。“他是我们的顶梁柱,这些年,没少让我们得实惠!”

5月末,李殿玉在病情有一定缓解后,执意回到工作岗位,一边打针吃药治疗,一边坐在调度室、会议室指挥生产经营等工作。

李殿玉,这块燃烧的“石头”,让周围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踏实。那燃烧中发出的火光,正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光芒!

猜你喜欢
采区矿长东山
东山由义井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红红的苹果
东山书院
矿井多水平多采区通风系统合理布局研究与应用
绝爱
一定要救活他
采区疏放水工程排水系统改造方案探讨
龙东煤矿东二采区开采可行性分析